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与立体化教材的研究
2018-06-05李玉青
李玉青
摘 要:本文从立体教材产生的背景、立体化教材建设特点等几方面的详细论述。其意在于探讨“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教材的原始面貌,并为学习者主动学习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 信息仓库 多媒体 自我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a)-0221-02
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孔子年代伴随教育的发展,教材也随之产生。教材作为工具,对于教师而言是教学的主导;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它虽然能将传统的经验、技能统筹归化并以一种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出现在学习者眼前,但也正是教材的这种简单记录形式使教育成为世界上最保守的行业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大量涌入,教育也从保守走向开放,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快捷。尤其是网络平台的建立使学习者接受教育的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线课堂、慕课、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等等,传统的纸质教材失去了它往昔的优势。过去以书本为核心的第一代教育,以教材为标志的第二代教育,正在逐渐消失;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的第三代教育,方兴未艾;但真正的教育应是以学生为核心,而不是书本知识为核心,所以立体化教育是互联网当中我们必须要去研究和探索的,我们要用立体化的方式来推动教育改革。
1 立体教材产生的背景
立体化教材建设起源于20世纪末教育发达国家,我国在2002年首次提出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理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运清曾经指出:“立体化教材是一个新事物,它不仅仅作为高科技时代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实现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途径,作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育要素配置的途径,是一种新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必须打破过去单一纸质教材,出版教材那种过分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的教学弊端。为构建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提供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各高校都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立体化教材建设是教材机制创新,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切实途径。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2]9号)“……推进教材建设立体化。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使教材更加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积极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教辅资料,开发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以及名师名课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动态、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库……”
传统教材以章节划分,将知识点、技能点逐条“灌输”给学习者,学习者只能“被迫式”、“填鸭式”接受,这样的教学工具难以发挥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所以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2 立体化教材建设特点
将“互联网”优势引入教材编写中是对传统纸质教材的突破,通过增强现实调用和虚拟仿真模型的交互操作,为学习者提供完美的交互体验。科学的知识讲解、流畅的智能检索、有趣的双向互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模式。美国心理学家耐特(Knight)和瑞莫斯(Remmers)通过实验发现,如果被试者认清学习目标,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若学习者搞不清他们要做什么即学习目标盲目,则学习动机和兴趣都处于较低水平。
2.1 形式多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有了技术保障,立体化教材编写正成为整体趋势。它的总体思路是将传统纸质教材中的知识点、技能点分解,化整为零;将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制作成以微小课件(慕课)或不同媒体(文字、图形、图象、音频、视频、动画等)为载体的文件;构建教学服务专用网站,并将制作好的微小课件及其他形式的文件上传。学习者使用手机微信、QQ群、IPaid、APP等终端器,通过扫描纸质教材上的二维码直接链接进入教学服务专用网站。选择学习内容,每个项目教学首页均提供教学目标、技能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满足学习者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促进优秀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
立体化教材主要体现在内容编排与呈现方式的立体设计,以网络、多媒介等信息技术为依托,为学习者提供一整套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学的需要。立体化教材与传统教材在表现形式、内容、属性等方面的对比,见表1。
2.2 思想转变
“互联网”作为“信息仓库”,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查找他们需要的学习资源,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长此以往也养成了他们“百度一切”的懒惰想法。知识内容的破片化虽然方便学习者利用零散时间学习,但也造成学习者只学到片面、零散的“点”,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他们不想、也不愿意深入思考问题。
立体教材的优势就是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条件,通过二维码扫描、APP终端等手段,能满足学生轻松地进入教学网站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立体化教材还承担起“授人以渔”的责任,教材编写的重点从知识讲解为主向思維为主转变,知识体系构架完整,技能要点由浅入深,增强了学习者自我学习动力。
2.3 资源丰富
立体教材必须有大量的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学生随时随地上网浏览、查找。对于教师,立体教材应包括电子教案、课件、案例库等;对于学生,立体教材应包括师生互动平台、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
立体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优势在于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所以如何设计教学目标、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教师一厢情愿,忽略学习者的感受。应以学习者为主导,细化学习情境,让学习者愉快地接受知识与技能。多媒体采用要形象生动,应做到各种优势资源的互补,切忌成为学习者感官、视觉的“轰炸”,更不能成为网络信息的“堆砌”。
2.4 优化教学资源
“互联网”虽能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但也鱼龙混杂。立体化教材可以帮助学习者有目标地选取优秀的教学资源并通过在线答疑、师生互动平台等方式帮助学习者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有效地学习知识、创新技能。
教材内容需要及时更新这是传统教材短时间内难以做到,而网络教育资源却可以做到时时更新和补充,可以及时地反映出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利用这些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3 立体化教材建设需要统筹安排
立体化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它不可能由一名教师独自完成,需要团队合作,多学科、跨专业的配合与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为了有效的整合资源,这项组织工作需要学校提供大力支持。反之,由一个人完成的“立体化教材”只能是流于形式、画饼充饥。
近年来,各高校都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更加完善。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立体化教材建设是教材机制创新,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切实途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高司[2000]19号”文件[Z].
[2] 教育部教高[2003]1号文件[Z].
[3] 张浩宇.立体化教材建设思考[J].重庆理学院学报,2008(1):87-88.
[4] 皮连根,孙海波.浅析高职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73-74.
[5] 盖海红,张立志.高职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J].高教论坛,2012(2):97.
[6] 周玉泉.对高职教育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J].综合研究,2011(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