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双重作用
2018-06-07许姗
许姗
【摘要】新媒体使传统教与学的方式被打破,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可以开拓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新媒体又会扰乱思政课教学环境、挑战思政课权威性、消解意识形态话语权。正确认识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双重作用,是新媒体时代开辟思政课教学新路径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思政课 教学实践 双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41-01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一重要论断,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准确把脉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穴点,精准按压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痛点,敏锐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切入点,对加强和改进包括高校思政课在内的高校思政工作,具有极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新媒体正面效应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势作用
1.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
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存在诸如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社会实践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鼓励学生借助新媒体手段,如微视频技术,展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与成效,进而探索和创新学生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理论。最终的目标是努力促使大学生转变为知识的加工者、创造者和传播者,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与时俱进。
2.新媒体能够拓展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空间
把新媒体嵌入到思政课教学实践,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运用新媒体技术辅助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思政课教学突破课程本身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网上和网下之间的界限。同时,可以拓宽教学的空间,开拓高校思政课的网络阵地,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开放性和延续性。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能够实现高校课堂师生之间的跨时空互动交流,帮助高校学生科学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利用QQ、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等新媒体工具,有助于师生之间课堂上下的及时互动、平等交流,实现教学内容和学习反馈的双向互动交流。用好新媒体,不仅能够拓展传统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空间,还能够实现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
3.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将虚拟课堂兴起来
时下,以新媒体新技术为媒介,形成了超越班级、超越年级、超越学校的学习者共同体,形成了教师相互交流和切磋的学术共同体。新媒体新技术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迫使教师变革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学生,重塑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媒体新技术推动了教学变革,提供给“那些不完美的公共领域可以民主化的条件”,学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交流、求解、追问,对原有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形成挑战。教师必须回答在虚拟课堂“教什么”“教给谁”和“怎么教”等问题,反思“教育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不是教育者单向地给受教育者灌输一套知识系统,而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彼此互动的过程。”对此,教师要摒弃新媒体新技术是影响教育教学罪魁祸首的观点,积极拥抱“互联网+”,大胆探索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集教师的教学力、学生的学习力和新媒体的技术力于一体,赋予高校思政课鲜明的理论特色、时代特色及人本特色。
二、新媒体负面效应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严峻挑战
1.新媒体消解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话语权
高校思政课担负着知识教育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任。全球化背景下,当代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的新特点。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为各种意识形态在高校传播搭建平台。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以文化产品为媒介传播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对广大青年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少数人借助新媒体技术,打着‘学术研究和‘还原历史的旗号,不断消解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这会直接给政治经验不足的青年學生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以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为载体而盛行的网络娱乐内容,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
2.新媒体挑战高校思政课的权威性
新媒体由于没有职业、年龄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使得新媒体使用的群体非常广泛。而且,由于我国互联网制度建设落后,各种网络谣言、纵欲主义盛行,使得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内容产生怀疑。同时,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及时获得大量信息。甚至很多时候比思政课教师获得信息的速度还要快,这就使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大大降低,甚至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抵触。
新媒体可以为师生平等互动交流提供崭新的平台,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思政课的地位中趋于平等化,“也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力”。同时,一些网络大V利用新媒体发表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所谓的“网络意见领袖”或对或错的观念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这也降低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权威性。
3.新媒体扰乱高校思政课教学环境
“在新媒体环境中,强势文化的过度影响,导致舆论导向偏颇、现实世界虚拟化等新媒体失范现象”。一方面,新媒体传播信息具有容量大、及时高效、互动性强等特点,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这个平台传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严重扰乱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环境。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载体都发生巨大变化。新媒体正在快速、隐秘地影响着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结语
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信息化手段,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大力推行在线教育、网络教学,把“翻转课堂”“慕课”等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当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颖芳.新媒体两面效应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和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4).
[2]姬立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3]赵诤,高烨.论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双重作用[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