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性脑梗死法医临床学分析

2018-06-04范克博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4期

范克博

【摘 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法医临床学鉴定的要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分析方式,研究组使用法医临床学分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分析准确效果与鉴定质量对比状况。结果:在准确率方面,研究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鉴定质量方面,研究组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伤性脑梗死判断需考虑多种因素,在鉴定过程中应引起法医临床鉴定者的重视。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法医临床学鉴定;状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49【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4-03-249-02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多种因素影响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数量呈日益上升的趋势[1]。外伤性脑梗死指头部或颈部外伤后引起脑血管堵塞或闭塞所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是颅脑损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使患者病情加重,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状况,同时对其家庭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及时进行准确的诊断有利于更有效的把握患者的病情状况,同时可以准确的分析,对症治疗的方式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我院在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鉴定过程当中,应用法医临床学鉴定方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5.1±1.2岁,其中,男80例,女40例,致伤方式分别是:交通伤50例,高坠伤20例,钝性外力伤30例,摔跤伤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鉴定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鉴定方式。首先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详细的把握,过程中注意对其做好一定的记录,方便后期的对比观察工作。

1.2.2 研究组患者鉴定方法 研究组患者使用法医临床学分析方法。结合中华神经外科学会提出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对患者进行PTCI诊断,主要包括:有明确的脑部外伤史[2]。在CT反复检查中证实血管分布区低密度影,界限较清,需除外陈旧性梗死灶等其它情况,病情演变恶化难以用原发性损伤解释。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鉴定效果与鉴定质量对比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数据用(x±s)表示,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在鉴定效果方面,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在鉴定质量状况方面,研究组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由于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因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是发生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3]。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风险中90%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4]。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大多数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为此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上要定期进行身体锻炼,保证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饮食上要注意均衡饮食,合理搭配,保证营养摄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确保体内热量、蛋白、脂肪与营养的平衡,居住环境要清新,避免室内烟尘、粉末以及刺激性气味对呼吸道系统的干扰;同时需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做好自身保暖工作,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门的频次,在脑梗死的诊断过程中,进行法医临床病理学的探讨,由于颅脑外伤是诊断PTCI的首要条件,因此CT检查必不可少,影像上表现为沿血管分布区分布,界限较清楚的低密度影[5]。

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PTCI的尸体解剖发现PTCI的楔形病灶与病理性脑梗死相似,尖端朝向脑组织的中心区[6]。组织学有一定差别,病理性脑梗死主要表现为脑软化和液化性坏死,PI℃I表现为小血管及毛细血管高度淤血、周围血管性出血和脑组织高度水肿等特点,CT诊断时可考虑此特点帮助诊断,24 h内CT扫描梗死灶多数不能显影,而MRI比CT更具有优势[7]。在血管壁病变状况方面,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且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其次为脑动脉壁炎症,如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病等。脑动脉斑块也可造成管腔本身的明显狭窄或闭塞,引起灌注区域内的血液压力下降、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黏度增加,进而产生局部脑区域供血减少或促进局部血栓形成出现脑梗死症状,为此进行及时的法医临床学鉴定能够很好的判断患者病情状况,同时能够对其进行专业化的指导,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尽快恢复。在准确鉴定的基础上,积极治疗自身疾病状况,后期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此才能有效的治疗[8]。同时相关医师还应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并对其进行专业的指导工作。

综上所述,临床领域应用法医临床学鉴定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有利于改善其状况。由于法医临床学鉴定效果非常突出,且准确性也较高,对于患者的生存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钰,任天舒,侯冠昕等.泮托拉唑预防急性脑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45(1):45-50.

[2] 赵海燕,鲁明,樊东升.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64(12):13-14.

[3] 赵贤军,任海军,潘亚文等.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颅脑外伤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63(13):1174-1176.

[4] 王思博,蒋智林,代英杰等.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56(8):758-760.

[5] 杜波,胡迪,赵倩倩等.急性多灶性脑梗死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護理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31):441-442.

[6] 李丽英.针灸联合康复理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7,31(5):1064-1067.

[7] 田小军,赵建华,邢红霞等.促炎因子与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性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46(12):2709-2711.

[8] 王启章,李晶,刘勇等.早期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 2016,36(27):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