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彩墨画技法的探究性学习
2018-06-04郑巧灵
郑巧灵
【摘要】近年来,彩墨画在儿童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越来越普及,家长对孩子的美术功底也越来越重视,水墨画在儿童的教学中发展迅速。大多数孩子只是对一些卡通漫画人物比较感兴趣,对于我国传统的彩墨画还是没有很大的兴趣,而且传统的彩墨画都是要有很强的功底,才能更多的了解其本质。本文将通过对彩墨画技法的研究,来探讨儿童如何更好地学习彩墨画的技法。
【关键词】彩墨画技法 儿童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J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207-02
探究性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探究性的学习也要求具备发现的眼睛,提高审美观。人是生活在一个视觉的世界,周围的一切都充斥着视觉形象,人们可以将自己看到的通过画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他们对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有自己的描述,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欣赏、想象,为学生解读这些视觉形象,让学生通过对视觉上的东西进行不断地探究,用自己的思想将其表达出来。
一、现阶段儿童水墨画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阶段彩墨画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教师首先会讲解水墨画的笔法和相关的调色技巧,给学生做一个示范,让学生自己进行临摹练习,教师基本不会管学生是否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临摹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学生对彩墨画也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学习起来也比较费力,而且没有任何的兴趣可言,这让学生的绘画功底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学生只是停留在临摹的阶段。临摹出来的画也缺少生机,显得也比较呆板,一开始学生还有一点新鲜感,到后期,时间稍微长一点,学生反而会失去兴趣,这种按部就班的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
彩墨画技法的教学只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而忽略了彩墨画的学习要与生活相关联,要真正回归生活,把课堂教学与生活进行结合。单一的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只会让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思考模式,只相信自己在课本上看到的知识和图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失去探究的乐趣,使美术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单调,彩墨画技法的学习要求学生一定要接近生活,走进生活中去才能更快的進行学习和创作。
二、探究性学习在儿童彩墨画技法中的运用
(一)采用比较法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彩墨画技法的教学中,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画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如挑选同是以风景为题材的国画、油画和彩墨画放在一起,让学生从中找出不同之处,这样直观地让学生了解,更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首先从视觉上进行观察,它们所用的颜料、纸的纹理以及所用笔的不同,再通过触摸,感受纸的材质以及画表面的凹凸感,因为通过这三幅画的比较,很明显的可以找到不同,这三幅画从颜色、纸质方面有明显的差距,学生通过体验,明显的感觉不同,也会有更高的兴趣去探究为何不一样,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高涨,也就有利于探究性学习。
(二)运用实践法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现代彩墨画采用的纸张是高丽纸,高丽纸质地坚韧、光洁,墨汁稍微渗透就显现出来,也能够吸附厚重的颜料,画面效果比较丰富。彩墨画一般正反面都涂色,而且反面的颜色可以更好的衬托正面的颜色,使整幅画面看起来更加协调。教师可以亲自示范,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进行实验,怎样才能使反面更好的衬托出正面的色彩,学生在一次次的试验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背面的颜料水分要浓厚一点,颜色就会投过去,正面的颜色水分要适合不能覆盖了反面的颜色,这样画面才会协调,互相衬托。
(三)通过示范的方法引发探究肌理技法的欲望
彩墨画以彩为媒介,更加重视作画的技法,作画者为了更好地体现自己作画的意图,一直在探索比较完美的作画技法,而目前所总结出来的揉纸法、拓印法、撒盐法等的技法应用到作画中,都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所以,学生应该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法,运用在自己的画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从揉纸法先进行示范,揉纸法即皱纸法,将绘画所用的纸用手揉皱,画纸就没有之前的那么平整,然后用画笔折痕部分进行着色,自然而无规则的纹理就会出现,这样多加练习,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出现,学生一定对这个神奇的效果比较惊讶,会激起他们的探索欲望,他们会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作画风格。
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学习美术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但是这些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都是在后期的不断积累和培养中慢慢形成的。美术的教学不能遵循传统的教育模式,而是要培养学生开阔性的思维模式,带领学生走到实践中去,要具备善于发现的眼睛,提高自身的审美。教学模式也要改变为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学习。
参考文献:
[1]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
[2]王玉一.怎样开展探究性学习[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