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契约理念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途径

2018-06-04劳业茂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改革途径高校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契约理念已经对我国社会中的各个层面产生了影响。在教育领域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是帮助其在未来社会中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教育工作。在我国的部分高校中,由于教育观念较为陈旧,使得管理过程中不斷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阐述当前高校中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介绍契约精神的核心价值,提出相应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契约理念 高校管理 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78-02

1.契约理念

1.1基本精神

人类社会的早期形态以小型聚落为主,在熟人社会与简单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人类遵守相应承诺的习惯逐渐养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镇的形态逐渐普及,随着陌生人之间的商品交换过程不断增多,一种通过文字确立双方义务,并依靠法律进行保护的商业文书逐渐得到广泛运用。这种文书在中文中被命名为契约,而对于契约的良好应用被称为契约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契约精神已经在社会的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使得社会建设与合作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

1.2应用策略

契约理念的成功应用需要多种要素共同存在。首先是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契约中合作方常常注明因不可抗拒原因可不承担相应责任的条款,这一条款的出现证明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于契约精神应用的重要性。再有契约精神的应用,需要在明确的法律框架内开展并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法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契约,它规定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如果所制定的契约内容与法律相悖,这种契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违约行为,因此违法的契约将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权力保障。再有契约的执行需要体现公平的原则,使合作双方的付出都可以等到相应的回报,这样的契约才会获得双方的共同遵守,并确保执行的有效性。

2.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问题

2.1制度建立不科学

在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设置不科学是较为普遍的问题。部分学校的管理制度仍然沿用建校初期的相关内容,这使得制度的设计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制度的运用有别于文化的保护,高校可在社会的不同时期坚持本校的传统文化,使得学生可以在优良的文化氛围中开展学习。

2.2制度执行困难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的监管与执行过程中常常存在漏洞。这一问题的出现首先是由于监管力量的缺乏,高校中学生众多而负责管理工作的教师人数较少,且高校面积较大学生流动性较强等原因,使得监督管理工作难以及时、有效地开展。同时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部分制度被多次触犯,由于国内存在法不责众的观念,使得相关监管工作较为被动,经过长期积类会给学校制度的公信力造成影响。再有学校的管理工作多以说服教育的方式进行开展,这样的方式难以凸显学生应尽的义务,使得学生无法有效建立契约观念。

2.3对于学生的保护不够

在我国的高校中,相关制度的建立往往缺乏对于学生权利的保护。我国高校多数成立于建国初期,这一时期的教育观念中契约意识明显缺乏,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更多地停留在治理层面上。这样的管理观念沿用到当下的高校尤其是部分民办高校中,会使学生感到束缚较大且缺乏公平。在当下学生的观念中,契约的建立需要高校明确自身义务并有效保护学生权益,这样的契约才会更具有双向性,从而使得学生原意主动遵守。

2.4管理不规范

在我国当下的部分高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是管理手段的缺乏,传统的学生管理更多地沿用治理的思维,通过教师的监管防止学生的错误,但这样的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契约精神,使得监管的效果不够理想。再有,由于部分高校的相关管理措施不够明确,以及学生态度的影响,使得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常常无法保证处理结果的相对统一,使得学生产生了比较心理并认为学校的处罚结果不够公平,这种问题的出现将严重损害学校管理过程的公信力。

3.运用契约精神提升高校学生管理

3.1合理建立相关制度

在我国的部分高校中,由于制度建立不合理使得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本着契约理念,召集学生代表共同拟定学校的相关章程,这样的方式体现了制度对于双方的有效性,明确了学生的权利义务,使得制度的设置得到学生的支持。同时这样的制定过程更具科学性,有效利用学生的参与使制度的设置更为贴近现实、针对性更强。再有学生的参与可增强制度的宣传效果,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制度从而减少因缺乏了解而产生的问题。

3.2 加强契约精神的宣导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地管理手段,使得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通过宣导的方式,将强学生的契约精神。首先高校需将契约精神的核心内涵以简单的文字进行归纳,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加以推广,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根植契约精神的基本理念。同时学校应当在学生的日程管理中强调学生义务的重要性,例如可在高校的食堂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队列顺序,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相关制度的良好习惯。再有学校应当将契约精神纳入到学校的文化氛围当中,使契约理念成为校内文化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逐渐培养建立起良好的契约精神,从而主动维护校园制度。

3.3学校管理中体现契约精神的双向性

在我国的部分高校当中,管理制度的设立通常只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对于高校的约束以及学生权利的保护明显不够。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应用契约理念,对学校的管理制度重新制定。在新制定的制度中首先要明确高校管理的责任,通过对自身责任的阐述,使学生理解校方的教育目的,从而对学校的管理给予必要的支持。其次高校应当明确自身的权限,使管理的过程始终在法律与人情的框架内实施。再有制度中应当体现学生的相应权利,使学生可以利用校园制度有效保护自身权益,并在对处罚结果不认同时,可进行相应的申诉。

3.4 组织相关的活动

在我国的部分高校中,由于管理方式较为陈旧,使得契约精神无法得到相应的普及。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契约精神的重要性。首先学校可举办辩论会,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往往可更有效地理解契约精神的核心价值。再有高校可针对社会中的热点话题邀请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并对其进行积极引导,通过这样的互动过程,高校可有效提升对契约精神的宣传效果。

4.结语

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任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制度设计不合理,使得学生的权利难以获得有效保障,加之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使得相应的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在管理过程中运用契约理念,通过邀请学生共同制定管理制度等方式,使制度的设计更为合理,监管措施更为公正,并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契约精神得以增强,从而创造出具有契约精神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张丽萍. 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再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2003(10):37-39.

[2]赵建平,崔万秋. 构建契约式大学生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04):96-99.

作者简介:

劳业茂(1990年10-),男,汉族,广东茂名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助教,高校思政辅导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改革途径高校管理
工科院校数理基础课程改革构想
浅谈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树立的若干观念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
趣味性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