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共”:共同体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行动

2018-06-06

江苏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校本共同体专业

我校系2003年在原镇江市第十二中学的基础上挂牌成立的,建校以来,学校声誉日隆,办学规模随之迅速扩大,对于优质师资的需求和学校文化的塑造与认同成为发展中必须要迅速解决的问题。十几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基于共同体性质的校本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共读、共写、共听、共享、共研,简称“五共”。并提出了“五共”专业发展基本理念和行动策略——在阅读中获得真知,在叙事中描述专业,在对话中实现交往,在反思中改造实践,在科研中建立函数。同时提出了“工作即发展,问题是课题,同伴为教练,成长每一天”的专业自觉行为标志。

一、共读——在阅读中获得真知

推进教师阅读,是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因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下最终取决于其学习力。为此,我校出台了《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教师阅读十大宣言》,《宣言》从阅读书目、必读书目、周末时光、图书漂流、行读空间、阅读时间、阅读活动、阅读评价、课题引领、氛围营造十个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我们祈望,用“共读”来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样态,让教师在与经典的对话中获得教育的真知灼见。

从读物来看,我们把教师阅读分成三种,本体性阅读(教育名著)、专业性阅读(各学科专业)、人类基本知识阅读(历史、文化类)。作为学校的“共读”,我们在读物的选择上倾向于本体性阅读,获得前人的经验以改造观念。我校每位教师制定三年读书学习计划,“共读”有“必读”与“选读”。“必读”共12部著作(《教育常识》《教育的目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给教师的建议》《教学勇气》《爱的教育》《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什么是教育》《教师的挑战》《童年的秘密》《透视课堂》《爱的艺术》),每年读完4部。我们把这些读物称之为“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教师精神发育营养标配”。“选读”主要是专业型阅读,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的需要挑选读物。

为保证这一阅读计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我们首先建立了多维度的学习型共同体,有“行政团队学习共同体”“骨干团队学习共同体”“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学科学习共同体”。由各类共同体检查、督促阅读的完成,定期检查教师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通过多种形式及时组织交流。我们还成立了“行读雅集”读书会,让一部分热爱读书的教师组成读书会,引领学校教师读书风尚,如今,学习力正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不仅如此,我们借助学校的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学生元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的一些成果,强调阅读与实践的关系,“像书上所说的去做”;强调阅读与研究的关系,要善于发现问题,在比较中生成己见;强调阅读与积累的关系,读书要有笔记、有批注;强调阅读与自身的关系,读书最根本是提升自己的修为与修养,谨防娱乐化、功利化倾向。

除这一种阅读外,学校还有每月的“时文”推荐阅读(称之为“荐文”)。月初,通过学校校园网“智慧云”平台,由教师发展中心负责推送一篇当月的时文(5000字左右,主要来自《中国教育报》或《中国教师报》),供教师们阅读并撰写读后感。如,2017年9~12月,我们分别推送了这样4篇文章:《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兼与雷祯孝、雷霆、谢小庆先生商榷》(翟晋玉)、《未来已来,将至已至——走向2030年的教育》(袁振国)、《尼尔:原来这就是成长——一名质性教育研究学者眼中的教育思想家》(杨朝晖)、《不会观课不懂评课?送给你3.0版观课评课体系!》(王红顺)。

当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阅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学校有意识地鼓励教师通过微信群、朋友圈、个人博客等自媒体推荐、分享各种好文,以“泛在学习”“自组织”的形式构建教师、学生、家长的阅读共同体。

二、共写——在叙事中描述专业

我们的“共写”行动,力求实现“四个结合”:与“共读”相结合,与“荐文”阅读相结合,与“网络议课”相结合,与“论文评比”相结合。总而言之,与自身的阅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叙事中深度描写自己的专业思考与作为,以保证实践与思想的始终相通、相融。

与“共读”相结合,每学期、寒暑假,我校不同层次教师(三年内新教师、成熟教师、拔尖人才等)都有“共读”任务,检验“共读”深度的方法之一是上交一篇千字文(读后感),并评出奖次,其结果纳入专业发展积分。当然也会组织读书交流会和读书报告会,及时将评选出的优秀读后感汇集成册。保持教师的精神高度,不仅是读几本书,更要通过“共写”内化为自身的修养,成为自己的教育品质。

而更为常见的“共写”是与“荐文”阅读相结合,我们称之为“荐文跟帖”,每个月的“荐文”,教师们需要在自己的“智慧云”平台里撰写阅读“荐文”后的感想(500字以上),并要求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来撰写。这种方式不仅是“读了”,我们以为更为重要的是“消化了”。

与“网络议课”相结合,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自己的评课与教学反思任务,这种“写”更为微观,也更为常见。第四个“结合”是与“论文评比”相结合,镇江市已经连续20多年举行了“教科研论文比赛”。每年我校都会进行一次校内初赛,在此基础上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市级论文评比。

与“共读”结合的读后感解决的是理念层面的问题,较为宏观;与“荐文”阅读结合的读后感解决的是当下的教育教学问题,属于中观层面;与“网络议课”结合的评课与教学反思解决的是课堂微观问题;与“论文评比”结合解决的是专业表达,是“三观”的有机结合。

三、共听——在对话中实现交往

当下的学习方式可谓多元化了,我们曾罗列了多种渠道,如:整本书阅读、自媒体学习、专题性学习、写作性学习、视频学习、聆听式学习、沙龙式学习、现场学习等等。而在众多的学习方式中,“聆听式学习”即聆听专家报告这一方式是广受欢迎的。诚然,本校内的教研活动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但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观览教育天下,与名家、大师对话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走出“高原期”的切实之举。

