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互动达标模式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
2018-06-05王珺
王 珺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江苏 无锡, 214008)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1]。脑血管疾病发病6个月内特别是前3个月是最佳康复期,患者若在该时间段内得到及时治疗及康复锻炼,可有效减少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2]。但临床调查发现,脑梗死患者常因康复周期长、缺乏信心等原因导致康复依从性较差,使康复进度及效果受到影响[3]。护患互动达标模式指的是护患双方通过不断交流、反馈、沟通,激发、协助或促使患者为实现共同目标主动参与治疗护理的行为,从而达到康复目的[4]。本研究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实施护患互动达标模式,取得较好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入选标准:①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②首次发病;③经初步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处于康复期;④遗留肢体偏瘫;⑤能正常沟通和交流;⑥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所致偏瘫;②伴有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其他疾病;③进展性脑梗死;④意识不清或认知障碍影响沟通交流者;⑤合并多种严重疾病致使全身状况较差者;⑥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7~75岁,平均(61.58±11.43)岁;偏瘫部位:左侧26例,右侧19例;病程2~8 d,平均(4.85±2.34)d;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5~74岁,平均(62.07±11.56)岁;偏瘫部位:左侧24例,右侧21例;病程2~8 d,平均(4.79±2.41)d。2组患者性别、年龄、偏瘫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对症治疗和肢体功能锻炼等常规康复治疗,疗程2~3周。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护理,包括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患肢功能锻炼指导、自理能力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患互动达标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组建护患互动达标小组: 结合自愿报名及择优选拔方式选择6名资深护士组建互动达标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培训小组成员互动达标护理理念、原则及实施方法,通过考核后,方可实施互动达标护理。
1.2.2 评估: 护士首先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其参与互动的主动性。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及查阅病历资料等渠道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评估患者个人系统、人际交往及社会支持系统情况,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参与互动的能力及对康复治疗的态度等。
1.2.3 计划: 针对患者肢体偏瘫情况及对康复治疗的态度,护士与患者共同讨论制定短期和长期康复目标,护士鼓励患者提出康复期望目标,护患共同评估康复目标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若目标合理可行,将其确定为长期目标,护士运用专业知识,不断与患者沟通和互动,讨论分析患者目前需求、现存及潜在影响患者康复的问题制定短期目标,如将掌握康复技能等作为短期康复目标。鼓励患者及家属根据共同确定的康复目标积极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鼓励患者主动表达内心意愿,尽量满足患者要求,提供多种肢体功能锻炼方案供患者选择,如患者缺乏互动意愿,护士应探求原因,用心理学知识予以引导,促使患者产生互动意愿。
1.2.4 实施: 实施过程中,需要护患不断互动沟通以检查护理计划实施情况,鼓励患者及时向责任护士提出问题,告知康复进度及感受,护士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解答问题、动态评估患者康复训练方法是否正确、训练强度是否达标,肯定患者的任何进步以增强其康复信心。
1.2.5 评价: 评价近期和远期目标是否实现,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肌力恢复情况、肢体运动功能、自理情况等,如已实现近期指标则予以鼓励,制定和进入下一个短期目标;如未实现目标应与患者共同分析原因,必要时共同重新调整目标及护理措施,再次实施互动达标模式。
1.2.6 互动频率及时间: 患者住院期间,护患互动时间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20~30 min;患者出院后,出院4周内,小组成员通过电话、患者门诊复查、患者或家属微信等渠道每周与患者互动沟通1次,每次15 min,出院4周后,每2周与患者沟通互动1次,每次15 min。
1.3 观察指标
由接受过培训的小组成员进行评定:①康复积极性: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分别采用自拟脑梗死患者康复积极性评价量表评价2组患者康复积极性,包括康复依从程度、康复配合程度2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0~10分,评分越高标志着康复积极性越高。②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4]评价2组患者运动功能,包括上肢功能33个项目及下肢功能17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0~2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标志着肢体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5]评价2组患者平衡功能,满分5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平衡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康复积极性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康复积极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2组康复积极性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康复积极性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2组干预前后FMA及BB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FMA、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2组FMA、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FMA、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1 2组干预前后康复积极性评分比较±s) 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2组干预前后FMA及BBS评分比较±s) 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系指各种因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造成局限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7-8]。脑梗死康复期是降低患者致残率极为关键的黄金时期[9],早期及时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10]。但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受限的同时,也加重了其心理障碍,加上漫长的康复过程及缓慢的康复速度常让患者失去康复信心,致使患者康复积极性及依从性欠佳,从而影响康复效果[11]。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手段,促使患者主动积极参与到康复行为中,对提高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互动达标理论是美国学者King[12]提出的理论,其核心理念是基于共同目标的人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应及对实现目标的影响。该理论认为,护患之间应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护理目标,并且共同参与健康行为以达到护理目标[13]。通过护患互动,能够引导患者主动向护士倾诉内心矛盾,从而减轻压力,促进患者主动了解相关疾病知识,认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促使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护理目标及决策的制定,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潜能,从而尽快实现护理目标。护患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进程[14]。王亚楠等[15]学者将互助达标理论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明显提高了术后功能锻炼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实施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循环的护患互动达标模式干预后,康复依从程度及康复配合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提示护患互动达标模式有助于提高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康复积极性。患者康复积极性提高后,激发了患者的内在动机及潜能,患者心理障碍及社会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更好地参与及执行康复计划。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FMA及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护患互动达标模式有助于增强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康复效果,与王亚楠等[15]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再次验证了护患互动达标模式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的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护患互动达标模式有助于增强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康复积极性,进一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需要指出的是,护患互动达标模式干预效果受实施者干预能力的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和加强对实施者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患者尽可能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1] SASAO H, FUJIWARA H, MURAI H, et al. Does motor dysfunct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impede the development of angina symptoms? A comparison of coronary angiographic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prior cerebral infarction[J]. Int Heart J, 2013, 54(1): 1-6.
[2] 王清, 陈湘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 32(1): 38-40.
[3] 邹小琼, 许少英, 余田桂, 等. 居家老年脑梗死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 2015, 12(5): 340-343.
[4] 陈越, 颜巧元.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护患互动式综合干预[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18): 26-28.
[5] GLADSTONE D J, DANELLS C J, BLACK S E.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 a critical review of its measurement properties[J].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2002, 16(3): 232-240.
[6] 王玉龙. 康复功能评定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7] 王荣, 石健.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依从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3(4): 443-445.
[8] XU R, YIN X, XU W, et al. Assessment of carotid 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by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and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tes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 comparative study[J]. Neurol Sci, 2016, 37(7): 1107-1112.
[9] 杨峰, 王茉莉, 李艳, 等. 专题讨论会健康教育模式在脑梗死康复期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32): 2497-2500.
[10] 宋晶, 刘强. 行为及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4): 824-826.
[11] 王灵芝, 符雅屏, 田瑛. 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2): 297-299.
[12] KING I M. King's conceptual system, theory of goal attainment, and transaction process in the 21st century[J]. Nurs Sci Q, 2007, 20(2): 109-111.
[13] 杨晶, 周立新, 赵芳. King达标理论在我国临床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12): 1470-1472.
[14] 娄敏, 黄娟, 岳高杰. 互动达标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 护理研究, 2014, 28(29): 3602-3603.
[15] 王亚楠, 李平, 叶苓, 等. 互动达标理论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重庆医学, 2017, 46(20): 2873-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