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2018-06-06
(安徽省马鞍山市二十二中学)
【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写作内容。
2.学习本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本文写作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前预习】
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反复朗读,翻译课文,了解欧阳修生平。
【教学目标】
本节课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读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学习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相结合的写景方法;通过二读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三读吸收美文精华,并使学生学会课后总结。
【教学内容】
一、教师以介绍美景的方式导入,引出教学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地方,那里环境清幽,泉水平流,路人游人如织,鸟儿的鸣叫响彻山谷,这样美好的地方你们喜欢吗?
师:这就是我们安徽省的琅琊山,当年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这里写下了传诵千古的《醉翁亭记》,现在我们就来深入研究一下这篇文章。
(大屏幕显示)
二、教学第一大板块——通过通读一篇来探询全文写作内容及写作方法
“一探”文章写什么?
师:首先我们来一究文章内容,下面请大家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大屏幕上展现的画面,随着我的背诵一同进入琅琊山,听读时请注意:
(大屏幕显示听读要求:)
听读过程中以游览者的身份看到哪些景物?听到什么声音?
师:在这文、画、乐三者结合下你们看到了琅琊山的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一下。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
师:大家感受如何?
(学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到底他是怎样把这篇文章写得如此美妙动人呢?让我们再探文章写法。
师:下面请四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点了四位同学)
师:其他同学听读时也有要求。
(大屏幕显示)
听读要求:找出每段(1)是在空间上移步换景,定位观物,还是在时间上分类描状?(2)采用何种角度描写(远景、近景、全景、特写?)
(四生朗读课文)
师:下面请分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屏幕上提出的问题。
(学生分组边看书边看大屏幕问题边讨论)(教师在旁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讨论结束后学生回答)
师:各位的回答显示出大家很好地把握住了作者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写景的方法,这种多角度的描写方法对我们写作也应有所启迪,我们日常观察生活时也应注意积累,那么请大家以后仔细观察生活,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描写景物,让这种表现方法为我们所用。
三、第二大板块——通过精读一节体会作者的“与民同乐”政治理想
师: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是什么?下面我们将以诗人身份试着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仍然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大屏幕显示:)
请以诗人身份找出本文表示思想感情的关键字。
(讨论完毕)
师:大家觉得哪个表现思想感情的字在文中最多?
(学生回答)
师:作者又写出了哪些“乐”呢?
(学生回答)
师:分别写出了山水之乐,四时之乐,宴饮之乐,自乐其乐。
(大屏幕在刚才的问题下显示)
山水之乐→四时之乐→宴饮之乐→自乐其乐
师:最能表现人民的欢乐的是哪一段?
(学生回答)
师:现在我们通过精读第三段来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先请大家齐读第三段。
(众生齐读)
师:很好,哪位同学知道欧阳修写作此文时的政治背景如何?
(学生回答)
师:不错,请看大屏幕上资料。
(大屏幕摘引部分文字介绍)
师: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但在任两年仍以豁达态度处之,并不因个人得失而或喜或悲,特别是当他看到由于他的努力,滁州城变得“政通人和”,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心里真是高兴,这些内容在第三段中有没有体现?
(众生回答)
师:不错,这说明作者快乐不是自己独自快乐,而是在老百姓快乐之后同大家一起快乐,这也可用写过的哪句古话说明?
(众生回答)
师:对,这正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是本文的写作主旨——与民同乐。
(大屏幕显示:与民同乐)
师:再次齐读第三段加深体会。
(众生齐读)
四、第三大板块——通过诵读来吸取美文精华
师:这么好的一篇文章光理解还不够,那么我们就试着把这美景带走,大家觉得哪一段写景写得最好?
(学生回答)
师:喜欢第二段的比较多,下面我们就来当堂背诵这一段,背诵之前先要理清内部层次,这样有助于记忆,先讨论一下。
(讨论后学生回答)
师:不错,请看大屏幕。
(屏幕显示:)
朝→暮→春→夏→秋→冬→总收
师:请大家按照这个层次快速把这段背诵下来,看哪位同学背得又快又好。
(众生开始背诵)
(老师当堂检查几位同学背诵)
五、总结
1.学生自己总结。
2.教师总结。
师: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课前认真预习,课堂积极参与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让我们全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来结束这次愉快的琅琊山之行。师生声情并茂,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采用多角度多方位观察事物的方法,以《美丽的采石矶》为题写篇写景散文。
2.在理解内容、理清层次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把本节课学到的学习方法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