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日报》:媒体插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2018-06-05文/罗

中国记者 2018年5期
关键词:头版中国日报插画

□ 文/罗 杰

一、“《中国日报》把头版留给插图,这是独一无二的做法”

今年3月8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一篇文章《看了他们为〈中国日报〉海外版头版创作的插图,真想收藏一套!》,阅读量近1.5万,引起国内媒体界、美术界很多朋友关注、好评,网友们在评论区用“惊艳”“太美了”“国际审美标准”来形容这些插图。

其实,这不是《中国日报》的插图第一次获得好评。2014年,《中国日报》欧洲版就凭借出色的头版系列插图,获得了英国报业大奖——国际媒体奖这一最高荣誉。

视觉,包括摄影、美术、版式设计,一直是《中国日报》引以为傲的拳头产品,在业界有较高评价。自1981年创刊之日起,美术部就伴随着《中国日报》一同成长与进步。美术部的主要业务包括漫画与插图,相对于常常获奖的《中国日报》新闻漫画来说,《中国日报》的新闻插图可以算是个新生事物。随着《中国日报》屡次扩版以及读者对于版式、内容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插图艺术在近几年来逐渐活跃,并日渐成熟,广泛服务于《中国日报》海外版头版、深度报道、政策观察、商业可视化图表等版面与内容中。

《中国日报》插图,以东西方美学风格的融会贯通、传统与科技创作手法的相互交融、新闻信息与装饰元素的有机统一、绘画艺术与版式设计的有效配合为特点,日益受到东西方读者的青睐。在插图的应用方面,《中国日报》也大胆尝试与创新,将插图应用在海外版头版上作为主图,形式统一而又风格多变,满足跨文化需求而又能讲好中国故事。

专业人士对于《中国日报》的插图也有很高评价,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籍装帧插画专业教授吕敬人评价道:“当前时代已经进入了视觉化载体的时代,《中国日报》把头版留给插图,这是独一无二的做法,此举非常符合当今时代视觉传达的特征。”

二、《中国日报》插图工作面临的五大矛盾

一路走来,《中国日报》美术部的插图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都是来自于不断地应对困难与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五大主要矛盾:

(一)理性与感性的矛盾

新闻行业是一个理性的行业,包括具体的、多角度的新闻事实与精确的数据,而插图往往是力求不拘泥于文本,追求跳出文本束缚,注重形式美感并表达创作者主观情感的一门绘画艺术。对于新闻插图创作者来说,如何做到平衡新闻内容与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倾向于文字作者往往会变得像“流程图”,而过于从艺术家自我角度出发又不能准确地表达文字意图。

(二)跨文化理解的矛盾

《中国日报》的受众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读者为主,海外读者美术文化需求与本土化中诞生的跨文化表达能力之间必然产生矛盾。插图是信息表达方式的一种,人类信息交流建立在共同信息领会基础上,用插图讲好中国故事,但不能自说自“画”,中国日报的美术人不能允许外国人“看不懂”的情况存在,这背离了我们的报道目标。也不能尽说他“画”,完全依从西方审美标准。

(三) 业务与人手的矛盾

因为美术部的插图水准较高,所以除了报纸以外,经营部门、兄弟单位经常向我们提出稿件需求,过多的业务与人手不足产生了不小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根源有的来自行业的现状,优秀的美术毕业生往往选择薪酬更高的游戏美工、商业设计行业,新闻媒体对于美术人才缺乏吸引力。有的来自部门内部水平的不平衡化,人们往往追求头部效应,对于受欢迎的一种插画风格来说,经常是供不应求,擅长这种风格的插图作者的困扰是业务过多,甚至影响到本职工作,而其它作者的困扰是无人问津,久而久之,影响的不只是效益,更是一种存在感的缺失。

(四)新媒体与纸媒的矛盾

这两年来,《中国日报》新媒体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是新媒体对于美术产品需要的扩大,不断提高的新媒体需求和与之不适应的平面媒体创作特质必然产生矛盾:新媒体要求的是“发得快”,而传统插画要求的“画得精”,新媒体很“热”,传统漫画与插画变得好像慢一拍或边缘化。我也会忧虑这个行业会不会死,也会时常担心随着报社的发展,美术部的人才会向新媒体流失,这种现象也的确发生过。

