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厢记》中红娘的角色演变

2018-06-05刘芳廷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西厢记红娘

摘要:作为剧本,王实甫所写的具有惊世骇俗思想内容的《西厢记》表现出的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如“花间美人”般光彩照人。红娘是剧情域内作者的理想寄寓者,是古典戏曲中颇具特色的丫环形象。本文通过分析红娘在剧中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发挥“白”的叙事功能,使爱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与相互牵制不断发生变化,旨在探索红娘这一人物的角色演变。

关键词:《西厢记》;红娘;角色演变

元末明初贾仲明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王实甫《西厢记》被明朱权喻为“花间美人”,刻画出莺莺、张生、红娘三位个性鲜明、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营造出“让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情爱世界。其中红娘的存在给后代人留下了很深的感触。红娘是相国之女崔莺莺的贴身丫鬟,也是崔张爱情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一、红娘形象的演变

红娘这一形象最早出现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元稹笔下的红娘着墨不多,只写到她为崔张二人传书递简,即使是仅有的几次传书递简也只是听命行事而已,人物性格模糊、单薄。至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对红娘形象进行了重大的再创造,使得这一形象大放异彩。《董西厢》里的红娘变得积极主动,一出场就让我们先闻其声,她起初对张生并无好感,在老夫人“祸灭身安”赖婚之后,红娘出于对张生的同情和感激“试为呈之”,最终促成了二人的好事,这里的红娘已经成为成就崔张爱情的至关人物。

在王实甫《西厢记》里,作者把红娘放在一个相当微妙的位置上。全剧五本二十一套曲子,由红娘主唱的占八套,她成为各种戏剧冲突中的关键人物,不仅为莺莺和张生穿针引线,更为重要的是她已成为莺莺叛逆封建礼教的鼓励者和帮助者。她逐渐摸透莺莺的心思,为张生出谋划策。崔张的初次幽会是由她一手策划的;老夫人回心转意把莺莺许给张生,也是靠了她四两拨千斤的一番话;戏剧的气氛是靠她制造出来的,戏剧的节奏是靠她调节的,戏剧的情节也是由她的推动而展开的。可以说,没有红娘的存在戏就无法继续发展。她机智、勇敢,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不顾被惩罚的危险帮助他们并不是为了自己得到好处,而完全是出于正义感。

红娘的性格在《拷红》一折刻画得淋漓尽致,她坦率地把莺莺和张生得私情和盤托出,接着引经据典责备老夫人失信,然后又为她分析利害,提出建议。她抓住老夫人害怕辱没相国家谱的要害,摸透了她的心理,又是在指责她,又是在替她出谋划策。一番话,滴水不漏,颇有辩才。

二、红娘角色演变原因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具有较为开放的政治环境,文人们敢于大胆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这种开放的文化氛围下,元稹创作了具有一定生活原型的《莺莺传》。在仕婚文化的影响下,《莺莺传》着重表现了张生的“忍情”与莺莺的爱情悲剧。出于这种主题创作的需要,爱情故事是作者表现的重点,红娘在这里,也仅仅是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宋金时期,市民的力量不断扩大,宋代文人更加重视自我的存在,市民不满意原作的思想和结局,强烈要求它回到人性化的情节。为此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中把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改为“美满团圆”的喜剧。红娘这个穿针引线的角色便显得尤为重要。对两性爱情,王实甫很开明,对人伦礼节,则很重视,这是他对中原文明的提倡与弘扬。莺莺是深闺中的千金,迫于身份礼教的束缚,只能压抑对爱情的渴求,通过红娘才见出了才子张生的“至诚”和二人的“有情”,作者满怀热情地将处于社会底层的红娘塑造成了一位富有正义感、智勇双全、伶牙俐齿的艺术典型,这使得作品容易被广大市民接受,而且红娘代表了元文人的心声,他们渴求有这样一位成人之美的侠士帮助他们走出窘境。

三、红娘角色演变的影响

在《诗经》中静女式的恋爱方式为礼教所禁止之后,青年男女之间正常明朗的爱情就变得晦涩而几近罪恶了。王实甫对“情”的关注,比关汉卿、白朴更进一步。因为关白的良好祝愿还是针对已婚夫妇,而王实甫所祝的“有情人”,则包括那些自行恋爱私定婚姻的青年。他希望所有恋人能够如愿以偿,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

作者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充分地渗透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把握上。在诸宫调里,红娘作为撮合者的形象出现,角色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作者为表达反封建主题和满足市民阶层精神上的需要,着彩笔刻画红娘的形象,但仍是配角,自主意识还不强;而《王西厢》里的红娘与崔张三足鼎立,主动性与自主性较强,王实甫把他的热情和理想借着这样一个卑贱的小人物体现出来,使杂剧充满了民主的光辉。王实甫始终把握住了红娘丫环的身份,这一身份决定了红娘为成全这段爱情,必须承担屈辱、艰辛和坎坷。所以,爱情的胜利是通过巧妙的斗争获得的,包含有足够的客观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王实甫.王季思校注.西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2]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3]黄季鸿.花间美人《西厢记》[J].光明日报,2010-1-4(12):1.

[4]袁行霈,莫砺锋,黄天骥.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刘芳廷(1990--)女,满族,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人,东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西厢记红娘
红娘的“心计”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风雅兮《西厢记》
“红娘”称呼的由来
重读西厢 最喜红娘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西厢记》赏读之一:惊艳
如何认识《莺莺传》中的红娘形象
日本对明刊本《西厢记》的版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