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遍”形式下的“特殊”探求

2018-06-07王玥

神州·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本原特殊实体

王玥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通过分析反思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以及柏拉图对世界本原的探求理论,提出哲学这一学科的学术性质及其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对于如今理解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立足于《形而上学》,从哲学的学科性质、哲学研究的范围、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三个方面入手,并以哲学研究的特殊性这一部分为主,尝试梳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本原的探求,以求加深对哲学是什么的理解。

关键词:本原;实体;普遍;特殊

一、哲学的性质

哲学(Φιλοσοφ?α)在希腊语中有“热爱智慧”之意,在《形而上学》卷(A)一中,亚里士多德首先讨论了什么样的行为更接近于智慧,从而缩小了对哲学性质的讨论范围。从生活中习见的事例出发,通过比较有经验的人比仅依赖感觉的动物更有智慧,有技术的技师比有经验的工匠更谈的上智慧,从而得出“技术”等类似于“思辨科学”,要比“创制科学”更接近于智慧。

通过论证以理论为主的思辨科学比以经验为主的创制科学更称得上智慧,可以看出,智慧是关于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接下来亚里士多德又展开了关于什么样的本原的科学才算是智慧的討论。首先,他提出有智慧的人应该是通晓最高层次的普遍知识的人,因为通晓普遍知识便知道了一切事物的发生依据,同时,最普遍的东西也是最难知的,因为他离感觉最远。其次,亚里士多德主张最原始的就是最精确的,内容简练比语言发杂更为确切,其他事物都是通过它们而被知道,“凡能得知每一事物所必至的终极者,这些学术必然优于那些次级学术;这终极目的,个别而论就是一事物的“本善”,一般而论,就是全宇宙的“至善”。

综上,哲学是一门追问最普遍、最终极的本原的自由之学。由此亚里士多德认为,由于人受役于自身的欲望,没有资格追求这最神圣的学术,而这神圣也正是哲学本身的性质:(1)神原被认为是万物的原因,也被认为是世间第一原理(2)这样的学术或者是神所独有,或者是神能超乎人类而所知独多。

二、哲学研究的范围

既然我们认同哲学是关于某种本原的科学,那么我们讨论哲学所研究的这种本原所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对这种原因的考察属于一门抑或是多门学术,哲学这样一门学术研究的应该是实体的第一原理还是也应该研究那些所有人用来做证明的本原;其次,是否我们的研究仅限于实体,或还涉及主体的主要质性。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四卷开篇尝试解决这个难题。结合形而上学卷一对哲学是对普遍知识的研究,很容易误解这段话强调的是对“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普遍地研究”,而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强调的是对普遍存在的研究,因而便与形而上学第六章产生了对立。于是,便进一步产生疑问:第一哲学是以普遍为对象呢?还是研究某个种,或某一本性呢?如果是以普遍为研究对象的话,如果在自然组成的物体之外没有别的实体,那么物理学就是第一科学;同时,如果坚持哲学以普遍为研究对象的话,“他们便会顺着自己的思路,提出亚里士多德有两套形而上学,一套是研究一般存在者的,一套是研究特殊存在者的,前者研究的是存在着的普遍概念内涵、逻辑、意义,属于基础存在,后者研究的是世界的最高存在者,神,属于神学。”显然,哲学研究对象不可能是分立的两个,因此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根本对象该是上述引文的最后一句“所以应当把握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最初原因”。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强调的哲学对实体的研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体的研究,不是可毁灭的、可感的、可运动的不可与质料分离的实体,而是永恒不灭的不可运动的第一实体,而在这种意义上,哲学也就是对世界终极目的因的追问。

三、实体理论中个体原则的“这一个”

进一步理解哲学研究的对象,就必须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是什么。在《范畴篇》中,他提到“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概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如‘个别的人、‘个别的马,而人们所说的第二实体,是指作为属而包含第一实体的东西,就像种包含属一样。”这里,所有的实体作为主体而存在,似乎都在表示“这个”,尤其是第一实体;而第二实体,一定程度上与属类似,更多地表明是某种性质,而不是像第一实体那样是单一的主体,可以看出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有明显的界限。在《形而上学》z3章中,亚里士多德再次完善了实体的定义,“因为可分离的东西和‘这个看来最属于实体,因此,人们似乎认为,形式和由两者构成的东西,比质料更是实体。”由此,亚里士多德否认了实体即质料的看法,并且将《范畴篇》中的个体事物分析成了形式与质料。在《形而上学》z6章,亚里士多德就个体与其怎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专门的讨论,这对我们理解实体的特殊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偶性意义上,即在属性副词上,个体与个体的怎是存在差别,比如白人异于白人的怎是,倘若不存在差别则会出现(甲)白人的怎是=白人,(乙)白人=人,(丙)人=人的所以是的是,所以(丁)白人的怎是=人的怎是,结果显然是荒谬的。但是,在本性意义上,个体是否与其怎是完全相同呢?以善和理念这些既无其他实体又无其他本性的实体为例,倘若这些存在自身与作为存在的存在不同将会导致新的矛盾:(1)在理念和善这些所提到的是实体之外,又存在另外的理念和善的实体(2)而另外的理念和善这些实体,作为理念和善的怎是,它们将先于存在本身,又因为先本体和后本体的互相分离,作为理念和善存在本身则无以得到认识,而作为理念和善的存在的存在则没有成为理念和善的本质。因此可以得出,个体自身和其怎是是完全同一的,存在怎是和作为存在的存在是完全相同的,并非出于偶然。

因此,结合上文讨论的哲学的性质、哲学的研究范围,哲学研究对象实体的个体本质特征,我认为哲学是一个起源于好奇,以追求知识自身为目的,在过程中不断追问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最初原因,并以永恒不变又可以分离的实体为研究对象的终极科学,而对首要本原的不懈追问又是我们每一个研究哲学的人的终身之任。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苗力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刷馆1981年版

[3]聂敏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本质主义、功能主义和自然目的论》,世界哲学2011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本原特殊实体
实体钱
交错群与旗传递点本原非对称2(v,k,4)-设计
回归教育本原的生物学教学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高等数学变式教学
重振实体经济
挖掘课本原题潜能,焕发课本习题活力
立足特殊化,巧解数学题
档案见证基层民主在“特殊”选区的首次实践
怎样转化个别“特殊”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