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青少年在“被尊重”中学习

2018-06-05覃芳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性教育赋权尊重

覃芳莉

〔摘要〕赋权型性教育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实践、课程内容,都紧紧围绕着赋权青少年、尊重青少年这一主题展开。这促进了青少年参与的热情,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增能、赋权。

〔关键词〕赋权;尊重;信心;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3-0025-03

赋权型性教育强调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权利,视青少年为平等参与的伙伴,而不是“被规训”的对象。赋权不是简单地将权利直接“扔”给青少年,对青少年的赋权是一个参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辅助、带领青少年学习决策技巧,全面了解信息,掌握技能,引导其思考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做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选择的能力。这本身便显示出,赋权型性教育是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性教育模式。

作为赋权型性教育授课形式之一,是性教育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分别有针对11岁以上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夏冬令营,和针对8~10岁孩子的少年性教育夏冬令营两种形式。在夏冬令营中,不管从教学理念,还是在课程形式设计上,都严格秉持尊重青少年这一根本理念,采用参与式教学。

笔者参与和观察了2018年2月份在北京举办的少年冬令营和青春期冬令营,深刻体会到课堂内外,无处不存在“尊重”。以下将从课堂实践、课程内容、课堂以外、学员感受等方面浅谈赋权型性教育中的“尊重”。

一、教学实践上的尊重

(一)赋权组长

在青春期营及少年营中,我们都会将孩子按每组4~6人进行分组,各组推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带领全组成员进行组内团队建设并在三天的营活动中带领全组参与。三天下来,组长要担负的使命并不小,但不管这个组长是不是平时学校里的班干,这个时候他们的责任心都会特别强,各项任务也都能较好地去完成。

比如,每次临近上课时,如果人没到齐,带领者一般不能很快反应出来具体是哪些同学、什么原因没到场以及大概还要多久可以到。这个时候,只要将这个事情交给组长,他们都能迅速将上述问题一一落实并反馈给带领者,有了这些得力助手,带领者省心省力不少。甚至是在组内出现一些小冲突时,我们也可以视情况将协调和处理的职责交给这个组长。

在少年营中,有一个组经大家一致商议选定一个组长之后,组内另一个学员不满。很显然,她也想当组长,但是大家都知道,她不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睿智的组长立即想出一个好招——让这位学员做副组长。即刻功夫,问题就解决了。当时作为该节课助教的我在心中暗暗惊叹孩子们的智慧和巧妙化解问题的能力。另外,不管在什么课堂,只要设立有让学员发言的环节,课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个状况:少数几个特别活跃的孩子总是抢着发言,而另一些孩子则总是沉默不语。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借助组长的力量,由他来安排组内成员的发言,因为有的时候组长对于他的组员的了解往往比带领者更多,他可能会知道谁对问题有比较好的答案,谁此时心里想发言但胆量不够,誰有了答案但需要其他人帮助“代言”。

这些做法既让组长在被信任中获得了成就感,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带领者的“得力助手”的角色,孩子们用实际行动在证明:我们可以!

(二)让孩子当“讲师”

在青春期营上,一个主打亮点是在讲授青春期身体变化时,方刚博士在前一天跟学员们预告第二天要讲解月经、遗精、青春痘等,届时将由学生们(自愿报名)来担当带领者,这些“临时老师”的任务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利用晚上时间制作好PPT,第二天在课上向同学们讲授。方博士还作了一个特别要求:女生认领“遗精”任务,男生认领“月经”任务,“青春痘”则可以自由选择。

在第二天的课上,当这些“临时老师”一个个走上讲台,我们看到的是准备充分的资料、笃定的状态、条理清晰的表述。讲月经的男“老师”,告诉女生如何注意经期卫生,不要将此事当作精神负担,悦纳身体送给自己这个成长的“礼物”;讲遗精的女“老师”,同样也科学全面地诠释了遗精的产生机制、应对方式、注意事项;讲青春痘的一男一女两位“老师”,也都有很出彩的表现。

方博士让这些“临时老师”讲授异性的身体变化,用意颇深。

首先,让学生反转为老师角色,学生很好地过一把“老师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体验了老师的不易:需要花不少时间认真备课,需要考虑学生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帮助他们通过获取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等等。这一过程,绝不仅仅是过一把“老师瘾”这么简单,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内心一定涤荡过并学会了换位思考,而换位思考这个能力将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稳健地前行。

其次,我们的社会对与性相关的话题都比较避讳和污名化,很多青春期孩子并不能很好地面对这些身体的变化,内心有很多困惑但又不敢启齿。而在我们的夏/冬令营中,正是要打破这种神秘感和羞耻感,给月经和遗精“正名”。方刚博士让学生们分别负责讲授异性的生理变化知识,他们查阅资料、深度学习、思考异性同学身体变化主要会有哪些困惑,这期间更了解了异性的生理和心理,除了破除神秘感,这也会使他们更加理解和体贴异性家庭成员,今后建立亲密关系后更加懂得照顾伴侣。

