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预科生英语翻译学能及其测试研究
2018-06-04孙琳黄宝燕
孙琳 黄宝燕
摘要:翻译学能测试是翻译培训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对翻译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影响重大。本文对海南医学院民族预科生翻译学能测试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本次学能测试的成就和不足,在增强学能测试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今后的翻译教学提供启示。
关键词:翻译学能;测试;信度;效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4.023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4-0084-03
预科阶段开设的英语课程着重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旨在为医学本科阶段的大学英语学习打下基础。翻译技能并不能自然习得,翻译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其他4种技能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阅读、写作和听说中,都是在作“心译”,因此重视翻译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翻译学能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预测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的成功程度,辨别个别学习者所具备的学能强项,从而提供相匹配的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本文通过对海南医学院民族预科生翻译学能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现有学能测试的成就与局限,并为今后翻译测试教学提供启示。
一、理论基础
(一)学能与翻译学能
学能(aptitude)最早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Super(1957)提出,也称潜能、性向、能力倾向。他认为潜能(aptitude)由不同心理因素构成,这些心理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促成职业的成功。Cronbach&Snow;指出,学能是个体所具备的某些特质,能预测个体在某种经历后取得成功的可能性。随着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具备翻译能力的多语人士或来自父母操不同语言的家庭,或有移民经历,或受过多语教育,这说明翻译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与长期处于多语环境中密切相关。可见,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接受科学有效的翻译课程训练,每个人都有潜能成为译员。因此,笔者认为学能可以是个体在经历某些职业准备阶段的学习或培训时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据此,翻译学能是指翻译学习者所具有的特征,是在经过翻译培训后能够达到职业水平并胜任翻译工作的能力,它对个体能否在培训后完成考核具有预测能力。
(二)翻译学能与翻译学能测试的构成
翻译学能,指学习者经过翻译培训后能否胜任翻译工作的有效的预测指标。Timarova和Ungoed.Thomas将翻译学能分为硬技能(hard skills)和软技能(soft skills)。硬技能是完成翻译任务必备的能力,包括双语能力,百科知识等;而软技能是有助于习得翻译能力的心理特征,如学习积极性,抗压能力等。以上能力可以通过习得,成为译者的翻译能力;已习得的翻译能力也有助于学者在培训后达到完成翻译任务的目标,对结果具有预测力。所以,翻译学能不仅包括翻译能力,还包括有助于个体习得翻译能力的其他潜在能力。
由此可见,翻译学能的测试不能仅限于翻译能力的测试,还应包括对翻译学习者的分析问题能力、反应和专注力、学习动机、求知欲、抗压能力等方面的测试。对具有翻译学能的学习者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教育后,使其具有翻译能力,而有效的翻译学能测试可为顺利完成此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中的翻译学能测试的构成包括“翻译能力测试”和“其他能力测试”两个模块。“翻译能力测试”中,“双语能力”指学生双语的理解和转换能力,“百科知识”指学生的双语文化知识,尤指与翻译材料主题相关的知识面,而“翻译技能”指在翻译过程中,学生所使用的有助于完成翻译任务的技巧和策略。“其他能力测试”中,“分析问题能力”贯穿翻译的全过程,也是胜任翻译任务的必要条件,“反应和专注力”有助于学生顺利有效地完成翻译任务,“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翻译学习者不断学习的动力源泉,而“职业素养”可以在培训期间习得。
(三)翻译学能测试方法
针对翻译学能测试的两大模块,本研究设计了两类考核:
(1)翻译能力考核:包括基础英语(测试学生对英语语法、词法、句法等基础知识的运用)、英语写作与英汉句子互译(测试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测试学生的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2)其他能力测试:自我介绍(了解学生翻译学习的动机)、问答与对话(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反应和专注力以及职业素养)。
二、实证研究
