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转变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厌学心理

2018-06-04潘俊兰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厌学心理小学生数学

【摘要】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困生的厌学状况令学校担忧,教师茫然。但是,学习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是每个人所必需的,并能够从中获得无穷乐趣的一件事。因此对小学生来讲,更应如此,他们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本文对此展开调查,了解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如何转变 小学生 数学 厌学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53-01

1.丰富教学方式,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在学习时明显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在一成不变的课堂中难免缺乏学习的趣味,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一些小故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一些有趣的故事,再进行启发性的提问,比如在学习“0的加减法”时,教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钓鱼,猫妈妈一直专心的在钓鱼,而小猫却看见了一只美丽的小蜻蜓,于是它就跑过去追蜻蜓,但是蜻蜓飞走了没有捉到,于是它便坐下来接着钓鱼,没过一会儿,它又看见了一只花蝴蝶,于是它又跑过去追蝴蝶,但是蝴蝶也飞走了,它只能接着回来钓鱼,这个时候猫妈妈已经钓了四条鱼,但是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小貓很难过,于是猫妈妈告诉它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小猫便不再难过,跟着猫妈妈回家了,猫妈妈钓了四条鱼,小猫没有钓到鱼,用什么数字表示呢?再请小朋友们算一算,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能够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还能够获得乐趣。

2.给予肯定

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给予肯定即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评价,不仅是赞赏,也可以适量地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让他们都提起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一次问题回答正确、一次认真听讲、一次作业按时完成等,教师要及时鼓励,让其感到激励的温暖,原来自己也能做到。

例如,在教学“千克、克、吨”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先请三位学生做一做“背一背”的游戏,其中的一位学生分别尝试背另两名学生,从而使其初步地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然后教师可以拿出不同的物体,如一个苹果、一本书、一盒粉笔,分别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的方式,让学生估计这些物品的重量,考虑到三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如果学生猜不出物品的具体重量,教师可以让他们说出这些物品的重量关系。多种教学形式并用的方式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有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学生表现比较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学具让同学们通过折、画、想、说的方法探讨出几分之一,这样在课堂上操作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从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为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为课堂增添趣味,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获取知识,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并且教师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在数学课堂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显东.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生解数学应用题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30):49.

[2]张炳团.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J].吉林教育,2016(26):36.

作者简介:

潘俊兰,女,1970年5月出生,山东乐陵人。自1991年师范毕业,始终坚守在教育战线,从事小学教育。数年来认认真真教书,兢兢业业育人,先后获得“乐陵市优秀教师”、“乐陵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德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深获领导、同事及学生家长的好评。

猜你喜欢

厌学心理小学生数学
浅析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疏导对策
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克服 “厌学心理”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