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绘本的幼儿园教育戏剧活动设计
2018-06-04苏笑玉
苏笑玉
【摘要】随着幼儿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入开展,幼儿园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也在不断创新,整体活动设计得以优化。在我园课题《教育戏剧活动有效促进幼儿沟通、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探索》研究中,将以幼儿绘本为载体,以戏剧游戏、戏剧范式为教育手段,通过实践、探索,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戏剧活动,理解绘本的内容,学习及延伸绘本以外的各种知识,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更多开展教育戏剧活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育戏剧 活动设计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11-02
戏剧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颇有裨益且具有高度继发性的、高效的教学方式。教育戏剧本身更是一种创造性的、互动的教育方式,是通过游戏、假扮、利用故事与戏剧的基本元素来打造的一种系统的、体验式的教与学的方式。学龄前幼儿的性格、社交、肢体、情感及认知能力的发展颇为重要。教育戏剧活动鼓励幼儿去尝试、面对挑战,以结对、分组或集体的形式去和老师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支持性的、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学习方式,能够鼓励幼儿以多个视角来看待事物,使幼儿在教育戏剧中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幼儿的自我肯定意识,帮助幼儿了解未来生活的角色,进而培养幼儿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绘本与幼儿教育戏剧活动的内在联系
绘本是幼儿接触外界事物、完善自身情感体验、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载体,同时也是幼儿园教育戏剧活动设计的最直接的素材。以绘本为载体设计的教育戏剧活动,多是以培养幼儿综合素养为核心的儿童戏剧活动。戏剧游戏的运用可以使幼儿对绘本人物、情节、主题的体验更立体,表达更生动,理解更深刻。绘本是开展幼儿教育戏剧活动的载体,教育戏剧手段则是绘本的丰富和扩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幼儿教育戏剧活动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绘本的幼儿园教育戏剧活动设计原则
(一)游戏化原则
游戏化原则指幼儿园教育戏剧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以活泼有趣的游戏形式贯穿活动始末。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育戏剧活动使幼儿获得新的认知经验。这些经验经过重组、内化等作用,构建成幼儿崭新的认知体系,使幼儿获得更良好的游戏活动体验。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强调关注幼儿主体的多样性,在教育戏剧活动中能够从幼儿整体出发,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在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活动方法上都需要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着力为幼儿构建自由、灵活的表现空间,最大限度的减少幼儿的表现束缚,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扮演、表现和表达,并且给予每个个体展示的机会。
(三)戏剧性原则
教育戏剧活动以戏剧形式为载体,在活动设计中也要遵循戏剧化原则,也就是突出戏剧的“冲突性与表演性”。冲突是戏剧教学活动中一种可以更好地启发幼儿学会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也是体现其情节和意趣的基础,幼儿只有感受到教育戏剧的趣味性,才能吸引其主动参与、主动配合,融入到不同形式的角色扮演中。
(四)融合性原则
在幼兒教育戏剧活动中,融合性原则主要表现为将不同领域和学科的内容进行糅合,从而形成综合性的活动整体。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除了要有幼儿心理学、教育学、艺术概论,还需有教育戏剧游戏理论等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多元融合作用,促进幼儿教育戏剧活动的创新、拓展和延伸。
以下将以幼儿绘本《小怪物来了》为案例,探讨基于绘本的幼儿园教育戏剧活动的具体设计和实践。
三、基于绘本的幼儿园教育戏剧活动设计策略
(一)挖掘绘本教育价值,着力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绘本取材是幼儿教育戏剧活动设计的最直接的路径和基础,教师要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理解能力相匹配的绘本进行设计,保证幼儿能够对绘本内容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其中的故事内涵。在绘本的选择上需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游戏、扮演过程中全身心投入,主动参与到教育戏剧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绘本《小怪物来了》设计的一系列的教育戏剧活动中,就能够很好的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幼儿五人一组,分别扮演猪妈妈、小蹦蹦、小汪汪、小咪咪、小嘟嘟,不同的“小怪物”出现说“吃掉、吃掉”时,猪妈妈就要拿出适合他们各自的口味的“好东西”,如小汪汪吃骨头、小蹦蹦吃胡萝卜、小咪咪吃鱼……通过游戏材料的投放与充分参与活动过程,培养幼儿的思维连贯性,随着有趣的剧情和情节的推进,鼓励幼儿独立思考,成功解决问题。同时在绘本取材上则要突出故事的趣味性,关注幼儿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情节创编,提高幼儿的协调合作能力
