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写讲”与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
2018-06-05马青香
马青香
摘 要 “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讲解、书写和诗词对联创作活动。这种综合学习活动的开展对传承几千年华夏文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中学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以“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为核心合理开展语文综合学习,并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全面提供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创新活动具有全面推广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中华经典 “诵写讲”活动 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2.062
Abstract The activities of "The Reci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mainly include colorful classic reciting, explaining, and writing and poetic couplet creation activities. Carrying out this kind of comprehensive learning activities cannot neglect the inheritance of Huaxia civiliz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carrying forward our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t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humane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s. Based on the activity of "The Reci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and closely integrate with rich and varied social practices. The education innovation activities that provide comprehensively humanistic quality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a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social values.
Keywords Chinese classical; "recitation" activity;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1 “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开展的意义
为了贯彻中共十七大“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语言与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从2007年开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国家语委等部门先后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以“中华诵·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各类活动,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和诗词歌赋创作活动。2010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又正式启动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同时,教育部、国家语委也启动了“中华诵·经典诵写讲”进校园的试点行动。
“中华诵·经典诵写讲”进校园行动是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精心打造的特色品牌,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创新内容之一。这项活动的开展无疑有利于提高全民语言文化素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快更好地建设。目前,全国不少大、中、小学校都已经纷纷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积极开展了规模不同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这种活动的开展对传承几千年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跟人类的生存发展联系紧密,跟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密切相关,也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相联。语言文字的使用对象涉及范围极广,几乎遍及各行各业,关系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顺利实现“中国梦”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把语言文字工作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势在必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初级中学开展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是意义非凡的一项活动。通过中华古典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可以促进广大师生对中华经典的了解和热爱,进而增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觉性,提高自身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这样,既把弘扬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工作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又把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与提高公民人文道德素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同时也提升了国民对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塑造了公民的完美人格,达到了弘扬经典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又很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学习的要求。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普遍存在着人文精神缺失的严重现象,这种现象对学校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极其不利的。如果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人格塑造,即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绩很优秀,那也不能算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缺乏社会主人翁意识,价值观严重扭曲,自私自利,挥霍浪费,缺乏对他人的关爱,不懂得礼让,缺乏对社会的谅解……针对这种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有计划地在中学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给他们以人文熏陶,有效地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使中华经典辐射全社会,进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指出:经典诵读行动在实践教育方面大有可为,对加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华经典诵、写、讲对提高公民的普通話水平、规范汉字的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都具有促进作用。”①这话可谓意义重大,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并迅速行动起来,以校园为主阵地,将“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推向全社会。
2 “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的导向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曾经对“中华诵经典诵写讲”活动的开展做出过这样的指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开展要着眼于国家的利益,注重长远发展,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将该项活动与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增强国民的文化传承与认同、构建华夏民族的和谐精神家园。要以《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为根本指导,规划好这一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开展城乡社区教育,都可将诵读经典作为重要内容和抓落实的创新举措。”②我们驻马店市第一初级中学正是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紧紧围绕把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的开展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把校园作为主阵地,进而辐射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共同文明进步。
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时,工作重心还只是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诵读活动。我校为了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在部分省(区、市)和直属高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写讲”的指示精神,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成功将“中华经典诵写讲”素质教育搬进了兴趣课堂,紧紧围绕经典创造性地成立了“中华经典诵、写、讲”兴趣小组,实现了诵、写、讲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以经典作品塑造人的教育目的。
我们读经典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去聆听负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美的声音,进而深刻领会经典的博大内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采取朗诵、背诵等形式进行。写经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规范摹写,二是实际创作。规范摹写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中华经典作品的规范汉字的书写大赛,促进学生重视汉字规范书写的意义和重要性。实际创作就是独立创作优秀的诗词、对联等作品,提高学生在诗词写作、诗词鉴赏等方面的文化素养。讲经典就是讲解和宣讲中华经典。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字斟句酌地分析、品味经典作品的精髓,做到準确理解内容,深刻领会内涵,从而让学生讲解经典,模拟课堂,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的内容、保障与目标
为了促进“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为了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校围绕“中华经典诵写讲”兴趣课堂先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先后数次组织学生实地调查,对我市的许多街道进行了文字规范度的调查,分析了各类不规范文字出现的原因,进而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整改建议,对我市行业用字规范程度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学校还在校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诗歌、对联征文、中华诗词规范书写等大赛,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华经典诵写讲”兴趣课堂的辅助教学效果。
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导“中华诵经典诵写讲”活动开展的重要方法。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又回到实践,进一步指导实践。伽达默尔在《赞美理论》中指出:“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这是对实践与理论关系的最精辟的概括。在“中华经典诵写讲”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兴趣课堂的老师十分注重用理论引导学生,及时地将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理论能够把握到实践的“规律”,它促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切实解决身边的问题。如何获得理论呢?当然需要对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围绕经典中的一个个“问题”或“焦点”进行讨论,探讨经典作品的价值、传播等,从理论高度升华经典传承的水平。
注重活动的终极目标,为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努力,这是“中华经典诵写讲”兴趣课堂开展的落脚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们注重通过、写、讲活动,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探析经典的微言大义,激发学生心中的正能量。在书写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规规范范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认真态度。
不论是诵、写还是讲,每一个环节都不会脱离“育人”的目标。比如我们曾经将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作为诵写讲的重要材料,学生们在反复吟咏、诵读中深深体会到了作者在那个时代的报国热情;通过宣讲,学生们更加认识到了诗人以国家前途为己任的博大襟怀;通过书写,学生们磨练了自己的意志,他们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所吃的一点点苦,跟诗人比起来,简直是不值一提!于是,他们更加懂得了珍惜,更加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生活了。
总之,我校“中华经典诵写讲演”兴趣课堂的开设创造性地把兴趣课堂与素质教育结合了起来,并有效地促进了多层面人文精神的提高。今后,我校将会更加积极地探索,为经典诵读行动的全面推进和长效开展做出贡献,扩大活动的影响,提高活动的实际效率,将中华文明传承下去!
注释
①② 李卫红,2010年8月2日在“中华诵·经典诵写讲”研讨会暨中华经典教育全国校长论坛上的讲话。
参考文献
[1] 白海霞.高等院校教室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2] 程亚恒.再谈为押韵而以古音诵读古诗不可取[J].语文建设,2011(10).
[3] 程亚恒,吴媛媛,张颖.以中华经典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中国教育报,2012-12-03.
[4] 李晓丽.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08(5).
[5] 王磊.高师院校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及其社会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6] 王宁.再论汉字规范的科学性与社会性——关于制订规范汉字表的思考与建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6(4).
[7] 徐敢良.略论经典诵读之意义[J].湖北教育,2009(6).
[8] 张军民.内涵·韵律·规范·技巧——“中华经典诵读”中的“读什么”和“怎么读”[J].语文建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