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扫描联合磁共振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评估其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8-06-07陈勇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CT室辽宁营口115007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原发性影像学肝癌

陈勇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CT室 (辽宁 营口 115007)

肝癌属于肝脏部位的恶性病变肿瘤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腹部癌症之一,位居临床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五位,其病死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排位第三[1]。大部分原发性肝癌发病后,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疾病进展与迁延后,再进行检查诊断,此时疾病已进入中晚期,手术根治效果差,风险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肝癌的及时诊断及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原发性肝癌主要给予影像学及肝病理组织活检等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92例在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61.5±7.2)岁,病灶直径(7.1±1.5)cm;实验组患者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2±7.8)岁,病灶直径(7.2±1.4)cm。所有患者均经肝癌病理组织活检的检测确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MRI检查,具体如下:在检查前,嘱患者禁水4h,取仰卧位,从患者腹部环绕线圈,进行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等各个平面进行平扫,扫描矩阵为205mm×256mm。最后由2名影像学医师进行诊断[3]。

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检查基础上,再进行CT扫描检查,采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检查,具体步骤如下:在检查前,相关人员首先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检查时嘱患者屏气,进行一次全肝扫描,可见下肝出现低密度占位,且边缘模糊,部分存在包膜的肝癌,甚至出现晕圈征,随后进行图像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80~90mL,并进行进行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在静脉滴注完毕后,再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冲管,以便确保造影剂全部进入体内。扫描结束后,由2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影像学医师与临床主治医师,通过结合MRI检查结果进行最后综合判定[4]。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将不同检查方式后,诊断准确、漏诊及误诊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中的研究数据结果,通过应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一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若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准确性统计

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以肝癌病理组织活检的检测金标准。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7.82%高于对照组76.08%,P<0.05。详细见表1。

2.2 影像学表现

MRI扫描检查显示,肿瘤病灶呈不均匀的高密度,对其图像进行高扫描在动脉期呈现高信号,也有学者称为“癌样信号”。CT扫描显示病灶密度较正常周围组织高,且在动脉期呈结节样高密度阴影,其包膜纤维层显示为低血流信号。

3.讨论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与肝硬化、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以及黄曲霉毒素等有关[5]。目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肝癌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大部分肝癌患者自身都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在疾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恶心、食欲不振、消瘦、全身乏力等症状,无明显癌变症状,所以患者容易忽视疾病,不能及时就诊检查,随着病情进展,主要出现侧支循环、肝脾肿大等特征,待检查诊断后,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延误了最佳手术根治时机,甚至并发其他严重疾病,如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因此,临床上及时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7]。

表1.诊断准确性统计(n=46,n/%)

多层螺旋CT与MRI属于临床上重要的影像学筛查方式,这两种检查方式均可以对肿瘤的脂肪变性、肝肿瘤结节的诊断提供检查依据[8]。CT检查病变,主要从正常肝细胞组织的形态、大小、组织病变间的信号及密度差等变化,进行疾病的诊断,肝癌病变实质为松散型结构,较周围其他正常的组织密度低,所以进行CT扫描可见清晰的病理改变形态。同时再联合MRI多方位扫描检查,具有无电离辐射、可以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等3种图像,清晰的反映软组织图像,对软组织的分辨力高;更对肝内血管以及胆管结可以清晰成像效果更佳,特别对于包膜的检查,其纤维层主要出现低信号;对肝癌与肝血管瘤、囊肿及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良性病变的鉴别价值优于CT。在临床上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联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极高,可显示清晰的肝脏内血管生理性解剖,为临床上手术指导治疗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单纯MRI检查,局限因素较多,极易对肝小癌误诊或漏诊,影响疾病的准确诊断。在本次研究中,进行联合检测后,其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纯MRI检测。

综上所述,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MRI联合检查诊断准确性极高,且具有操作简单、无创、适用范围广等临床优势,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准确、丰富的理论依据。

[1]赵秋盛.CT扫描与磁共振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评估其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6,15(3):37-38.

[2]周占文.CT扫描联合磁共振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评估其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8):926-929.

[3]李舜.CT、MRI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评估其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79-80.

[4]王君东,杜伟.CT、MRI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评估其介入治疗术后疗效的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3):2896-2898.

[5]刘波,钟增友,江发良.CT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评估其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3):160.

[6]王国巍.36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后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95-96.

[7]向森,杨光华,张开芳,等.CT增强扫描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7):88-90.

[8]徐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前沿,2015,5(36):76-77.

猜你喜欢

原发性影像学肝癌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