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18-06-07陈志权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和挑战,而如何能与时俱进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地方高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值得思考的问题。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也是地方高校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设计类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项目编号:2016387)阶段性成果;以及湖北文理学院2017年度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学科竞赛驱动的设计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团队”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以校企共建的现代化教学体系为根本
如果要较好地实现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就要以协同创新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为基础。在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丰富和创新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停留在为学生编织知识框架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在专业类课程的设置和设计中要体现出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在注重学生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和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对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适当增加一些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在基础课程满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还要能够适当进行调整。同时还要注意对文理科的相互穿插,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中适当地将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添加进去,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推动着地方高校课程设置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融合,为学生以后的良好职业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确定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不但有利于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拓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还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不管是对地方高校还是企业都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是社会和时代发展下地方高校和企业可以实现双赢的正确发展道路。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了给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在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要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支撐。在人才培养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前提,使学生成为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地方高校教育教学与实践的联系,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使其在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能够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其学习和沟通能力,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今天能使学生符合社会不断发展的人才需求。通过校企协同实现地方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共享,不断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地方高校和企业的校企协同创新教育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形式也肯定会更加多样化,对于人才的培养也会更加全面,而对于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发展肯定也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所以,在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逐渐形成和具有创新能力,成为一个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合格而优秀的专业人才。
(三)加强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行业专家进入学校为学生授课,也可以安排学校内部一些高素质、高水平、能力突出的教师积极参与到一些相关研究院的研究工作中,以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高校可以组织现有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以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为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企业也可以在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安排优秀员工到高校进行学习,以提高相关的理论水平,促进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高校优秀教师在企业的参观学习和企业优秀员工在高校的学习深造也是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层次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教师和企业员工的协同发展。高校教师可以把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项目融入到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不但有利于高校科研进程的推进,还拉近了课程教学和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的距离,使课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工作。企业员工通过在高校的学习深造,提高了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的结合使其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会取得更好的成果,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企业员工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一定程度上壮大了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学生在企业实习或者实训时,会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指导。
(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和企业应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协同合作,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可以同时与多个发展现状良好、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校企协同创新,与多个企业共同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例如,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以及人才的数量需求,选择相应的班级或者选择相应的学生,可以一个班级有多个订单,也可以一个班级一个订单,还可以采取一个专业多个订单的形式,但在班级的组成和建立上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选拔,符合选拔标准的组建成一个班级。高校教育教学和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在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使其一走出校门就是一名合格而优秀的企业员工。
二、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一)在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融入校企文化
众所周知,不同的高校都具有自身的校园文化,各个企业也都存在着自己的企业文化,虽然说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都存在于社会文化范畴之内,但是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企业所追求的就是利益的最大化,注重的是企业的经济利益,在实现利益的基础上再去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而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是学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文化的积累沉淀形成的。企业在当下的市场经济中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是以利益为中心进行的,它是企业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高校的校园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内容。在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我们不能仅仅看到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和合作,还要能够看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交流,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二者之间能有更多的融合,让学生在校企协同中体会到企业优秀的文化,并对企业的发展历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企业文化的要求。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文化能力意识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化,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步入社会。同时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也能让企业员工感受到高校校园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激发企业对于高校的热爱和崇拜,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
(二)健全校企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
地方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只有这样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才会取得更好的成果。国家应该出台能够促进校企协同发展的规章制度,为地方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扶持,并能够随着校企之间的协同合作发展而相应地增大支持和扶持的力度,在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使校企协同合作能够深入发展下去。例如,国家和政府可以对那些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取得较好成绩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政策上的支持,还要对那些在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取得显著成果、表现突出的高校进行重点资助。优先支持地方高校和企业为开展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養而进行的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提高地方高校和企业合作的积极性,提高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政府、高校和企业三者可以共同对校企协同方面的实施细则进行商讨、制定,政府还要鼓励企业对地方高校进行一些教育教学设施或资金的捐赠,在提高企业向地方高校捐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发展。总之,在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不但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政策,还要有促进校企协同合作发展的经济政策,国家和政府要对校企合作进行必要的支持和规范,为校企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法律保障
地方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合作,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而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有了法律保障才能更好地实现长久发展。在地方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合作中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划分地方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使二者在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的同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来。还要能结合地方高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渐完善和建立校企合作的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并给予校企协同必要的指导,促进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能较好地实现无缝对接。不但要使地方高校和企业二者之间的合法权益都能够得到维护,还要维护好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更要保持校企协同合作运行机制的良好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地方高校和企业互惠互利的政策保障体系。地方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合作要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也要逐步制定相应的教师实践制度。
三、结语
在地方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地方高校要积极地创造一个有利于校企协同的平台,通过校企协同的开展,地方高校拓展了学生的实习空间,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创造和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空间场所。而企业通过校企协同满足了企业发展中的用人需求,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校企协同也向地方高校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培养中的教学设备。可以说,地方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协同实现了互惠互利,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职业理论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但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同时也促进了地方高校与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涛,程明.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6,(05):58-61.
[2]朱玉涛,马玉矫,赵娜.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10):79-79.
[3]刘娜.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校企协同创新下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5):5-6.
[4]谢晓妮.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财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02):218-220.
作者简介:
陈志权,湖北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