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中和滴定实验中的“三点”

2015-01-22周国亮

中学化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指示剂酚酞中和

周国亮

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其滴定过程中有关量的计算一直被广大师生所重视,但其中恰好中和点、中性点、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选择及粒子大小之间的关系等一直困扰着很多的学生,由于在配套教师用书中缺乏相关叙述,部分教师也存有疑惑。针对以上问题,下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1.恰好中和点中性点

恰好中和点,一般是指参加反应的酸提供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碱提供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或者说,当发生反应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为恰好中和点,此时酸和碱都消耗完成为只含有所生成盐的水溶液。如1 mol HCl(或CH3COOH)与1 mol NaOH(或NH3·H2O)完全反应时,称作恰好中和或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的性质见表1。

2.滴定终点反应终点

恰好中和点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是无法直接观

察到的,实验时指示剂的变色点,是实验(反应)终止时的计量点,称作滴定终点。如25℃时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中和后溶液呈中性(pH=7),而无论甲基橙还是酚酞都不是恰好在pH=7变色的指示剂,也可以说没有一种指示剂的变色恰好在酸碱完全中和之点。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H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1所示。

通过图1滴定过程的有关数据和曲线,可以很好的厘清恰好中和点和滴定终点。由于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存在着“突变”现象,而指示剂的选择又是以突变范围为依据的,对于上例来说,突变范围的pH为4.3至9.7,因此凡在此突变范围内能发生变色的指示剂都可以作为本实验的指示剂。pH=4.3时只是少滴了一滴pH=9.7时只是多滴了一滴NaOH溶液,多滴或少滴一滴都在误差范围(误差小于0.5%)之内。理论上讲,当滴入的V(NaOH)=20.00 mL时为该反应恰好中和点,此时也是中性点;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V(NaOH)=19.98 mL可为滴定终点,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V(NaOH)=20.02 mL可为滴定终点。由此可知,中和终点是客观的、理论的,滴定终点主观的、实验的,其受到实验过程中指示剂人为的选择和操作因素所影响。因此滴定终点不是恰好中和点,理论上的恰好中和点和试验时滴定终点不为同一点。滴定终点随加入指示剂不同而不同。对于一定量反应来说,所选指示剂越合适,其滴定终点与恰好中和点就越接近,滴定误差就越小,滴定定量就越准确。

滴定终点与恰好中和点间不一致引入的相对误差称为滴定误差。但实际计算表明,上述实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所导致的误差是在许可范围之内可以忽略不计的,甲基橙、酚酞均能做该反应的指示剂,这样滴定终点和中和点不一致所产生的误差(滴定误差)可忽略,就是说计算时实验的滴定终点1或2都可以做恰好中和点来用,终点1和终点2之间的所有点都是滴定反应的反应终点(“人教版”、“苏教版”教材《化学反应原理》均采用本解释进行图解标注)

3.指示剂的选择

既然根据指示剂的变色(溶液颜色的变化最好由浅到深,易于观察)判断滴定终点,因此要求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尽可能与中和点的pH一致,中和滴定时选择指示剂的原则为:(1)指示剂的变色要灵敏、明显,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尽可能与反应终点pH一致。强酸和弱碱、强碱和弱酸中和达到反应终点时,前者溶液显酸性,后者溶液显碱性,对前者应选择酸性变色指示剂(甲基橙),对后者应选择碱性变色指示剂(酚酞),见表2。

(收稿日期:2014-10-10)

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其滴定过程中有关量的计算一直被广大师生所重视,但其中恰好中和点、中性点、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选择及粒子大小之间的关系等一直困扰着很多的学生,由于在配套教师用书中缺乏相关叙述,部分教师也存有疑惑。针对以上问题,下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1.恰好中和点中性点

恰好中和点,一般是指参加反应的酸提供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碱提供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或者说,当发生反应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为恰好中和点,此时酸和碱都消耗完成为只含有所生成盐的水溶液。如1 mol HCl(或CH3COOH)与1 mol NaOH(或NH3·H2O)完全反应时,称作恰好中和或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的性质见表1。

2.滴定终点反应终点

恰好中和点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是无法直接观

察到的,实验时指示剂的变色点,是实验(反应)终止时的计量点,称作滴定终点。如25℃时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中和后溶液呈中性(pH=7),而无论甲基橙还是酚酞都不是恰好在pH=7变色的指示剂,也可以说没有一种指示剂的变色恰好在酸碱完全中和之点。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H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1所示。

通过图1滴定过程的有关数据和曲线,可以很好的厘清恰好中和点和滴定终点。由于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存在着“突变”现象,而指示剂的选择又是以突变范围为依据的,对于上例来说,突变范围的pH为4.3至9.7,因此凡在此突变范围内能发生变色的指示剂都可以作为本实验的指示剂。pH=4.3时只是少滴了一滴pH=9.7时只是多滴了一滴NaOH溶液,多滴或少滴一滴都在误差范围(误差小于0.5%)之内。理论上讲,当滴入的V(NaOH)=20.00 mL时为该反应恰好中和点,此时也是中性点;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V(NaOH)=19.98 mL可为滴定终点,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V(NaOH)=20.02 mL可为滴定终点。由此可知,中和终点是客观的、理论的,滴定终点主观的、实验的,其受到实验过程中指示剂人为的选择和操作因素所影响。因此滴定终点不是恰好中和点,理论上的恰好中和点和试验时滴定终点不为同一点。滴定终点随加入指示剂不同而不同。对于一定量反应来说,所选指示剂越合适,其滴定终点与恰好中和点就越接近,滴定误差就越小,滴定定量就越准确。

