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胆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2018-06-04李成美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肝胆外科切口感染对策

李成美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肝胆外科手术后切口出现的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通过选取我院于2015到2016年间的600例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并对患者接受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人数进行统计整理,通过对比实验分析,探究影响肝胆外科手术出现伤口感染的因素以及如何进行防范。结果:通过实验组和观察组对比试验,病人出现手术后感染的因素来自于病人个体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客观因素。结论:外科医生在操作过程中操作手术的熟练程度和手术流程控制的严格程度对肝胆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有着直接的影响,主治医生对于手术的熟练操作和严格的操作流程可以明显降低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

【关键词】肝胆外科;切口感染;多因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R365【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4-03-260-02

引言:外科术后感染在医院感染人群中占有重要比重,而手术部位感染作为外科手术感染中最常见的易发病室。虽然我国的无菌技术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事实上,切口出现感染的发病率仍然比其他术后高得多。今天。虽然使用抗生素可以明显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事实上,如果不及时给于处理,将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甚至还会给病人以及病人家属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何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率也是医生和学者们在外科手术中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一旦出现术后的感染将明显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同时,患者还会遭受身体上的折磨。因此探寻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出现感染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对我院的600余例肝胆外科并发切口出现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选取我院在2015到2016年年间的600余例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患者男女比例接近3:2,年龄分布为18到73岁,平均年龄为55岁。600余例患者手术类型如下:肝移植、肝叶切除、肝肿瘤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等。

1.2 方法 通过对我院在2015到2016年的600余例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探讨,通过病人的病例分析、查房单以及检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需要根据病人发病原因的不同对其进行归类。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si5.0软件来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并对计数的结果采用x2进行检验,用p表示。若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出现切口感染的病例为105例,发病率为7%。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年龄、原发病慢性炎症、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糖尿病病史、营养不良的情况、手术时间等参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是否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处理,将术后出现差异以及差异的大小作为自变量,若是术后出现显著差异,“是”记作“1”,反之记作“0”,在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控制好对照组和实验组时间的年龄、糖尿病病史、肥胖症状况等参数。保证二者之间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切口类型 腹腔内肠源性细菌感染是肝胆手术出现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根据统计学显示,肝胆手术出现切口感染的感染率高达60%。但是由于肝胆手术的特殊性,又不得不将肝道切开,将肝胆和消化道分离开来,进行肝小叶的切除,在切除肝小叶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Ⅱ,Ⅲ类型切口,这两类切口的感染率明显高于Ⅰ型切口。因此为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在手术过程中的感染率,需要外科医生在手术之前做好消毒处理以及控制好抗生素的用量。

3.2 手术切口缝合 经过对比实验,不难发现,影响伤口出现感染的另一个因素是切口的缝合程度。因此在手术术后,最好是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缝合病人的伤口,外科医生在缝合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死腔,尽量一次性缝合,缝合的松紧适宜。

3.3 切口消毒及冲洗 在外科手术中,通常是使用切口消毒的方式来对避免切口出现感染,经过长时间的检验,这种方式也被认为是外科手术中最有效的一种消除病菌的手段。切口消毒常使用的药品由无菌性生理盐水、碘伏。生理盐水可以对切口的习俗脂肪组织、灰尘等进行清洗,可以降低切口组织的带菌量。经统计学显示,用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能够明显降低伤口出现感染的几率。主要因为医用碘伏浓度较低,可以消灭大部分的细菌,同时对于正常皮肤不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医学中常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和碘伏来对切口进行消毒处理。

3.4 术中失血量 由于肝胆外科手术的特殊性,涉及到人体的重要器官,一旦操作不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术后出血。同时由于肝胆手术持续时间长,因此需要对病人注入晶体补给液或者人工血液避免器官因为供血不足而出现的坏死现象,降低切口出现感染的概率。因此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对于外科医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手术之前对病人进行严格检查,确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肝胆外科手术容易受到腹腔内细菌和真菌的影響,特别是对于Ⅲ类切口患者来说,细菌和真菌会严重影响到术后的康复。由于出现感染的几率和消化道的切开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Ⅱ类和Ⅲ类切口的术后感染率显著高于Ⅰ类切口患者。因此,对于Ⅱ类和Ⅲ类切口患者,更需要注重对伤口术后的保护,避免出现感染。

总结:

综上所述,肝胆外科在手术后出现感染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作者只是对其中几个典型的原因进行罗列。通过对比研究,肝胆外科术后感染的原因不仅来自于患者本身,同时也来自外界因素,主治医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无菌处理状况以及医生的熟练程度等会对患者切口是否感染以及感染严重与否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给主治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肝胆外科手术的主治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无菌操作,在平时加强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的训练,注意细节操作,从而有效降低肝胆外科出现术后感染的几率,提高手术质量。作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也需要就患者病情及时和医生沟通,全力配合主治医生的治疗,提高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1] 萧志伟. 肝胆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 药物与人, 2015(1):54-54.

[2] 王大鹏, 张蕾, 王海洋. 肝胆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4):401-403.

[3] 姜轶山.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5):59-61.

猜你喜欢

肝胆外科切口感染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与预防手段
Servqual评价法对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指导作用
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