(一)实验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海南医学院2016级民族预科班学生(50人),为期1年。研究者以授课教师的身份,在新生人学时,按照表1翻译学能测试的方法,对该班学生的翻译学能进行考核;同时用2016年6月的四级翻译真题对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经过1年的翻译训练之后,研究者再次按照表1的方法测试该班学生的翻译学能,并用2017年6月的四级翻译真题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测试。实验结束后,把前后两次翻译学能测试的结果,以及前后两次四级翻译真题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翻译训练、翻译学能测试结果與四级翻译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二)实验过程
在实验研究的1年时间里,预科英语翻译课程第一学期的上课周次为4~18周,第二学期的上课周次为1~18周,每周2次课,每次课2个学时,总共132个学时。第一学期主要侧重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语法、词法、句法等)和百科知识的讲解,逐步过渡到句子的英汉互译以及翻译策略;第二学期主要训练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段落翻译能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环境等;注重培养学生对翻译材料的理解分析和译语表达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反应和专注力,树立职业素养。本课程设置体现了技巧性和专题性相结合,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词汇积累相结合,以及学生翻译和教师讲解相结合。实验数据主要收集学生翻译学能的前后测结果,四级翻译真题的前后测成绩,以及实验结束后的问卷调查。
三、实验结果及问题
(一)翻译训练与翻译学能的相关性
用SPSS 17.0配对样本t检验,对该班学生翻译学能前后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次得分差异显著(t=-124.000,df=49,p=0.000<0.05)。其中,双语能力、百科知识和翻译技能方面提升显著,分析问题和反应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大部分学生从之前不知为何学习翻译,到后来对翻译兴趣明显提高,这大概是由于学生在一年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词汇量、语法、翻译水平有所提高,以及最后翻译成绩的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翻译学习的积极性。可见,科学有效的翻译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学能,具体数据见表1。
(二)翻译训练与四级翻译成绩的相关性
用SPSS 17.0配對样本t检验,对该班学生2016年6月和2017年6月的四级翻译真题的测试成绩(满分均为15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次得分差异显著(t=-9.105,dr=49,p=0.000<0.05)。说明该班学生经过一年的翻译训练,英语翻译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略。
(三)翻译学能测试与四级翻译成绩的相关性
用SPSS 17.0线性回归分析,对翻译学能前测和四级翻译前测成绩进行对比。回归结果显示,p=0.223>0.05,回归系数不显著,预测变量(学能前测)对四级翻译前测成绩不具有良好预测作用。R2为0.031,说明预测变量只能解释“四级翻译前测”3.1%的变异。而且,10名未通过学能前测的学生,有3名学生的翻译前测成绩是及格的,表略。
同时,用SPSS 17.0线性回归分析,对翻译学能后测和四级翻译后测成绩进行对比。回归结果显示,p=0.192>0.05,回归系数不显著,预测变量(学能后测)对四级翻译后测成绩不具有良好预测作用。R2为0.035,说明预测变量只能解释“四级翻译后测”3.5%的变异。其中,通过学能后测的学生,有20名学生的翻译后测成绩不及格,表略。
(四)问题
跟前测成绩相比,该班学生的翻译学能和四级翻译的后测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经过一年的翻译训练,翻译学能和翻译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得到提高的。但是培训并不能改变学生的“不可教授能力”,如智力水平,所以该能力应成为本研究中学能测试的重点。
翻译学能测试与四级翻译成绩的关系不紧密,这种缺陷表明,学能测试中某些测试项是缺乏效度的。其次,本次学能测试研究只局限于海南医学院2016级民族预科班的50个学生,并不能保证在多次重复实验后能得出相同的测试结果,研究的信度考察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翻译测试的项目因其自身的主观性特征,导致评分者在评价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因此,笔者认为翻译学能测试应拓宽测试的范围,加强信度和效度的研究。具体可从以下几点人手:(1)采用多种方法对一个对象进行测量以验证对其认识的准确性,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实验资料多方验证,从而优化测试的效度;(2)重复实验,扩大实验对象的范围,有助于检验测试信度,并结合以往研究总结出更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从而提高翻译培训的效率;(3)采取评分者间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测试,再次检验评分标准是否客观,并核实评分者对评分标准的理解与应用是否有效。
四、结论
本文对海南医学院民族预科生翻译学能测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经过科学有效的翻译训练,翻译学能和翻译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得到提高的;而翻译学能测试与翻译成绩的关系不紧密。本次研究的测试方法需要再修改后施测于更加广泛的英语学习群体,来进一步验证其信度和效度。
[责任编辑:马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