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意创新创业的人生价值诠释

2018-06-04郭璐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三创创意创业

郭璐

【摘要】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赋予人生发展路径特殊的内涵,从创意创新创业的视角通过研究“三创”赋予社会个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及其价值实现的功能,揭示了创意创新创业在其中所起的巨大的、以至决定性的作用。这从某个侧面拓展了人生价值的理论内涵,对于社会个体的成才成功具有开创性的指导价值,有助于把创新型社会的构建引向深入。

【关键词】创意 创新 创业 “三创”能力 人生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gh10)的研究成果;凯里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院通字[2017]49号)。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12-02

创意、创新和创业(简称“三创”)是社会个体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也是社会个体多样性、差异性的本质所在。三者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以至决定着社会个体发展的进程和结果,社会个体价值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自身的“三创”能力。

一、引言

随着《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创新创业相关的纲领性文件陆续出台,从而为万众创新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以此为契机,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始由梦想全面转入实践阶段,拉开了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序幕。

与宏观政策相呼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杭州等地结合自身地域特征、经济水平、文化特色提出了创业规划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为大众创业提供支持,开始了对众创空间的实践探索。

在中央与地方大力推进“双创”的大背景下,各个层面的创投基金、风险资金等相继成立,在资本市场上也日渐活跃;公司、高校及科研部门开始加大研发资金与创投力度,加速进行资源整合,在全国的高新产业园区中挂牌的创新型企业数爆发式增长,“创意产业”日渐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雄心勃勃地开启了义无反顾、倾心创业的征程。时代的最强音——“创意、创新与创业”——正在向我们走来!

二、经济增长源动力转向——“创意、创新和创业”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创新,创新过程的实质是一个不断打破经济均衡的过程。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同時还强调了企业研发活动与信用制度的重要性(熊彼特,1912)。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是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在内的系统,其中,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波特等人认为,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基础,并以此开创了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中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影响促进了新技术的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弗里曼,1987)。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是每个政府的主要职责。

当前,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逐步减弱,要实现经济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赵秀丽,2013.05),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提质增效。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国经济从此开始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模式开始呈现出结构优化、速度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顺应新常态,重塑新动力,是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的必然趋势。

与此相对应,必须造就扶持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统筹各部门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合力,加快推进创意、创新与创业步伐、尽快提升“三创”能力,是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应对经济下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也是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健康运行的长期战略,这是由“创意、创新、创业”的内在规定性决定的。

创意、创新与创业三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创意是创新创业行动的先导,决定着创新创业的方向,反过来,创新创业实践又会影响创意的内容;创业是创业者主观能动的开创性实践活动,是一种高度的自主活动,在创业实践中,创业者的这种主观能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这种能动性进一步创造性地深化了创业实践;创新的价值在于能够为创新者带来潜在的商业价值,尤其是巨大的超额利润,它引领着创业的方向和节奏,也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经济增长源动力转变的实质是对社会创造性劳动的尊重、倡导和追求。创造性的劳动与一个社会推进“创意、创新和创业”的深度和广度密不可分,要注重培育创造性劳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集中体现在社会个体的“创意、创新、创业”能力方面。

三、社会个体“三创”能力的价值实现

(一)“三创”能力的基本内容

1.“三创”能力的内涵

现实中,社会个体时刻都在经历着“选择”与“放弃”,社会个体的成长过程也正是这种“选择”与“放弃”的叠加过程。每次“选择”或者“放弃”都是社会个体决策的过程,其后果要么给社会个体成长带来积极的、正能量的改变,要么给社会个体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长期来看就表现为社会个体成长的不同路径,以及失败、成才与成功的多样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社会个体“三创人格”的多样性导致其自我发展能力的差异性,决定这种发展结果差异性的因素就称为“三创”能力。

2.“三创”能力的基本内容

创意是改进社会个体综合素质的着力点,创新代表着社会个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创业则是社会个体“三创”能力的物化。社会个体追求自身价值目标实现的过程也就是其“三创”能力作用于实践的过程,这种能力主要包括经济理性、创新思维能力、资源整合力、创业精神等几个方面。

