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哲学思考与研究

2018-06-04胡红梅程宽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政治课新课改政治

胡红梅 程宽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哲学思考与研究(市级课题WW2017-1290)。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71-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和纵深发展,新课改理念早已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新课改推进到今天,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毫无疑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是当前我们教学、教研的中心工作和重要课题。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影响力较高和社会效益较好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学到知识、提高个体能力。

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教师,从教27年来,我经历了传统教学的风雨,也沐浴了新课程改革的洗礼,感悟颇深,体会较多,在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中,有过迷茫和困惑,有过尴尬和失落,但更多的是收获与喜悦,成长与快乐。静心反思,在新课改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思想政治课功利主义色彩明显。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考的无形指挥,教育功利化日趨严重,思想政治课处境尴尬。功利化对教育教学影响巨大,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念指导教学,通过改变自身的功利思想和管理行为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人格和正确的三观,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2.家长、学校、学生重理轻文思想比较严重。在新课改背景下,利益的驱使下,高考的指挥下,就业的催生下,重理轻文思潮来袭,尤其在理科班政治课仅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配角地位存在,思想政治课可谓在夹缝中求生。态度决定高度,观念引领实践。如何转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如何让理科班的政治课上得精彩,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中贯彻生本教学思想,站在学生的立场,满足学生的有效需求。3.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喜新厌旧”。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但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千万不要把多媒体运用看作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同时,也要防止由过去的“人灌”变成“机灌”,关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应用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滥用。要充分寻找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契合点,打造高效课堂。4.政治生活:只有政治而没有生活。缺少生活、枯燥乏味、空洞抽象。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经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更应该积极走进和深入生活,观察和思考生活,从鲜活的生活世界里汲取充盈的资源甘露。思想政治教学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铁律,只有正真做到以生活为中心,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感悟,提升能力,升华素养。5.过分关注成绩而忽视了“生命”。真正的有效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本位、能力的本位、效率的本位,而更是人的本位。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师要真正做到心中有“人”,要懂得人的成长与物的加工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超的教学技巧、方法和手段,只有融入了人性的温度与力度才有意义,这种有效,才是真正的长效、高效。在彰显生命教育的今天,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观。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打造高效政治课堂,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潜心研究政治教学的方法,锐意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式,突破传统教学框架的束缚,去功利化,关注生命,以人为本,认真设计,周密安排,妥善实施,走出一条符合政治教学规律的高效教学之路。

猜你喜欢

政治课新课改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