把握复习策略 夯实基础知识 训练解题技能 提升解题能力
2018-06-07李鹏
李鹏
【摘要】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我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毕业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对大部分考生而言,基础差,参差不齐,学习时间紧,需要掌握的内容多,给复习迎考带来很大的困难,本人结合多年的地理成考执教经历,对如何做好地理学科的复习应考,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成人高考 备考策略 解题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81-02
成人考生学习时间紧,需要掌握的内容多,这就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特点和长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掌握一些必要的审题解题技能,提高地理学习和复习应考效果。
一、地理学习备考策略
(一)熟悉地图类型
一是区域地图,注意掌握定位和轮廓,要善于抓住重要的经纬线,了解沿线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例如,中国地理部分选取6条经纬线(30°N、50°N、120°E、110°E、90°E),世界地理部分选取10条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对照地图或在头脑中形成经纬网,追索经纬线穿过的地形区、气候区、工农业区、城市、港口、交通线、旅游景点等,明确线与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二是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震线等,要熟悉等值线的形状、数据和代表的意义。三是统计图表和剖面图等,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流量过程线等,要注意纵横坐标和时空上的变化特征等。
(二)充分运用地图
学习中要经常翻阅地图册,特别是记忆地名,一定要联系地图,掌握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要善于利用地图理解地理知识,如掌握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就需要对比河流分布图、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划分图、干湿地区分布图,找出该线和我国1月0°C等温线东半段、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中段、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等的吻合特性,进一步归纳南北两侧气候、河流水文、植被、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要学会在笔记本上画简要示意图或区域略图,标注主要地理名称,能够口头描述自然过程或者区域特征。在学完区域地理后,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些基本的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分布图、交通城市图等的印象。
(三)编织知识网络
一是要善于利用概念图式,根据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零散知识组织起来。例如,在学习大气时,围绕影响气候的因素,可以将纬度、太阳高度角、海陆轮廓、大气环流、寒流和暖流、地形等按照因果关系串联在一起。二是要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主要是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以便提高解决问题时的知识迁移速度。例如,地球上四季的变化起因于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而两者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可见四季变化这一自然现象其本质是地球的公转。在认识某一气候类型,可以按照其具体分布、类型判断、影响因素、主要特点、对工农业的影响、气候资源利用和评价等思路进行知识联系,也可以对同一气候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针对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对比。三是要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类,例如,影响因素类——地震烈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形成气候的因素、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影响因素等,区位因素类——工农业区位、人口分布区位、城市区位等。
(四)掌握区域特征
一是要善于归纳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什么地方?首先要明确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类型等;(2)有哪些重要地理事象?如气温、降水、山脉、河湖、资源、灾害、产业、城市等;(3)各个事象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彼此有什么联系?例如,纬度位置可以影响一个地区的光热条件,光热条件又是形成该地区气候的重要因素,而气候又制约着当地的水文、植被类型和农业生产等自然和经济特征;(4)有哪些变化?包括时代和季节等因素以及发展前景,即如何评价本地区的资源和区位价值、有哪些发展的選择?二是要多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跨区域的专题比较。例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北非、大洋洲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的干旱特征的差异,同是南北纬40°~60°,为什么大陆东岸和西岸气候不同?长江和黄河的中游河做段各有什么特点?三是要善于进行多因素的综合考虑。例如,城市发展的条件,既有自然(如气候、水源等)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政策等)的影响。解释上海之所以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首先要考虑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工农业基础好等一般性因素,也不能遗漏地理位置(长江入海口和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的优势,其次要具体化,如交通方面的特点应当包括京沪线、沪杭线和海港等细节。四是要关注热点问题,例如,德国鲁尔区的更新改造对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建设有什么启发?我国提倡以邻为伴、和平外交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国际政治经济意义是什么?
二、训练审题解题技能
考试大纲规定,试题难易比例是:容易题占30%,中等难度题占50%,难题占20%。因此,应该围绕和按照考试大纲对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能力的考查要求,将复习应考的重心放在中低档题上,以此检验自己对主干知识的熟练程度、对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调动知识网络综合分析问题的迁移速度。要学会从宏观上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巴特雷曲线表明,用20%的时间能够取得80%的分数,要考90%的分数,要用35%的时间,而要考100%的分数则要用100%的时间,因此要学会放弃,瞄准自己的长处和能够尽快取得成效的知识点和题型,不要过于追求难、怪、偏。特别是在临场做题时,遇到难题可先放一放,千万不要钻牛角尖。
审题是答题的关键,据此了解考查意图、答题要求并获取地理信息。试题中信息主要指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地理文字信息;②图形和表格信息;③地图信息。解读文字信息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对解题起提示性作用的词语最好能做上记号。解读图表信息的关键是提取有效的信息,包括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判读地图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应该从地图上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例如,经纬度、大陆轮廓、国界线和省界线、等值线、特殊地名、特殊地理景观等。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与设问无关的图形要素就可以不管,排除干扰。答题时一是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形成准确而综合的解题思路。二是要抓住设问中关键词或限制性的字句,围绕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把有关的知识点回答周全。三是要避免泛泛作答,内容要具体,细节要完整。当然,在遇到不熟悉的区域或话题时,在不违背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多答一些,一定不要放弃作答而留空。四是文字书写应工整,不要写错别字。
最后在冲刺阶段要注意查漏补缺,突破难点。首先要巩固和夯实学习重点和主干知识,对各类试题进行归类总结,从中找出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设问有新角度的习题进行训练,关键是训练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解题的思路和技巧,以及应用知识的灵活性。作答后一定要认真反思和总结:审题是否冷静准确、思路是否清晰明了、分析是否完整严密、方法是否便捷适用、表述是否规范到位,在反思中不断修补缺漏、矫正错误和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历史地理综合科及解题指导.地理分册
[2]高中人教版必修1、 必修2、必修3、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选修5、选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