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诗歌教学的整体性意识
2018-06-05聂雄二
聂雄二
古人作诗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我国古典诗歌大多简短而意蕴悠长。将这些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富的诗歌讲清楚、讲透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一、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力
在优秀的诗歌中,作者把自己心中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通过优美的或极富特色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既文辞优美,又言之有物,极富感染力。培养学生对诗歌中字、句乃至整篇的鉴赏能力,是诗歌教学的重点。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根据诗歌的特点来“操作”。这首诗在艺术特色上最突出的是什么,就重点训练学生鉴赏什么。《天净沙·秋思》的意象选择与组合特别出彩,我就重点训练学生解读其中的意象。我先要学生赏析单个意象,然后要学生整体赏析所有意象。王维的《过香积寺》,颈联“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而照在青松上的月光,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更幽冷,“咽”“冷”二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深山中幽静孤寂的氛围。我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运用了修辞的诗句,同时列出一些修辞运用得好的诗歌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分析。柳永的《雨霖铃》,虚实结合的写法特别明显,我就引导学生试着代入情境想象、揣摩,讨论分析哪里是实,哪里是虚。
二、树立系统性、整体性教学意识
诗歌教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选的是现代诗歌,必修二选的是《诗经》《离骚》、汉乐府里的篇目,必修三选的是唐诗,必修四选的是宋词,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三个单元收录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优秀作品。这是按照时间和由浅入深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体现了一定的系统性。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和熏陶。因此,在高中三年,我们必须树立系统性的诗歌教学意识,构建系统性、整体性的诗歌教学过程。
仔細研读教材不难发现编写者的意图:有意识地将诗歌按照某个知识点编成一个单元。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所选的诗歌是《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四首诗歌尤其是前三首都具有抒情强烈、意象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可以围绕意象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对诗歌中“景”的感受与描述能力。教师的授课可以从意象入手,总结到意境,进一步深入作者的情感。其中可以穿插诗歌常识和艺术手法。必修二选的是《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这些诗歌大都是叙事抒情诗,但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抒情方式也就是诗歌的艺术手法入手进行教学,比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必修三选的是《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登高》《咏怀古迹(其三)》《琵琶行》《锦瑟》《马嵬(其二)》,这些唐代诗人的作品,对大家风格的了解和把握尤为重要,可以从诗歌的语言入手去赏析各个大家的语言风格。必修四选的是《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醉花阴》《声声慢》,这些宋代词人的作品,写景很有特点,可以从景入情,从诗歌的抒情手法入手去学习。写景优秀的诗作对艺术手法的运用往往是多样的,可以辅以描写手法的穿插教学。在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则可以把所学的诗歌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概括。
三、因“诗”施教,展现诗歌韵味
诗歌可以说是所有文体中最感性、最动人的。短小精悍的语言高度地展现出美丽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令人浮想万千。在诗歌教学上,不能片面地强调应试技巧,不能展现诗歌韵味的课堂是很难吸引学生的。而针对不同的诗歌,我们可以采取不同方法展现其韵味。
注重音韵和抒情的诗歌以朗诵为主。比如《雨巷》《再别康桥》《蜀道难》《将进酒》等。我给学生上《雨巷》时,学生们读得特别兴奋,甚至还要求站起来读,朗读完后学生们都说“这首诗歌的意境太美了!”
注重炼字的诗歌以品味语言为主。在诗歌中,有一些动词或形容词写得极妙,让学生找出来,并多角度去品味。一个用得妙的字(词),如果是写景,那么它写出的景一定很独到,富有多样性,有很美的意境,并能情景交融,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心声。教学时,可让学生去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
对叙事诗或故事性较强的诗,可让学生进行表演。比如《氓》《孔雀东南飞》《雨霖铃》等。要注意的是,学生很容易把这些诗歌改成“搞笑版”(我就有过这样失败的经验)。这样的课堂气氛固然轻松活泼,但是不够严谨,教师一定要事先做好指导和引导,避免学生脱离文本任意发挥。这种教学的好处在于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深入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作者单位:汨罗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