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的思索

2018-06-04刘建海

商情 2018年15期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教学高校

刘建海

【摘要】在“一带一路”国家顶级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华,而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就成为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的思考进行简析。

【关键词】跨文化 高校 英语教学

作为世界范围内流行与应用最广的语言,英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绝对不容小觑的,而随着“地球村”从概念变为现实,再加上我国所启动的“一带一路”国家顶级战略,给了国人更多与国际舞台相互融合的机遇,这也给高校的英语教学带来全新的挑战。

一、高校英语教学现状

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学府,无论是哪个学科,都必须要把专业英语作为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因为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在国际范围内与学者构建起交流的有效平台。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行的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也从原来的侧重于教材教学全面向使用教学转型。传统意义上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目前实际上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迈向职场过程中的一个“敲门砖”,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淡化所谓的英语能力锻炼,更多的是从教材内容的字面信息上向实用性内容完成延伸。

高校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并不在于将英语相关内容研究的多么透彻,侧重于实用性的锻炼,其实更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职场活动范围内让英语知识的理论信息与实践之间形成良性融合。

二、跨文化交际对高校英语教学的促进与影响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确会遇到极大的信息逻辑思维理解障碍,再加上英语并不是学生们的母语学习,因此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之所以觉得学习明显吃力,并非是因为其所学习的英语知识与中学阶段的英语知识有多么高深的差别,更多的是从文化与信息的角度上对英语从知识性学科向理论性学科完成了转型,当学生在思维方式中建立起自主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之后,摒弃了中学阶段借助翻译才能够建立起逻辑理解能力的方式之后,其对英语的学习就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不同的人文信息与内容所搭建起来的语言结构环境,经过历史的沉淀之后,所形成的语言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是在英语语系中,还被明显地分为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两大分支,其间的差异也是极为鲜明的。就更别提东方文明与西方英伦文化两大完全不同历史基础的人文信息在交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相互碰撞了。

笔者在部分高校调研的时候发现,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习惯侧重于英式英语教学,认为英式英语才是英语学科中比较正统的,而有些老师则习惯将美式英语中的诸多信息进行延伸,认为美式英语的灵活性较强,学生们能够比较容易接受。其实笔者个人的观点认为,无论是美式英语还是英式英语,与汉语言文学产生交汇之后,两种文化之间势必会产生交叉,这种交叉是最根本的价值体系才能表现出来的,与表面上所体现的英语语系结构的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单纯的就语言结构来说,英式英语中有一些单词名词形式中的c在动词形式中要变成s,但是美式英语中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全部都用c,如practice/practise在英式英语中前者为名词,后者为动词,而美式英语中不论动词名词都是practice。再比如英式英语中的license和license,在美式英语中都为license。而在汉语中,这些基本上都是一个词组就涵盖了所有的内容,基本上信息层次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这些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可能并不会涉及,因为要考虑到学生所学习的内容都符合教材的相关要求。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不仅会针对这些差异进行细致的讲解,而且还有可能会找出更多关联信息和内容帮助学生去解读。其实这种潜移默化中的改变,就是跨文化交际对高校的英语教学在逐步形成影響,毕竟老师已经清楚的意识到了,理论信息研读的再精细,不存在任何的“适用性”,其概念上所架构起来的“实用性”也是根本不会存在的。

但是,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由于这种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也的确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造成了诸多的困扰,或许,这就是大学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尤其是专业英语学习比较抵触的真正原因之一。其中,俚语的运用让学生颠覆了对语言学科的基本认识。

押韵俚语(Cockney Rhyming Slang)是英国伦敦下层社会中应用的非正式的口语。这种口语之所以称为押韵俚语,是因为他们用同正式语押韵的词来代替正式语。这些所有的俚语虽然都没有在英式英语以及美式英语中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在外籍人士交往的圈子中人们都极为清楚,这种俚语的使用频次是极高的,而如果真正的将这种俚语放在大学课堂上进行专门的研究,就显得太过于轻佻了。

三、正视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价值体系变化对语言教学的作用

文化基础的不同、文化基本结构的不同,就容易形成语言特点上的差异,高校英语教学侧重于实用性的确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方向,但是对于其中的一些糟粕信息.老师也应当秉承端正的态度去认识与分析,不能一味地为了迎合学生去打乱语言信息的人文价值基础。在涉及到俚语信息的解读时,只要将其作为理解性信息与内容给学生讲解清楚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如何灵活运用俚语,那就需要看现场环境如何。这样其实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口语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大可不必去大费周章的专门进行俚语有效信息解读。比如说,如果一个人说:Myplates are killing me.其实际意义为My plates of meat arc killing me.即My feet hurt.同样titfor tat可以省略成为tit,crust of bread可省略成crust等等。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将一种俚语运用的套路和方式说清楚,其实就已经起到了引导性教学的作用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之间既是一种有型影响,同时也是一种交叉型促进,这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与方向。

参考文献:

【1】质量目标导向下高校英语教师素质建构【J】.周凌,张绍杰.外语教学.2016(06)

【2】生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评估素养提升模式探索【J】.蒙岚.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 (02)

猜你喜欢

跨文化英语教学高校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