再者,这一机会让这些“临时老师”们充分体验到了方刚博士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他们也在这份信任中内心充满了力量和责任感,欣喜而又略有压力,所以他们会尽其所能、想尽一切办法去做最充分的讲课准备。其中一位“临时老师”,为了有更好的课件材料呈现出来,主动邀请他当天在课堂上刚结识的一位新朋友联手查询资料、制作课件。足见,对于方博士的“赋权”,学员们是有充分的准备来“接权”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们一直在“增能”。

二、教学内容上的尊重

(一)尊重每个人的身体界限

作为赋权型性教育的提出者,方刚博士一直强调,我们不做只讲反性侵的教育。在夏/冬令营中,不是单纯地学习反性侵,而是学习身体自主权,学习对不舒服的触碰说“不”的能力和智慧。

通常的反性骚扰教学,会告诉孩子“泳衣遮起来的部位都是不能触摸”的,但是,在赋权型性教育的少年营中,带领者让学生们自己确立自己的身体安全界限,也就是自己身体不愿意让别人触碰的“红灯区”。当学生们都将自己的身体界限图展示出来之后,他们会发现:每个人对于不允许、不确定以及不愿意让别人触碰的身体部位都是不一样的。带领者告诉他们,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对于自己身体界限的划分自然不会都一样。另外,即使是同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对于自己身体的触碰,身体界限也会不一样,或许我们的家人和亲友抚摸我们的头和肩时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但是如果是不熟悉的人甚至是陌生人,对我们做同样的动作可能会让我们产生不舒服甚至厌恶的感觉;同时,我们的身体界限还会因为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发生改变。总之,身体是我们自己的,不管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人,哪怕是我们的亲人甚至父母的触碰,只要是令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我们都有权拒绝。

在这部分教育中,带领者没有简单地“规定”哪里被触碰算性骚扰,而是充分尊重了每个人对身体界限的理解,这也是反性骚扰中真正应该重视的。

更可贵的是,方刚博士还强调:我们学习保护自己的身体权,也要尊重他人的身体权,不能不经过对方同意随意触碰别人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能性骚扰其他人。这种“自己不做性骚扰施加者”的教育,在反性骚扰的教学中几乎从未见到。

(二)尊重差别

赋权型性教育强调在不违背人权和性别平等的普世價值,不侵犯他人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不同的价值观。所以在冬令营的所有讨论环节中,学生们呈现出来的观点,都会受到尊重。比如说,带领者强调社会性别平等,在活动中多次传递这样的价值观:男孩不必然是刚强、勇敢、主动、强壮的,女孩也不必然是柔弱、胆小、感性、文静的,喜欢洋娃娃的男孩和喜欢体育运动的女孩同样很正常,同样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和人生;妈妈不仅会做家务,也会修汽车,还可以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职场精英;家务劳动并不是女性家庭成员的专利,家庭中男性成员加入到家务劳动中会使家庭更温馨更幸福;“娘娘腔”和“女汉子”都是他们的个性表达,我们不能因此而歧视、孤立甚至欺凌他们……

通过课程讲授,学生们还会对社会上的少数群体如同性恋者、跨性别者、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持有尊重的态度,而不是歧视和冷漠。

(三)是否规定一个性交年龄?

在青春期营的家长交流环节,有家长担心孩子太早发生性关系,提出让方老师告诉孩子一个明确的可以发生性行为的年龄,比如大学毕业,比如结婚。对此,方刚博士和家长们进行了认真严谨的分享,国际性教育的经验也是,不规定性交年龄,孩子们并不一定更早发生性行为。性行为的早晚,与教师和家长的“规训”无关,取决于增能赋权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让青少年充分了解性爱三原则(自主、健康、责任),将“性”的自主权利“交还”他们,让他们自己来做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决定和行为。经过讨论,家长们更清楚地知道了:规定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发生性行为,这本身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规定了孩子就会真的遵从吗?这只是等于在教导青少年对家长撒谎,遇到问题时不再将家长作为心灵的后盾,而选择独自采取不一定安全和明智的处理方式;这其实也是家长和老师们一厢情愿地掩耳盗铃,是他们不相信青少年和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

这种处理,充分体现了真正尊重青少年的身体权。

尊重——只要我们用心,孩子自然感受得到。并且,感受到被尊重的青少年一定会更好地接受性教育的营养,也就一定会更有力量,带着这份力量,他们能够更好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作者单位:方刚博士性教育团队)

猜你喜欢

性教育赋权尊重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期刊评价中小同客观赋权法权重比较及其思考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赋权理论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箭双雕”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问题、策略与走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