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溯原典 寻找教育的真相

2018-06-05

今日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智群体教育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图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主旨宣言中说,“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这个节日确立至今不过短短23年,但书籍的力量已经延续数千年,并将一直延续下去。于纷乱人生的种种迷雾里,指引方向,慰藉心灵。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我们一起翻阅中外旧籍,回望大师,回溯原典,通过质朴而理性的表述,定位自己的教育生活坐标。

教育的意义

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凡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人的幸福或苦难,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心智不明的人,做事情找不到正确的途径;身衰体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确的途径也无法取得进展。我承认,有些人生来就有聪慧的心灵和强健的体魄,而不用别人多少帮助;凭借天赋的才气,他们自幼便能向着最好的境界去发展,凭借超人的体质,他们生来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但这样的人本来就很少;我敢说,平常的人之所以有好有坏,之所以或有用或无用,十有八九都是教育造成的。人与人之间所以千差万别,都是出于教育的不同。我们幼小的时候得到的印象,哪怕极其微小、几乎觉察不到,都会对一生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水性柔和,稍用一点人力就能将它引向别处,使河流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只要最初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了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摘选自《教育漫话》 【英】洛克著

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感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

摘选自《爱弥儿》 【法】卢梭著

教育是生活之必需

社会群体的每名成员必然有生有死,这个根本事实使教育成为社会必需。新生的幼弱成员虽然和掌握群体知识与习俗的成年者截然两样,却是群体的未来所寄。幼弱成员不但必需维持够多的数目,而且得学会成年者的兴趣、目标、见闻、技能和常规,否则群体以后就不能继续固有的生活。即便是在原始部落里,成人的能耐也远远超出无人教导的幼弱者。文明兴起以后,幼弱者本有的能力与年长者的标准相差更远。只在生理上成长,只懂得最低限度的活命方法,是不够再造群体生命的。要传承群体生活,需要刻意努力与用心经营。生来并不知道也不关心群体的目标和习惯的这些孩子,必须变成既明白又主动投入这些事情。这前后的差距要靠教育来弥合,也唯有教育能做到。

社会透过传递行为而存在,情形和生物性存在差不多。这种传递是年长者把行事习惯、思考感觉的模式传给年幼者。如果渐渐老去的一代不把理想、希望、前瞻、准则和意见传递给新生的一代,社会生活就不能保存了。假如社会的组成分子能一直活着,他们可能也会教育新生的成员,但这会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教育,不是群体需求导向的。如今,教育乃不可不为的必要之事。

摘选自《民主与教育》【美】杜威著

教育的目的

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感受。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对文化毫无帮助。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见多识广,那么他在上帝的世界里是最无用且无趣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

我们必须要记住: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16岁和30岁之间发生。训练这种自我发展,最重要的应该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所受到的教育。大主教坦普尔说过的一句名言可以说明我的观点。一个年少时在拉格比公学表现平平的男孩子,在其长大成人后却非常成功,人民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大主教在解释人们的困惑时说道:“问题不在他们18岁时怎么样,重要的是他们之后将成为怎样的人。”

摘选自《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著

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俱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废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盜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唐·韩愈著

猜你喜欢

心智群体教育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国外教育奇趣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题解教育『三问』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