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宪法、美好生活和质量提升

2018-06-06朱梓明

质量与标准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宣传周宪法法治

文/朱梓明

1982年,现行《宪法》公布施行;1989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将12月4日当周定为宪法宣传周;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笔者围绕宪法、美好生活和质量提升这三个要素,分享下个人的思考。

宪法与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求全党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可以说,宪法之中写满人民的权利。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国宪法不单是一部法律文本,更是栩栩如生的现实生活。正如近期市司法局和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宪法日公益广告中的台词那样,“宪法,离我们有多远?她伴随于每一次自由呼吸,存在于每一次公平交易,捍卫每一个公民的尊严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历史证明,我国宪法是保障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好宪法,是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在通向美好生活和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宪法将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美好生活与质量提升

2017年9月,第二届中国质量大会在上海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一个重大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在,我们不再满足于温饱,我们对衣食住行的追求、对质量的需求明显提高。出国购物、海淘风靡,“马桶盖”“奶粉”“电饭煲”等大量需求“外溢”,重要原因就是国内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不足。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不断发展,必须提升质量。对此,十九大报告提出“质量强国”,提出“坚持质量第一”。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对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了全面部署。上海素来重视质量,一直强调质量是上海的生命,上海制造也是这座城市引以为荣的一张片名。如今,上海的质量提升行动已经在路上。

宪法与质量提升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接近宪法、掌握宪法、运用宪法解决问题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与方式,质量也不例外。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宪法的规定,也是宪法的追求。没有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社会缺乏秩序,质量无从谈起,质量提升也将一纸空文。质量提升,技术层面需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进行保障;法律层面需要明确权属、保护权利、分清责任予以保障。不论是技术还是法律,都需要依靠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进行制度设计,需要宪法提供强有力的终极保护。可以说,质量提升离不开法治保障,法治保障的基石是我们的宪法。

质量关乎民生,高度契合上海市宪法宣传周确定的“维护宪法权威、建设法治上海、共创美好生活”这一主题。笔者深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维护宪法权威、共携质量提升,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宣传周宪法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临沭县启动202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
宪法伴我们成长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十四部委启动全国节能宣传周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三十而立:“八二宪法”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