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蒸汽灭菌试管型生物监测的可行性分析
2018-06-07张津薛园园邹立娜刘文猜王延红
张津 薛园园 邹立娜 刘文猜 王延红
1 山东省眼科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21)2 山东省立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21)
压力蒸汽灭菌中,生物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WS310.3-2016的要求,应至少每周监测一次。生物监测是使用活的微生物芽孢制成指示剂,根据微生物芽孢的死亡情况来判断灭菌是否成功,考核灭菌器负荷是否达到无菌保障水平,是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1]。现在大多数医院的生物监测选择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快捷方便,合乎规范。然而个别医院则是使用玻璃试管加胶塞作为生物监测装置。现通过试验,验证玻璃试管加胶塞的装置作为生物检测装置的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灭菌器及生物指示剂:某厂家平移门型脉动真空灭菌器,程序参数设置如下,脉动3次,跨压脉动1次,正压脉动3次,灭菌温度134˚C,灭菌压力210kPa,灭菌时间5min,干燥时间10min。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
1.2 方法
1.2.1 保证灭菌器合格
对脉动真空灭菌器进行保压测试与BD测试合格后,使用TMI-ORION无线验证仪对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灭菌过程中各项灭菌参数进行验证,使用符合WS310.3-2016要求的标准生物测试包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在以上各项检验都合格、保证灭菌器运行正常的前提下,进行试验。
1.2.2 分组试验
一共设置5组进行试验:①第1组按照WS310.3-2016要求制作标准生物测试包进行标准的生物监测作为标准对照组。②第2组使用玻璃试管和透气胶塞并塞得较松。③第3组使用玻璃试管和透气胶塞并塞得较紧。④第4组使用玻璃试管和不透气胶塞并塞得较松。⑤第5组使用玻璃试管和不透气胶塞并塞得较紧。
灭菌后培养生物指示剂,观察并记录结果。试验中均使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作为灭菌是否合格的对照。
1.3 观察指标
灭菌后化学指示卡颜色达到或深于对照色则经过了合格灭菌过程。生物指示剂由培养箱进行培养,培养后变为黄色的,是芽孢未杀灭、灭菌失败,不变色的(紫色)为已经杀灭、灭菌成功。
2.过程与结果
2.1 试验准备(保证灭菌器合格)
试验准备(保证灭菌器合格),灭菌器检测见表1,BD图见图1。
表1.灭菌器检测
图1.BD图
图2.菌片培养结果
表2.试验数据
2.2 透气性及松紧度对比试验
透气性最好的标准测试包中的芽孢被灭杀的概率为100%。
使用透气性较好的胶塞封口的玻璃试管中的芽孢和塞得较松的玻璃试管中芽孢被杀灭概率较大,而使用不透气胶塞封口和塞得较紧的试管中芽孢被杀灭概率较小。部分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数据统计见表2。
2.3 蒸汽穿透性验证
第2组与第3组对比,第4组与第5组对比,结果为塞紧的比塞的较松的未灭杀率高;第2组与第4组对比,第3组与第5组对比,结果为使用不透气胶塞的比使用透气胶塞的未灭杀率高。
图3.TMI-ORION无线验证仪放置方式
由此可见,塞紧或者使用不透气胶塞的玻璃试管中菌片未杀灭率较高,为了进一步验证蒸汽穿透效果,在灭菌过程中,使用TMI-ORION无线验证仪对不透气胶塞密封的玻璃试管中的物理参数进行了验证。试管内温度验证方式及结果如图3、图4所示(黄绿色曲线为玻璃试管外部温度变化曲线,深蓝色粗线为玻璃试管内温度变化曲线)。可见试管内部在灭菌过程中温度较低,达到134˚C的时间非常短,仅几秒钟时间,远达不到程序设定的5min灭菌时间,与WS310.2-2016规定的134˚C灭菌最短灭菌时间4min都相差甚远。
图4.试管中温度曲线(深蓝粗线)
表3.生物指示剂中芽孢被杀灭情况
2.4 装置改进
由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玻璃试管胶塞装置生物监测结果与胶塞类型和密封程度有很大关系。现将胶塞换成医院正常打包灭菌使用的无纺布,实现阻菌效果的同时也可以达到提高蒸汽穿透效果的目的。对比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3.结论
玻璃试管胶塞装置中,胶塞透气性不可控,胶塞塞得松紧程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也为不可控因素。使用玻璃试管胶塞装置会影响蒸汽穿透效果,导致抗力过高,提高出现假阳性结果的概率,容易使监测失败。所以玻璃试管加胶塞型生物监测装置不能实际证明灭菌过程合格性。
使用无纺布封口的玻璃试管生物监测装置做的生物监测可以较准确反映灭菌的实际情况。所以,玻璃试管型生物监测装置可以使用无纺布进行封口。但灭菌后需要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菌片,进行培养[2]。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无菌,而在实际操作中较易引入杂菌造成假阳性。
目前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已经解决上述问题,自含式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生物指示剂的设置与结构本身,能避免被污染,准确,方便,是现有最好的生物监测方法[3]。
[1]孙亚君.三种生物指示剂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2,22(17):3803-3804.
[2]WS310.3-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
[3]胡秀凤,张莉莉.生物指示剂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分析及防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