(五)技法与创新的矛盾

美术部的插画技法日趋成熟,但与之相配套的创意还很落后,常见的矛盾是表现形式越来越好了,创意还是那“程咬金的三板斧”,很多创意都似曾相识,这归其原因还是作者眼界没有放开,还有就是花在画的时间上太多,花在想的时间上不足。

三、应对矛盾的几点思考

针对以上的五点主要矛盾,作为部门负责人,我时常思索对策,总结下来,有以下五点心得:

(一)坚定自信

作为美术人,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保持住“初心”。坚信插图、漫画不会死,坚信高质量的作品始终被读者需要,坚信读者欣赏口味会回归,坚守住美术部的核心优势——高质量的美术作品。与其追求数量与速度的发展,美术更应该确保核心优势,追求高质量的发展。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将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美术部的工作也应该坚持这个思路:不“冲上去”,而是“沉下来”,做好本职工作,在坚持创新中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而不是丢了看家宝贝去赶潮流。自信,但不自大,我们仍将紧盯新科技的发展,任何有利于美术生产力的解放、插图水平增长、有利于赢得受众的新科技,我们仍然不会放过。

(二)找平衡点

上述诸多的矛盾说到底就是一个平衡点的问题:比如理性的数据与感性的图像之间的平衡、中西文化表达方式的平衡、新媒体与平面媒体的平衡、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成员间业务能力的平衡等等。找好平衡点是我作为部门负责人的重要工作,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与求证的过程,永远不会有固定模式,不能急于求成。

(三)讲究学习

学习可以说是更好地找到平衡点的一把钥匙。通过看更多的业界作品来扩大视野,临摹更多的经典来找到文化精髓,阅读更多的西方历史来寻求共通点,剖析更多的新媒体产品来发现自身潜在能力,模仿更多的同事作品来赢得业务机会,让我们的美学积淀更加厚重,创意仓库愈加充实,文化思想愈加深邃,风格技法愈加成熟,这样下盘才能越沉稳,才能更好地走好插画表现的钢丝。

(四)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将会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时间,在行业竞争中变得游刃有余。《中国日报》美术部一直在努力提高效率,包括软件使用的经验分享与培训、美学资源共享、规范创作流程、流水线式分工协作等,未来将尝试形成几套不同风格的流水线创作标准,并为每位作者配备下游创作辅助团队,制作教学视频等。

(五)创新驱动

插图创作不能固步自封,讲好中国故事不能一种风格画到老。《中国日报》美术部要求全体成员自发地寻求创 新与改变,在变化中找到更好的表现形式,在变化中找到引领读者欣赏口味的主动权。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创新驱动,推动绘画技巧创新、主题内容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要求我们把更多精力用在研发增强创新能力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下流行漫画插画趋势,创新漫画主题表现和技法表现,例如“四个+”:中国传统人物神态+现代人物造型,中国传统物象表现+主旋律故事情节,中国传统绘画色彩+当下流行色彩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电脑绘制技巧。

四、报纸插图未来畅想

未来的中国对于原创内容的保护将会越来越好,从业人员的待遇与版权带来的收益,包括成就感都会随之提高,必将吸引更多的美术人才回流媒体行业。不久的将来,新闻美术行业将会诞生更多的美术大家,他们的作品将伴随着新闻的传播而无限地传播,他们将会拥有更多的粉丝,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拥有自己的出版物,可预见的未来,将是认真画画的人的未来,也是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

此外,未来的插图画起来可能跟现在不一样,随着VR技术的成熟,插画家们可能需要在虚拟的3D世界里作画,在虚拟的场景里重现新闻,或去创造用于社交的虚拟世界,也给从业者带来新的一轮挑战。

不过还是那句话,传统的好东西不会死,永远都会有人收藏落在纸面上的好画。

(本文作者是《中国日报》美术部副主任)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猜你喜欢

头版中国日报插画
就要紧紧粘住你
“头版”既出,一切才刚刚开始
天空之城
无脸小插画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
超萌大头版《来自星星的你》
汉语流行词汇英译问题探究——兼谈《中国日报》网站流行词汇英译问题
插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