滴定终点与恰好中和点间不一致引入的相对误差称为滴定误差。但实际计算表明,上述实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所导致的误差是在许可范围之内可以忽略不计的,甲基橙、酚酞均能做该反应的指示剂,这样滴定终点和中和点不一致所产生的误差(滴定误差)可忽略,就是说计算时实验的滴定终点1或2都可以做恰好中和点来用,终点1和终点2之间的所有点都是滴定反应的反应终点(“人教版”、“苏教版”教材《化学反应原理》均采用本解释进行图解标注)

3.指示剂的选择

既然根据指示剂的变色(溶液颜色的变化最好由浅到深,易于观察)判断滴定终点,因此要求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尽可能与中和点的pH一致,中和滴定时选择指示剂的原则为:(1)指示剂的变色要灵敏、明显,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尽可能与反应终点pH一致。强酸和弱碱、强碱和弱酸中和达到反应终点时,前者溶液显酸性,后者溶液显碱性,对前者应选择酸性变色指示剂(甲基橙),对后者应选择碱性变色指示剂(酚酞),见表2。

(收稿日期:2014-10-10)

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其滴定过程中有关量的计算一直被广大师生所重视,但其中恰好中和点、中性点、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选择及粒子大小之间的关系等一直困扰着很多的学生,由于在配套教师用书中缺乏相关叙述,部分教师也存有疑惑。针对以上问题,下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1.恰好中和点中性点

恰好中和点,一般是指参加反应的酸提供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碱提供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或者说,当发生反应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为恰好中和点,此时酸和碱都消耗完成为只含有所生成盐的水溶液。如1 mol HCl(或CH3COOH)与1 mol NaOH(或NH3·H2O)完全反应时,称作恰好中和或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的性质见表1。

2.滴定终点反应终点

恰好中和点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是无法直接观

察到的,实验时指示剂的变色点,是实验(反应)终止时的计量点,称作滴定终点。如25℃时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中和后溶液呈中性(pH=7),而无论甲基橙还是酚酞都不是恰好在pH=7变色的指示剂,也可以说没有一种指示剂的变色恰好在酸碱完全中和之点。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H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1所示。

通过图1滴定过程的有关数据和曲线,可以很好的厘清恰好中和点和滴定终点。由于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存在着“突变”现象,而指示剂的选择又是以突变范围为依据的,对于上例来说,突变范围的pH为4.3至9.7,因此凡在此突变范围内能发生变色的指示剂都可以作为本实验的指示剂。pH=4.3时只是少滴了一滴pH=9.7时只是多滴了一滴NaOH溶液,多滴或少滴一滴都在误差范围(误差小于0.5%)之内。理论上讲,当滴入的V(NaOH)=20.00 mL时为该反应恰好中和点,此时也是中性点;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V(NaOH)=19.98 mL可为滴定终点,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V(NaOH)=20.02 mL可为滴定终点。由此可知,中和终点是客观的、理论的,滴定终点主观的、实验的,其受到实验过程中指示剂人为的选择和操作因素所影响。因此滴定终点不是恰好中和点,理论上的恰好中和点和试验时滴定终点不为同一点。滴定终点随加入指示剂不同而不同。对于一定量反应来说,所选指示剂越合适,其滴定终点与恰好中和点就越接近,滴定误差就越小,滴定定量就越准确。

滴定终点与恰好中和点间不一致引入的相对误差称为滴定误差。但实际计算表明,上述实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所导致的误差是在许可范围之内可以忽略不计的,甲基橙、酚酞均能做该反应的指示剂,这样滴定终点和中和点不一致所产生的误差(滴定误差)可忽略,就是说计算时实验的滴定终点1或2都可以做恰好中和点来用,终点1和终点2之间的所有点都是滴定反应的反应终点(“人教版”、“苏教版”教材《化学反应原理》均采用本解释进行图解标注)

3.指示剂的选择

既然根据指示剂的变色(溶液颜色的变化最好由浅到深,易于观察)判断滴定终点,因此要求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尽可能与中和点的pH一致,中和滴定时选择指示剂的原则为:(1)指示剂的变色要灵敏、明显,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尽可能与反应终点pH一致。强酸和弱碱、强碱和弱酸中和达到反应终点时,前者溶液显酸性,后者溶液显碱性,对前者应选择酸性变色指示剂(甲基橙),对后者应选择碱性变色指示剂(酚酞),见表2。

(收稿日期:2014-10-10)

猜你喜欢

指示剂酚酞中和
万物通心
刍议水文物探测井的干扰问题
浅谈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对滴定终点的影响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酚酞在酸液中的变色规律研究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通过指示剂使反应现象清晰呈现的实验设计
对自然界中植物酸碱指示剂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