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打卡”中的大格局
2018-06-06戚中良
戚中良
摘 要
基于微信生态的生活德育实践,以“小打卡”小程序为载体,通过生活德育的主题发布、实践分享、资源整合、发展评价,建构以学校德育为主体,家庭德育为基础,社会德育为依托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大格局。
关 键 词
微信;生活德育;全员育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5-00-02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德育同样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即生活德育。在这一生活德育理念关照下,就如何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问题,东湖小学依托微信“小打卡”小程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努力建构起学校、家庭、社区三全育人的德育大格局。
一、主题发布
学校以微信“小打卡”为平台,通过创建生活德育实践主题,邀请活动成员,让学生、老师、家长、社区义工参与生活德育实践活动,架构学校、家庭、社区三维立体的德育生态。
创建活动主题。每月或百天为一个周期,发布生活德育实践主题,围绕主题每日更新打卡内容。比如:在“劳动最光荣”主题下,发布一系列家务劳动任务,学生通过每日打卡签到,完成实践内容,同时获得相应奖励,从而培养学生专注劳动、坚持劳动、乐于劳动的品格。这样的德育主题发布,也让生活德育实践趋于课程化、系统化。
分工参与活动。在活动主题发布后,通过微信邀请学生、家长、教师、社区义工参与打卡活动。不同成员在“小打卡”平台中发挥不同作用,学生完成每日打卡任务,家长负责活动素材上传,教师与社区义工参与平台维护及数据发布整理,所有成员参与平台互动点赞、评论等。
二、实践分享
“小打卡”小程序为生活德育实践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分享平台(日志递交模式)和控制平台(每天打卡模式),能有效跟踪活动过程,并激励学生、家长、老师及社区义工全程参与活动,从而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发布实践日志。学生及家长通过每天打卡模式和日志递交模式,完成每日德育实践活动,递交打卡记录。也可进行“富媒体”上传,如视频、音频、图片、链接等,发布实践日志,让生活德育实践更具故事性,更有画面感。
分享实践经验。打卡过程中,挖掘优质打卡家庭,鼓励分享经验,实行有效激励,是打卡活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升生活德育实践的质量,提高打卡平台的粘合性。分享可以有多种形式。一是班级分享。围绕活动主题,让学生在班级中将家庭、社区的实践体验,以故事演讲、作文赏析、摄影绘画、手抄小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并将德育体验内化于心。二是微信分享。将打卡日志转发在微信朋友圈或班级微信群,既能激励其他家庭跟进,也可起到辐射与宣传作用,从而让更多家庭参与其中,构建基于微信平台的育人生态。三是电台分享。推荐优秀家庭或学生参加校园电台、地方电台的节目录制,拓宽生活德育实践的宣传渠道,提升活动品质,打造活动品牌。
三、资源整合
生活德育实践主场在校外,因此,需要整合多方资源。而通过微信“小打卡”小程序,可将学生、家长、老师、社区义工等聚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的德育机制。
凝聚班级文化。微信“小打卡”提供的分享平台,是互联网环境下的“线上班级”。通过修改昵称功能,一个学校或者一个班级的用户可以使用同款“马甲”。比如用户名“郑颂泽【信】”中,“郑颂泽”是学生姓名,“【】”是学校代码,“信”是班级代码,而“信”又是这个班级特色文化的核心词。这样既能无形中达成大家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又能有效提升用户对“小打卡”平台的归属感,也便于后台数据收集、整理与统计。
牵动家校合力。为避免学生、家长、老师将生活德育實践带入“打卡作秀”“形式过场”的误区,必须正确引导教师、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一是引领家长。在整个生活德育实践中,家长扮演着“特别观察员”的角色,而定期的线上线下课程学习则是家长陪伴孩子一路坚持的“加油站”。二是成就孩子。简单的德育实践任务,培养的是健康而朴素的生活习惯,日积月累后,必将影响学生性格,进而改变其一生。三是幸福家庭。“小打卡”改变了家庭的日常生态,因为身教重于言传,家长在要求孩子做到时,自己往往首先要做到。当这样的家庭生态系统良性运作后,家庭幸福的根基就奠定了。四是发展教师。“小打卡”活动中,教师须从专业视角关注全局,把握细节,挖掘每一项德育实践任务背后的育人价值,从而实现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的无缝对接。
吸引社区资源。在生活德育实践中,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至关重要。“小打卡”的很多实践任务是需要在社区里完成的。在活动设计之初,主动与社区做好沟通,可以将生活德育实践与社区重点工作有机融合,比如垃圾分类、邻里相望、环境整治等,都可发挥社区工作人员及义工的作用,邀请他们加入“小打卡”平台,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捕捉不一样的精彩。
四、发展评价
依托微信“小打卡”小程序通过线上与线下激励的双轨并进,可以让生活德育实践评价更具时效性、直观性、多元性、趣味性、发展性,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共赢的德育态势。
线上激励。通过引导教师、家长、义工以点赞、评论、转发等形式,营造基于微信平台的互动与评价生态,增强“小打卡”平台用户的粘合度,实现校外德育评价的多元性。以线上排行榜、打卡勋章墙等载体,展示学生打卡签到及互动评论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平台活跃度。
线下激励。依托“小打卡”平台强大的后台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通过班级力行勋章墙,直观反映每日签到打卡进度及参与质量。定期开展主题分享,给优质家庭以更多展示、交流的机会。开展生活德育实践小打卡“力行模范家庭”评选、“星级力行勋章”评选、优秀老师及义工评选等活动。
应该说,基于微信“小打卡”的生活德育实践是互联网生态下德育工作的新样式,它源于生活、强调体验、关注过程、贵在坚持、注重内化,营造了以学校德育为主体,家庭德育为基础,社会德育为依托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大格局。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30.
[2]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9.
(作者单位:平湖市东湖小学
浙江嘉兴 3142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