(二)“三创”能力价值的实践本质

“创意、创新与创业”三者的本质在于一个字“创”,“创”强调的是“不同”、“区别”、“新”等基本价值取向。与“创”相反的词是“习惯”,当社会个体习惯于某个事物,也就意味着创业者深度认同对该事物既有的理解、观念等,并在相对较长的时期接受并坚持这种认知,反映在行动上,也即创业者在比较长的时期墨守一定的行为方式。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理解,创业者这种“习惯”也就是“墨守成规”,实质上意味着该社会个体丧失了“创”的动力,在其生活、事业等方面也就止步不前。

创业者“三创”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其价值目标实现的速度和程度,创业者创业实践的过程也就是经济理性、创新思维能力、资源整合力、创业精神等方面能力综合发挥极致的过程。创业者“三创”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以至决定着其生活、事业发展的理念、速度和质量。就社会个体的实践而言,“三创”能力本质上表现为社会个体的思考力、决策力、执行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三创”能力的价值实现

拥有“三创”能力的个体,可以改变人生轨迹。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社会个体从一出生就是不平等的:有人生在山村,有人生在城市;有人生在贫穷的家庭,有人生在富裕的人 家……这是社会个体不能选择的。但是在全球的各个角落,各行各业都有无数的杰出人士,有的是发明家、科学家,有的在企业担任高管,有的开创了自己的公司,这些杰出的成功人士未必都出生于优越的地区或者家庭。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是什么改写了他们的人生?那些正直、诚实、守信的人,不论在工作中是白领还是蓝领,不论是在我们生活的社区边的小老板,还是带动了其他人就业的企业家,他们都独立而乐观地生存着,并为国家贡献着税收;是什么让他们找到了生存的快乐?成功的标志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内生的快乐和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来自于人们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而“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和意识,正是人们追求幸福和快乐的动力源。一个人可以取得的成就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创意、创新和创业”素质和“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

1.社会个体“三创”能力素质的社会价值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人力资源和知识成果的培育、配置和调控,越来越表现为对智慧成果的拥有和运用能力。知识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以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基础的。社会个体只有通过提升自身创意创新创业的能力,融入到创新型社会构建的大潮中才能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2.社会个体“三创”能力素质的个人价值

(1)社会个体发展差异性的本质

创意是对生活的总结与阐释,是思维的灵动,是心灵的捕捉,创意无处不在。它仅仅是一个思维的小小转弯,但是常常为我们带来无尽的精彩,以至成为事业发展的转折点。创意、创新和创业,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解释,也就是进一步引入一种新理念、新产品或服务,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种新市场。

社会个体多样性、差异性的实质在于其“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的不同,在于其不同的“三创”能力素质,也即专业知识素质、技能特征素质、良好的性格特征、敢于开拓的精神。其中技能特征素质包括敏锐洞察力、持续创新能力、强劲的学习力、融会贯通能力。

社会个体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接一个选择与放弃、决策与行动不断持续的叠加推进,这一过程是个体日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基本周期。每次思考、决策与行动都离不开自身“创意、创新与创业”能力基本规定性的影响,以至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规定性对社会个体思想与行为的作用是全方位、多元化的,这种作用的程度会因社会个体“三创能力”的差异而不同,也正是这种程度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社会个体不同、以至相反的思想或行动后果。因而,个体“三创”能力素质是其人生发展表现出巨大差别的根本原因,也是社会个体多样性的本质所在。

(2)创意是改进社会个体综合素质的着力点,创新代表着社会个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创业则是社会个体“三创”能力的物化

创意给社会个体输入一种重要的信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有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和开拓精神的社会个体。它在客观上引导这个社会个体朝向这个目标积极提升自身的素质,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在更高的层面上得以實现。创新实质上确定了一种新的创造更大价值空间的标准,它代表着社会个体素质变化的性质、方向和幅度,它会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使人自身的物质与精神内涵获得极大丰富和扩展,最终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面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结合中国传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社会个体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从创意创新创业视角对人生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发现社会个体“三创”能力差异的必然性表现是其发展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从而为社会个体的成才成功明确了方向:重视“三创”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着力提升自身的“三创”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政.创业型经济:内在机理与发展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8.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 2015-05-04.

[3]刘红玉,彭福扬.创新理论的拓荒者[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76.

猜你喜欢

三创创意创业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
纸品手工艺术创作技法浅析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