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大学武术教育改革的策略研究

2018-06-06田洪涛张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田洪涛 张路

摘 要 随之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高度普及,“互联网+”成为当代教育领域研究的前言课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互联网+”的内涵以及在大学教育改革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得出:“互联网+”捍卫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为武术课程建立了素材数据化的平台,为推动武术教育的大力发展、激发学生的习武兴趣、促进武术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捷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武术教育 习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微课”、“慕课”等线上学习平台的产生,在90后、00后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武术教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对培养高素质武术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颁布,“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意志,利用这个契机将大学武术教育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搭建习武人自己的线上学习平台,提高教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能力,从而促进中国武术的传播与传承。

1“互联网+”的概念

在“互联网+”这个概念提出之前就存在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等网络学习模式,这些模式多以学习资源微单元化和方案化为主要特点,靴子资源微单元化主要便于学习者碎片式的学习,方案化则解决的是学习者具体的业务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互联网+”应用而生,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甚至逐步风行于整个教育领域,并且在持续不断地升温发酵中。“互联网+”与早期的教育信息化同中有异,早期的教育信息化是典型的两者相加,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与互联网技术相嫁接,是简单的式的教平移育知识传播,传统教育思维依然占据主导位置,无论从教学模式,还是组织管理模式来看都与“互联网+”计划相去甚远。这种模式虽然让数字化校园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并没有改变教育形态的实质,教育质量也没有突破,反而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互联网+”与早期的在线网络学习模式相比,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技术,而是一种思维,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因素,创新服务模式,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免费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而让整个学校教育从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内容的选择等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的教育模式。“互联网+”不仅仅是指互联网+,而是互联网+整个教育领域,它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为媒介传递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全年推进教育现代化,使每一个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实现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创新力的新型人才。通过“互联网+”辐射到每一个学生个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感受到因材施教和个体化学习。

2“互联网+”模式应用于大学武术教育中的意义

2.1“互联网+”捍卫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互联网+”带来大学武术教育的改革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让武术教育做到“以学生为本”,掌握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互聯网+”的大数据、大平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能够方便快捷获取自己想要学习的武术知识的超级平台,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第一手学习资料,这使得学生由“数字移民”转变为“数字原住民”,从被动接受武术知识住那边为依据自己兴趣主动探索武术知识。

2.2“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互联网+”潮流为武术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海量的教学资源,丰富和扩充了武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书本教材。只要教师善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加强对已获取资源的理解,合理的运用到武术课程中去,教学质量得到改善指日可待。另外,“互联网+”为教师提供的海量资源也为武术教育工作者成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了更好的契机,如今的学生已经成功变身为“数字原住民”,信息文化素养明显由于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自身,优化武术教学模式。

2.3“互联网+”为武术课程建立了提供了一定的平台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各门派拳种自成体系、蔚为大观。中国传统武术是祖国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招式多、演练路线复杂、精气神要到位,这对演练者各方面身体素质都要求很高,并且还要有“慧根”。现今,武术课程教学多以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观看然后习练为主,这样一来对武术课程教授者就有更高的要求,示范招式是否到位、精准,拳种风格是否演练突出,能否将原滋原味的拳种教授给学生,这些问题日益突出。“互联网+”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互联网+”将武术资源数据化,利用大数据作为支撑,将武术传播出去、传承下去,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某拳种的真实原貌,不再因为手把手教式的代代相传而变了味道。

3“互联网+”模式下大学武术教育改革的策略

3.1提供良好的武术资源

编排一定的武术理论知识以及视频资源需调动理论知识雄厚、实践技术一流的武术届专家学者和技术开发人员,强调他们共同合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多个方面对武术的素材进行整合,制作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可供教师参考的网络资源库。

3.2职能部门推进“互联网+”的教育理念

教育职能部门、武术协会、武术名师等多部门应全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理念在武术领域的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武术在线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在“互联网+”武术领域硬件设施和软件开发方面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切实有力的支持“互联网+”在大学武术教育改革中的开展。

3.3创建“互联网+”家园

武术一线教师建立一个“互联网+”家园,此家园的作用是便于所有武术界一线教师进行信息交流。教师们将自己所获取的武术素材、教学方法、学术前沿问题等内容分享到家园,供同行们一起分析讨论,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家园里开设专栏,每天推送一些优质的武术资源,让教师从被动的适应“互联网+”转向主动运用的角色,创建一定的网络交流的平台,让一些教师更好的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改变。

3.4建立武术课网络考核平台

武术课的网络考核平台的建立对于教师来说,是检验学生学习武术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其次,让学生通过平台看到他们之间的差距,看到自己的不足,认真的改正,并且加强学习;最后,通过一定的学习次数和考核模式让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4结语

大学武术教育面临着改革,而改革最终离不开课堂,改革的价值大小最终只有通过课堂来检验,通过“互联网+”模式在大学武术教育中的应用,来优化武术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武术的能力。我们应抓住武术进校园的契机,将“互联网+”行动计划带给武术的大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推动武术教育的大力发展,激起学生的习武兴趣和热情,为武术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捷径。

作者简介: 田洪涛(1990-),男,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张路(1991-),女,助教,研究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

参考文献

[1] 谢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 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1):3-10.

[3]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61-65.

[4] 李慧方.论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机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35):27-29.

[5] 陈婷婷.“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2017(04):134-135.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