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面科研推进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8-06-06黄辉胡丹翁剑锋蔡宇翔
黄辉 胡丹 翁剑锋 蔡宇翔
摘 要 文章从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针对目前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建设中显现的主要问题,对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和科研层面进行论述,从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实际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建设情况出发,围绕创新创业、学科技能竞赛、教学改革、实训室建设和校企合作五个方面开展多层面深度研究推进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建设,并列出了近一年半取得的成效。提出在第一个三年专业发展期间,以务实教学、多层面科研和人本位思想为基本原则。以期对高职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參考。
关键词 多维度科研 课程体系建设 智能控制技术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为培育专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紧密结合智能制造业发展主导方向、打造与区域经济和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贴近程度高、定位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新格局。2016年教育部高职高专招生目录新增加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我院在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助推下,积极打造智能控制技术专业。
截至目前,根据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设置备案结果数据检索,浙江省另有三所院校开设该专业,分别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培养快速适应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人才,各个院校都在不断探索。
1问题的提出
1.1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浙江是一个制造业大省,在经济实力、科技创新实力等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出台了《浙江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2015-2017)》等一系列政策举措,鼓励创新设计,推动“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为浙江制造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了一条现实路径。大批量的高端制造业落地浙江,新松杭州公司、舟山波音组装基地、海洋高端船舶、台州湾无人机产业发展集聚区等。人才培养需要与新兴的产业发展相衔接,而高职人才是智能制造业中的中坚力量。
1.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经过一年半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建设实践,笔者认为,目前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过程中显现出以下问题:
1.2.1 新兴学科专业建设理论研究严重不足
首先,在高职高专招生目录中,自2016年9月份开始新增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103所院校开设,绝大多数是2017年开始招生,没有现成供参考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2016年至2017年期间,我院教师对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多家骨干示范性院校专业建设开展调研。笔者总结分析认为,大多数院校开设智能控制技术新专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机械、电气和电子相关专业实训基地、教师团队和人才培养模式等体系建设非常完善,在《中国制造2025》蓝图的指引下,探索和研究如何将老牌专业提升为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兴专业。最后,最早一届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学生还需要1年半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目前尚无就业学生,因此缺乏专业认可度、岗位适应性、薪资水平和专业对口率等数据提供就业岗位相关的理论研究。
1.2.2 专业群的各个专业不能有效交叉,且交叉点模糊
在目前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智能控制、机械、电气和电子类专业群中的各个专业不能有效交叉融合,以及相互交叉点较为模糊,实践体系及实训条件不能有机互通,难以满足群内各个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
1.2.3 在新学科背景下,专业课程建设捉襟见肘
一方面,现有的理论课程教学、实训和实践课,需要根据岗位知识和能力需求重新制定课程标准。另外一方面,为应对新技术和新岗位的出现,急需开发贴近工作岗位的新课程包。
1.2.4 实训条件和师资是新专业建设发展的两块短板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是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等专业基础上发展的以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主,服务于智能制造业的多学科交叉专业。首先,对北京华航唯实、天津博诺、山东诺博泰、浙江天煌和浙江亚龙等教育装备公司进行调研发现,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设备资源稀少。在师资建设方面,经过多年参与教师招聘工作发现,引进教师的专业方向无法完全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和工作背景基本上都是老牌专业,与专业教学需求吻合性较差。
1.3研究方法
为解决上述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人才培养的多层面研究方案。以智能创新工匠班、专业社团建设、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创业专创融合项目、浙江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浙江省教改课题研究、实训设备改造和校企合作横向课题研究等,围绕创新创业、学科技能竞赛、教学改革、实训室建设和校企合作五个方面开展多层面的深度研究推动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建设。
2研究现状分析
很多学校都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科研的重要性,如何开展科研来带动专业建设。施复兴给出了高职科研明确的定位: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形成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特色,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提升职业院校的竞争力。
在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方面,欧阳新强调科研是高职专业建设的质量源泉,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最基本、最基础的支撑。
很多院校结合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专业建设思路。刘庆红提出利用技能导师工作室,构建多位一体的综合平台,服务于教学。技能导师工作室引入学校、企业、用户、政府多方面资源,构建出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实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承担项目、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加大科研的深度和广度,与企事业单位技术能手一起攻克科研难题,完成对教师的企业过程培养,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 。
学科竞赛已经公认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专业建设品牌的有效途径。肖云鹏提出科技竞赛是集教学、科研和创新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提升大学生交叉学科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紧密围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赛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强调构建学校、企业、政府协同培养创新创业机制。
总而言之,各个高职院校都强调科研的重要性,借助科研来助推高效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把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把高职教育定位在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最接地气的定位。
3科研助推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综合上述研究,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建设性原则值得借鉴:
3.1务实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能够适应企业生产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技能竞赛、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和创新创业等科研活动需要服务于教学并提升及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教学能力的设定起源于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
3.2多层面科研
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高职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要紧扣企业生产需求。高职院校只有不断的开展科研活动,才不会被牵着鼻子走。科研活动不只是狭隘教改课题、科技项目课题或者攻关课题,更是定位在更多广度和深度的服务于教学所做出的研究性、创新性的教学活动。
3.3人本思想
人本位思想的高等职业教育最终目标是促进人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做人与做事并重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在岗位群内的升迁与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建设成效
4.1学生科技创新成果
2016级第一届智能控制技术专业41名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经在多项省级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4.1.1技能竞赛方面
从大一第一个学期开始就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省级技能竞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016年12月份获得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三等奖;2017年5月份获得浙江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超市购物挑战赛二等奖; 2017年11月份获得浙江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智能物流小车一个二等和一个三等奖;2016年12月份和2017年12月份分别举办电路板焊接和寻迹小车装调校内技能竞赛,学生积极参与。
4.1.2科技创新项目方面
科技创新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块核心内容。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学生团队申报的项目都得到了收获。2017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题1项;2017年台州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题1项。
4.1.3专创融合方面
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校内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2017年10月份,成立无人机航拍工作室,为校内外户外活动提供有偿航拍和影视拍摄服务;创建3D打印创新创意产品工作室,承接对外3D打印业务,并将设计3D打印机器人进行推广销售。
4.2学生受到企业的青睐
高职教育学生毕业工作的主要出口为就业,企业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非常重要。2016年至今,吉利汽车、浙江迈德医疗器械、永高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领导参观和考察我院的实训基地,并对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给予认可,并愿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
5结语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建设现在还处在第一个三年探索期,多层面服务于教学的科研活动,可以全方位的探索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关系、教学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增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吸引力。但在专业后续建设过程中,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系统的考虑:
(1)建设一支强专业技能、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确保多层面的科研可持续开展。
(2)完善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机制。
(3)把建立校企合作作为常规化工作,开展以院校提供智力支持为主要方式的校企合作师资培养方式,联合项目养发,以学生学徒、轮岗、定岗实习、就业为校企合作的工作重心。
(4)加强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加强紧密围绕项目开展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基金项目:2016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项目编号:kg20160971)。
作者简介:黄辉(1983—),男,讲师,硕士研究生,智能控制技术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
参考文献
[1] 施复兴.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与实践策略—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01).
[2] 欧阳新.职业院校科研地位与优化路径新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6(02).
[3] 刘庆红.基于职业竞争力培养的“技能导师工作室”建设定位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1).
[4] 刘晓梅.芬兰职业技能竞赛體系的构建及其启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24(03).
[5] 肖云鹏.以高水平科技竞赛为契机反哺教学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
[6] 王骏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培养机制研究[J].Value Engineering,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