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SMAS悬吊面部提升术的实际临床价值
2018-06-06赵薇
赵薇
【摘 要】目的:观察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与SMAS悬吊面部提升术的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执行下颌角弧形截骨联合SMAS悬吊面部提升术方案治疗,总结本组病例的术后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6个月~1年的随访时间,所有患者面部骨骼、软组织均获得显著年轻化,患者对于本次治疗均较为满意。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联合SMAS悬吊面部提升术应用于下颌角肥大患者中确有较好效果,通过对面部骨性轮廓改变之余,结合面部松弛软组织的提升,最大程度确保了面部骨骼与软组织的年轻化重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下颌角弧形截骨;SMAS悬吊面部提升术;下颌角肥大;效果
【中图分类号】R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2
从人体解剖学可见,下颌角处于面部下外侧,由下颌骨升之与下颌骨体部构成,外侧由嚼肌粗隆附着,内侧则由翼肌粗隆附着。下颌角的形态、位置、大小对于人体面容而言意义重大,而下颌角肥大则有悖于东方女性崇尚的“瓜子脸”,因此通过手术矫正已然成为当前改善下颌角的主流方式[1]。本文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与SMAS悬吊面部提升術的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此为临床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本组病例入院均获诊为发育性下颌角肥大,并伴有程度不一的面部软组织松垂等表现;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54岁,平均年龄(41.16±2.13)岁。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工作 对于择期展开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予以面部宽度比值、骨性面宽比值等指标水平,执行常规头颅正侧位、下颌全景片,于X线片作截骨线、截骨宽度标识。手术展开前采用新洁尔灭(1:1000)清洗头部,给与常规检查,并向患者普及手术前后相关注意事项、手术预期收益。
1.2.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进入手术室后均完成经鼻插管全身麻醉,采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生理盐水1:200000作局部浸润肿胀麻醉。经耳屏终点作弧形切口线的描绘设计,以耳前至耳垂为宜,具体依据患者情况可绕过耳垂直至颅耳沟。对皮下层、SCAS层下展开剥离面中部,形成SMAS瓣,随后将其掀起,充分暴露腮腺咬肌筋膜,作腮腺前叶后缘、下颌后静脉剥离,充分暴露下颌骨骨面,于紧贴下颌骨骨面作钝性剥离,直至下颌角,最终彻底剥离下颌角骨膜与内侧面翼内肌、外侧咬肌附着点。截骨范围包括下颌骨升支下颌角、中下部、骨体部、肥大外板隆突,辅以外板打磨,若效果不明显者采用咬肌部分切除术。手术后采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予以冲洗创面,完成彻底止血,随后采用向上悬吊SMAS,对多余松弛皮肤予以切除,常规术后缝合、置放引流管、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方式采集,总分值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45~60分为不满意,<45分为非常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2 结果
本组病例下颌角去除宽度0.4~1.5cm,平均(0.94±0.13)cm,耳前去除松弛皮肤宽度1.0~2.0cm,平均(1.42±0.26)cm;手术治疗后患者均表现程度不宜的肿胀,给予常规消毒等措施干预后自行消退。本组病例均获得6个月~1年的随访时间,所有患者面部骨骼、软组织均获得显著年轻化,术后切口恢复良好,并未出现血肿、感染、张口受限、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发生,瘢痕表现隐蔽;患者对于本次治疗均较为满意,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经口外入路切除部分肥大咬肌与下颌角区骨质”早于1949年被提出,并指出经此术式可有效矫正患者下颌面宽大等问题,并于随后数年逐渐得到完善,并将此法广泛推广[2]。现阶段在开展下颌角弧形截骨中,其手术入路方式主要包括口外、口内、口内外联合等方式完成,其中口内的入路方式具有隐蔽性强的优势,局限性则体现在切口较深,且偏后,这不仅增加了手术难度,同时可能伴有较高风险;口外入路多选择下颌缘作平行切口,优势体现在可有效降低术区剥离与截骨难度,但局限性则体现在手术切口暴露,美观度受到影响。口内外的联合入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单用入路方案的不足,但也增加了手术步骤与组织损伤。甚至部分学者指出,联合入路方式有悖于外科手术原则,可增加患者感染几率。总之,无论选择何种入路方式,在截骨术后,由于人体面部支撑结构的骨量减少,肌肉的附着点表现松弛,远期可能出现皮肤软组织的松弛、下垂。经耳前入路SMAS悬吊除皱术被当前临床认为是矫正面部中下部软组织下垂的有效方法,但其局限性则体现在术后2~3年左右,可能存在面中下部软组织松垂。基于此,下颌骨截骨、面中下部软组织提升的结合治疗方案被提出,并通过研究证实效果可喜。如在陈宗艳[3]的研究中指出,通过实现二者的联合更利于纠正患者下颌角肥大,且远期收益表现可观。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针对下颌角弧形截骨联合SMAS悬吊面部提升术应用于下颌角肥大患者展开研究,从结果处可见获得较好效果所有患者面部骨骼、软组织均获得显著年轻化,术后切口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瘢痕表现隐蔽。由此证实两种手术方式的结合确有较好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更利于患者认可[4]。
综上所述,下颌角弧形截骨联合SMAS悬吊面部提升术应用于下颌角肥大患者中确有较好效果,通过对面部骨性轮廓改变之余,结合面部松弛软组织的提升,最大程度确保了面部骨骼与软组织的年轻化重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谢敏凯,周滨,胡纯兵等.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下颌骨形态的头影测量[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7,23(1):35-38.
黄锦华,卞洁,孟志兵等.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咬肌变化的研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7,13(4):196-197.
陈宗艳.下颌骨截骨术后下颌角形态的临床意义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1(s2):35-36.
俞良钢,陈宗艳,李科.下颌骨截骨术后第二下颌角形态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6,27(11):698-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