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课堂的课堂思考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意外课堂
2018-06-06
(浙江省永嘉县桥下镇第二中学)
“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师课前的充分预设和资料准备,包括各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同时教师应该能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转化成一种有效的课堂资源,巧妙地化解尴尬,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及和谐的师生关系,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案例描述】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磁体和磁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让学生自己通过活动,了解磁体的基本性质和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给每个小组(2人为一小组)2根小磁棒、1个马蹄形磁铁、1小堆大头针、铁片、铜片、1元硬币、伍角硬币、1角硬币等以及自带的物品。
活动之后,学生交流发现,基本上都是能证明教材上的结论。此时上课的我很欣慰,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基本已经找到有关“磁体和磁性”的相关结论,有意料中的喜悦,却没有意料外的惊喜。我继续巡视指导,突然有个学生拉住我,偷偷地说,他发现了个不一样的秘密。此时,我想有问题应该是大家一起讨论的,这样更能激发其他学生探究的动力,看看还有没有谁发现“意外”。于是请他起来说说,“我发现书本上所说的两个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结论是错的!”同时他演示给大家看,然后,她一边在桌子上做实验(如图),一边说:“我们让两个条形磁铁的S极相对,但在两个S极之间再放一枚1元硬币。当用手拖动一条磁铁时,发现另一条磁铁也跟着移动。这个现象不就说明两个同名磁极可以相互吸引吗?”下面的同学开始试了,正如这个学生说的。而此时的我却有点措手不及了……
图 学生的发现:两个S极可以相吸
我愣住了,其他学生也愣住了,质疑得很好,活动也很好,都没有错啊,“怎么办,怎么办……”课堂上的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有点懵,出现这样的“冷场”,此时的我却只能用老套的用词回答他,“这个问题质疑得很好,是我们探究的好方向,下课有时间我们应该好好地研究下。”接下来的课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似的,我知道我“掐”了学生“灵光”……
【评析】
一、课前充分准备,不要让“旧”意外难课堂
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课堂的意外生成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课堂才有乐趣,才有激情。课中在两个同名磁极之间夹放一枚硬币之后,两个磁极之间不再发生排斥的作用(后来实验表明,如果两个条形磁铁的磁性较弱,出现的现象并非如此),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知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大家难解决,是新问题但是不代表在整个科学学科里就是新问题,把教师难住了,但是并不表示其他人没有碰到过、没有思考过。课后我赶紧上网查了下资料,同样的这个问题,网上已经有了很多的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课堂上的一个“旧”意外了,我本应该可以有个准备的。这堂课我对于自己有了不同的认识,首先我的问题在于我自己的备课不充分,一节开放性的课,意外的生成是很多,所以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要备学生,也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找寻无限的课堂。网络上都出现了这么多的讨论,而我只是一味地“死”备课,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吸取前人宝贵的经验。如果课前有充分的预设和充分的思考,积极找寻答案,我想在课堂上再多的难题我也会迎刃而解的,即使不能当场解决也会有一番见解。这也给我以后课堂教学一个很大的启示,意外课堂在所难免,备课堂,更要充分思考课堂,好好利用前人的宝贵经验,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二、正视课堂意外,勇敢面对课堂意外
对于这节课也引发了我的另一个思考,教师如何正视课堂中的意外。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遇到学生的捣乱,特别是在新课程大力推进的今天,提倡科学探究学习,提倡师生的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很多的教学“意外”在我们的课堂中屡见不鲜。有的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了,净是“瞎捣乱”,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是想尽办法引回预设的轨道,还是将错就错?有人说过: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熊熊地燃烧起来。这节课中,对于学生的这个意外,我不知所措了,我只能“蒙混过关”了,所以我把问题推向了其他方向。之后我再思考,在实际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首先,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意外看作捣乱,要用良好的心态应对意外,同时更多地关注利用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作为学习材料,使课堂成为一个动态和生成的过程。比如说,对于本节课学生的质疑教师应该沉着应对,可以将其引导到后面的磁体的磁化现象,以此为切入点就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生成,又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质疑,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对于意外的课堂,我们教师要学会备课堂,充分利用前人的经验同时思考课堂,沉稳应对意外,尽可能地有效利用意外,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给教师自己一个思考成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