情节创编是结合绘本内容构架情节,建立起角色之间的相应关系,并通过场景变化推进教育戏剧活动的情节发展。教师在情节编创中必须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和理解能力,使幼儿更快的融合在戏剧角色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幼儿思路清晰,根据剧情发展进行活动。教师则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加以适度引导,从而提高幼儿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也就是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幼儿的互动性,通过角色联系培养幼儿的互动、沟通、协作能力。
例如在绘本《小怪物来了》第二个教学活动中,小汪汪出现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引导性旁白:“小怪物要吃掉猪妈妈,我们要怎样帮助她?”在教师的问题启发下,幼儿纷纷回答:“不能吃掉猪妈妈,要把小怪物赶跑”、“小怪物是在吓唬猪妈妈,不会真吃的”、“要让猪妈妈藏起来,不能被吃掉”……接下来,教师可以拿起胡萝卜、小鱼、骨头等道具继续提问:“这只小怪物是个小汪汪,要给它吃什么它才会满意?快来帮猪妈妈想一想!”幼儿在教师启发下做出了正确选择:“小汪汪要吃骨头,猪妈妈应该给它骨头!”在教育戏剧的情节优化中,幼儿也成为情节的编创者和推动者,而且能够紧扣教学活动情节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不会出现个别幼儿“游离”现象,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一起想办法,幼儿的协调合作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
(三)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幼儿教育戏剧活动中,活动内容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贴近,只有源于生活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起生活与教育戏剧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戏剧活动培养幼儿实际能力的发展与转化。在教育戏剧活动的内容设计上,需要体现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或印象深刻的事物或现象。只有建立起生活与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才能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其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而帮助幼儿积累更多有益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同样是在绘本《小怪物来了》的教育戏剧活动中,通过情节拓展可以提炼出“如何教育幼儿与人交往”的主题,尤其是在面对“不友好的伙伴”时,应该如何去应对。以此为背景,教师可以设计《和小怪物做朋友》的教育戏剧活动,选择幼儿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一些现象如:活动时不小心的碰撞、争抢玩具等,设计特定的活动场景,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懂得“相互谦让、友爱才能成为好朋友”的道理。如其中的一个情节:“小怪物跑过来,把小朋友的书包撞到地上”。这时候教师做旁白引导:“书包掉到了地上,小怪物该怎么办?”孩子们大声说:“捡起来”、“要说对不起”……教师对于幼儿的正确回答要及时给予认可和鼓励,并一起来“演一演”。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转化,有利于帮助幼儿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够使幼儿正确友善的去解决,这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契机。
(四)巧取幼儿活动过程片段,形成极具游戏性的创意绘本剧
基于绘本的教育戏剧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每一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都有孩子的生成内容与极具趣味性的游戏片段,这些由孩子自己商量、游戏而形成的活动片段串联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个极具游戏性的创意绘本剧。对孩子、对老师都是一种新形式的创新与新体验。而这些片段情节,正因为是幼儿所经历的内容与参与的角色等,在绘本剧中新建立起来的戏剧角色和情节设计只是一种再现情节或者二次形成一种新的体验。教育戏剧活动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而是通过戏剧化的教育手段提高对幼儿教育活动效果,进而得到预期教育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引导下,幼儿教育戏剧活动具有较强的生成性,教师需要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认真观察,巧取幼儿活动过程片段,形成游戏性绘本剧。这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提炼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戏剧优化、提高其教育价值的过程。
在《小怪物来了》的教育戏剧活动过程中,不少幼儿看到“小妖怪”的道具时会有一些恐惧感,其实这也是孩子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教师要抓住这些真实的细节进行游戏性创意绘本剧设计。如“其实没有小怪物”这一主题,教师可以通过歌谣的形式一步步消除幼儿对小怪物的恐惧感:“小手摆一摆,面具拿下来,都是好朋友,一起乐开怀”。一边念儿歌一边拿下小怪物头饰,这一过程中幼儿会重新建立剧本游戏情境和现实环境的有机联系,通过教师的引导示范认识到游戏和生活区别,培养幼儿客观理性的分辨和判断能力,这也是幼儿教育戏剧活动的重要目标。
四、结语
基于绘本的幼儿园教育戏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和创造力,尤其对于幼儿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進作用。在教育戏剧的设计上要突出趣味性和拓展性,以绘本为载体为幼儿编创更多趣味盎然的教育戏剧活动,使幼儿在教育戏剧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领会教育戏剧活动的丰富内涵,促进幼儿情感认知、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幼儿素质教育成果的转化与实践拓展出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添强,朱曙明.儿童戏剧魔法棒[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