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团活动中的校本课程开发

2018-06-04周先娥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改革方案校本课程

【摘要】学校是每个个体在进入社会前的素质培训集中营,在相关的社会规则和现实常识的学习过程中,校园中的学生的固有联想思维都集中于教学课堂当中,这不是学生都是积极自动的学习者,而是长期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这样固有又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都被固定在课堂中,这也导致学生的思想和理念与社会实际需求人才出现差异性;因此,我国为保证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发展,也就相关的现实需求和教学理念提出对应的改革方案,即新课程改革中第六条明确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由此,各高校就相关的改革条例提出的学校社团活动的优化和完善;此次就相关社团活动中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对应的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学校 改革方案 社团活动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32-01

一、校本課程开发的概念

校本课程开发指学校为使相关的教学目的或教学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进行的相关的组织活动,从侧面来看其也是学校在实际参照办学进程和后期发展方向,依据学校办学特点、性质即相关教学资源,有校方教职人员、校外团队学生需求进行的合作课程开发活动。其也是对推动教师在职业素质提升道路上的重要途径之一,即其校本开发不单单是对教师提出对应的新要求,也在另一个方面推动着教师专业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校本课程开发有具有所有课程开发所需的全部要素、以校为本、自发自愿及可持续的动态活动过程的特点,也使得其逐渐被学校所重视和关注[1]。

二、社团活动中的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拓展,相关的教育改革也逐步向全面素质发展方向的深入,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目光也转向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相关的探索和分析。人们对相关的校本课堂开发的活动认识和了解都存在相应的差异性,但在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即都以强调以校为本为基础相关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但在相关活动的实施阶段出现: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编撰出现混淆。在相关的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在相关的用意理解和认识,常常会出现理解的偏差,而教材在我国教学中,作为一种教学课堂教授的课堂教学资源,其是课堂教学中内容的呈现方式,但并不能作为整个教学课程的体现;而校本课程开发是对课程内容或活动在恒定的状态下进行的活动系统安排和规划,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认识和了解的偏差,也是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出现盲点的关键[2]。

三、社团活动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弥补国家课程所存在的不足

在我国的教学环境中,因我国的地域不同所生成的风俗文化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国家统一实行的国家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地教学的模式和发展进程。其主要体现就在于国家统一提出的教学课程是有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在相关教学专家就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现代人才需求的集中调查和前景预瞻的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得出的统一发展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国家课程体现的是国家发展的总体意志和教学标准;但就其地域发展需求和相关的教学模式中,其不能有效的融合于当地实际的教学,也是国家课程的局限性。因此,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也是针对我国相关地域、文化、社会发展进程的有效解决途径,是在合理科学的考虑当地需求、学校理念、学生意识等相关因素在全面发展中的可行性、可操性的动态环节中,在对应的范围里进行的国家课程不足的补充。

2.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在相关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主体已经从教师转变为学生,由此,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就不能再以教师专业性的眼光和储存量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直接的灌输,而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有效参照学生主体意识的个性化差异的进程中,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应的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或不足的主体性,即创新意识、自主探究及自主思考的主体意识。在相关的环节的了解过程中,对学生自身需求和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实时有成效的相关措施的提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有进一步的发展。

3.有效提高教师职业教学的水准

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是具体参照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进行的相关能力培养途径的拓展,另一方面也是为现在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现象中,为教师提供对应的自主权,有效调动教师在相关教学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对增强教师参与相关的社团活动中的小本课程开发起到相应推动作用。

4.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程的划分和设置都是定向、定点的教学过程,不能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学校进行实际情况和需求直接反映,使得学校在办学的模式和内容受到限制。社团活动中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让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对应的纽带,在确保国家提出的教育目标和方向达标的情况下,在满足学生需求、提升教书水准的过程中,也推懂着学校个性特色化的发展和完善[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开发与社团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在必要的环节发展进程当中,其推动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也在侧面遵循学生个体差异、个体自主意识的提升,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真正形成良性的对向型循环,让教师在对应出现的问题上能够通过有效问题的积极分析,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在现今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过程中,赋予教师一定的自主决定权,有效调动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为教师在相关的开发过程中,能够结合相关专业的课程的内容充分发挥主观的能动性,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和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专业水准的同时,也对国家内部实施地域课程开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晓梅.美丽课程 芬芳成长[J].辽宁教育,2017,(6):71-72.

[2]张羽.“3+X”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展望[J].学周刊C版,2013,(5):41.

[3]包怀有.浅谈社团活动中的校本课程开发[J].读与写,2017,(12):168-176.

作者简介:

周先娥(1973.10-),女,汉族,湖北十堰人,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改革方案校本课程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一图了解)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