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治疗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8-06-04安婧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综合治疗新生儿

安婧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治疗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儿科接诊的58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按照接诊顺序标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手术治疗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愈率72.4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6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症状,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提升了治疗的效果,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减轻身体上的痛苦,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治疗;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 R249【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4-03-247-02

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见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是一种小肠出血及坏死而引起的炎性疾病[1],主要症状为呕吐、腹胀、便血等,该疾病的突发性极易导致患儿出现败血症或休克,严重情况下会致死[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常规保守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本次研究旨在分析综合治疗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儿科接诊的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顺序标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所有患儿均经腹部X线平片检查确诊为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且符合Bell分期标准和《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标准[3],有免疫功能异常、心肾肝功能严重障碍等患儿排除在外。其中,观察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1例,平均日龄(7.53±3.51)d,病程为2~12d,平均病程(6.12±2.57)d,Ⅰ期12例,Ⅱ期10例,Ⅲ期7例;对照组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9例,平均日龄(7.75±3.62)d,病程为3~12d,平均病程(6.21±2.60)d,Ⅰ期13例,Ⅱ期11例,Ⅲ期5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新生儿在性别、日龄、病程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照比较观察。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包括:①严禁入食,保持充足睡眠;②及时补给营养液和血容量,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症状;③给予抗生素治疗,防止交叉感染;④予以静脉注射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手术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措施,可以考虑选择肠修补手术或肠造瘘术等。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经X线平片检查发现液气平面、积气均消失;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X线平片检查发现液气平面、积气已基本消失,白细胞数量减少;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有严重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P<0.05则表示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療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显效17例,有效10例,总有效例数27例(93.10%);对照组患儿显效12例,有效9例,总有效例数21例(72.41%);观察组患儿治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0,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在一年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患儿出现体温地热症状1例(3.45%),对照组患儿出现体温地热症状6例(20.69%),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2,P<0.05。

3 讨论

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在医学界还未完全明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该疾病可能与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功能异常、肠壁血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单一因素或多种因素都会引发该疾病的发生[5]。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呕吐和中毒等症状,患儿常常会哭闹不止,拒绝母乳,精神状态极差,双眼无神,有些患儿甚至会出现休克而致死,对患儿的身体有着严重的影响。

现阶段,临床上多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保守治疗,通过对患儿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口服抗生素、注射营养液等来改善患儿的肠道菌落环境,但保守治疗对急性患儿的效果并不显著。综合治疗是在常规治疗方式上加以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儿病情发展,治疗效果要显著好于单行常规治疗。

本次研究数据也显示,经综合治疗的患儿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术后仅出现了1例体温地热不良反应症状,但对照组患儿术后出现了6例,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将综合治疗应用于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能使患儿的呕吐、腹胀、便血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的机率,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该治疗手段值得被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东.综合治疗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5,23(12):2506-2507.

[2] 陈红伟,刘汉楚.综合治疗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2例疗效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8):95-96.

[3] 刘红贞,李芳,谷广辉,等.探讨综合治疗在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6,45(2):70-72.

[4] 金珍珍,王杨.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3,34(5):665-668.

[5] 易庆,梁彪,李星,等.肠造瘘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救治中的临床应用[J].右江医学,2014,42(1):115-116.

猜你喜欢

综合治疗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带状疱疹后遗痛23例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后遗痛23例临床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井下煤矿工人功能性消化不良47例临床观察
65颗牙隐裂的临床疗效分析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128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