我校每年都会在暑期安排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谓之“全员培训”。以下为最近十来年的足迹:

每次培训都设立一个主题,分设成4~7个模块,必不可少的是“专家讲座”。根据学校阶段性发展“定制”主题并邀请相应的专家,这也是我们尽量走进师范院校开展培训的主因。与专家对话时,事先我们会在教师中征集对于某个专题的困惑,请求专家在报告过程中穿插解决。每场报告,总要留上30分钟,教师现场与专家进行对话。

除暑假全员培训外,学期中还有“请进来”的专家,“走出去”的国外考察、国内会议、校际交流等,学习资源与时机无处不在,我们倡导教师要有一种谦卑与敬畏的心态,因为以求知的状态、悦纳的心理去接受、体验和比较、明辨,才能带来深刻的启示和丰富的收获。

四、共享——在反思中改造实践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指出:“任何行业的成长都依赖于它的参与者分享经验和进行的对话……同事的共同体中有着丰富的教师成长所需要的资源。”我们以为,教育的智慧是深藏“民间”的,尤其是我校在推进“合作学习+”(“+”包含:“学习优势教育”“支架式教学”“微课”“翻转课堂”“对话式教学”等)的过程中,一线教师的很多创新之举需要验证、提升、传播。大家都在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不仅仅是大家在看书、学习,更重要的是大家懂得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拿出来共享,“共享”才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所在。

从2010年开始,我校正式推出校本培训模式“相约星期二”。每周二下午4点15分至5点15分,进行约1小时的校本培训。目前我们推出了三种“产品”:一是“讲座”,邀请本市、本校的名师、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二是“论坛”,由本校教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细致深入的探讨;三是“研究课”,由本校骨干教师开课。“相约星期二”定位为六个字:高位、原创、校本。“高位”是基于“相约星期二”的引领性,登上讲堂的一定是我校在教育、教学上颇有成就的教师;“原创”体现出了一种内容和形式上的变革,要让教师们在1个小时内有收获,还要获得精神的愉悦;“校本”就是要体现我校品牌的主题,如“爱就开心”“合作学习”“五自教育”“微课题”等。8年来,我们已经开展近200期“相约星期二”校本培训活动。

教师们说,“相约星期二”相约的是思想、相约的是心灵,相约的还是一种精神,一种“自我加压、负重前行、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的学校精神。更为直接的,是教师们在“熟人”的“共享”中找到自己专业的“增长点”,从而进行反思性实践,进而重构自己的教育教学。

从形式上来看,“相约星期二”仅是“共享”的一种举措,更多的“共享”存在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份空气里,近乎严苛的集体备课制度是“共享”,每一份“作业纸”“测试卷”“教学案”是“共享”,教育云移动办公APP、极课大数据系统、“超星”学习通、微家校、课程“猫”等智慧平台更是共享……我们存在于一个“共享”的时代,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开放。

五、共研——在科研中建立函数

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专业个人主义”转向“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教师通过参与合作性的实践来滋养自己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

我校课堂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是2006年12月开始探索的,10多年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合作”初级阶段;二是“学习优势”阶段,“+”了“学习优势教育”;三是“E”阶段,“+”平板电脑进课堂和微课等;四是大数据阶段,“+”极课系统。这些“+”,如何迅速为教师们接受并准确运用到课堂?我们开始了“田野”研究,把“实验室”搬进了教室,让每一节课都是研究的对象,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研究者。

“共研”分两个步骤,第一,“随堂抽课”;第二,“(网络)开放议课”。每天早上7点,打开校园网,就会弹出今天被抽课的教师名单、节次等信息。届时,同学科或其他学科的教师就会如约来到教室听课,听课结束后,教师们会把听课意见写在“网络议课”栏。开课的教师会及时做出回应。我们还要求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进行回应,以形成反复对话的议课状态。为保证此项工作的推进,我们把它纳入“月考核”。

“开放议课”,是2006年开始在校园网建立的,至今已有主题近4000个,它已成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也是我校“合作学习+”课堂模式建立的研究站。传统的议课需要把大家拢到一起“坐而论道”,受到了时空的限制,不能进行大面积的、深入的议课;网络议课扩大了辐射面,使一种基于小集体的相对封闭的传统行为变为大众化的全面开放的行为。利用信息化互联网教学平台,从协同研课入手,将“组长引领研训、教师实践应用、教学常规管理”融为一体,实现课堂的研究、培训、使用、管理的常态化、校本化和实战化,推进了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协同备课”“在线研讨”“资源库建设”“移动教研”“任务管理”“学情分析”“在线辅导”“工具推荐”的共研共创。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各学科组、班主任工作研究QQ群,通过QQ群进行思想交流、观点碰撞,互相启迪、共同进步,把QQ群作为一种快捷随意的联系渠道,共享观点,共有资源。班主任QQ群除“五自教育”这个中心话题外,每月提供一个话题,大家可以在群内交流,如,上年度话题有:(1)如何整合任课教师的力量参与班级管理;(2)学生操行评语的写作;(3)问题学生案例分析及诊疗;(4)开学啦,班主任准备工作;(5)班会课的研究;(6)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7)班级管理与企业文化;(8)班主任的自我修炼;(9)班级座位调整;(10)假期班主任工作不缺席。

为保证“五共”的实施,也为了在共同体中看见自己成长的轨迹,我们推出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从各个方面记录“五共”每一分,让成长“看得见”。

猜你喜欢

校本共同体专业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