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翻译教学中的母语迁移问题
2018-06-04刘吟舟
刘吟舟
摘要:母语迁移是外语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母语迁移根据其影响、作用的不同,又分为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两种表现。在档案翻译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利用母语正迁移、规避克服母语负迁移,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档案翻译的速度和档案翻译的质量,便是此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母语迁移;档案翻译;教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4.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4-0047-03
一、母语迁移现象
“母语迁移”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现象。它是指人们在接触外语前,头脑中早已形成了大量的母语概念,因而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他们会很自然地用大量的母语知识去帮助理解和运用外语。因此,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外语的学习和应用,并对外语学习和应用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
由于外语和母语的相似成分而对外语学习产生的有益的、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它能促进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与运用;与之相反的,由于外语与母语的差异成分而对外语学习产生的不利的、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是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障碍。正迁移和负迁移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于外语的学习和应用过程。
比如: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都是以拉丁语法基本架构为基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同源,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既有一致性也有明显区别。例如:汉语里有主语、谓语、宾语、动词、名词、形容词,英语里也有。利用这种一致性即母语的正迁移,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轻松地掌握英语。但是,英语中,用状语表示汉语里用补语表示的意思,而在汉语中,则用宾语表示英语里的表语。这种区别如果被忽视,就是母语的负迁移,会对英语的掌握产生消极作用。再比如:日语中有很多汉字词,它们大部分与其汉语意思有关,因此,中国人可以利用母语正迁移,快速掌握日语中的汉字词。但是,日语中的汉字词读音往往与中文不同,而且,日语语法与汉语语法又有天壤之别,所以要尽量规避其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档案翻译作为一种常见的外语实际应用方式,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母语迁移这一问题。
二、档案翻译教学中的母语迁移问题
档案翻译教学不同于口译、文学艺术类翻译、专业技术文献翻译、典籍等翻译教学。因为,档案不仅仅涉及到一定的格式,比如政府文件固有的抬头和格式、一些文件对文体符号的特殊规定;特殊行业或专业领域的行业用语和专业术语,更重要的是:档案所用语言一般都是典雅、庄重的语言。以日语为例,一个词或某种表达,往往同时存在俗语和雅语、简语和敬语、生活用语和书面用语的不同选择,这就涉及到档案翻译的要求和标准有别于其他翻译类型。
我们都知道,一般的翻译标准是信、达、雅。即:忠实于原文、通顺易懂、语言优美。鉴于档案翻译的特点和专业性,其翻译标准主要追求的是信和达。这就要求我们在档案翻译教学中,应该始终强调:所有译文信息都要忠实于原文,以体现档案翻译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忠实原文的文字,还要忠实于原文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意义和思想、文化。这样,就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文化的互译和碰撞。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个外语教学和应用中不可回避的母语迁移问题。
以日语档案翻译教学为例,常见的母语迁移问题有以下一些表现。由于日语中的汉字词汇与汉语的相似,因此,一方面给档案翻译带来一定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一定的掣肘。例如,一些学生见到汉字词汇,便轻易将其直接译成汉语。也不考虑这个词是不是国人熟悉的词汇,是不是行业用语。还有些学生,不注意语境及文化的差异和对应问题,机械地忠实原文,忽略或未读出文字的隐含意义,更有甚者竟将助词、形式体言等也直译过来。凡此种种,在档案翻译教学中,由于母语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引发的母语迁移问题不胜枚举。但是,母语迁移问题,并非洪水猛兽,只要我们在档案翻译教学中,一分为二地对待母语迁移问题,便可以利用母语正迁移做好档案翻译,同时,规避母语负迁移提高档案翻译水平。
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母语正迁移做好档案翻译
以日语档案翻译教学为例。由于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语里面的很多汉字词的意思和中国的基本相同。更有甚者,一部分日语熟语的表现竟然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汉语,或者只是对个别的汉字进行了更改或增删。故而,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汉语基本对等,因此,在做此类日语档案翻译时,就可以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功能,直接把日语中的汉字词翻译成完全相同的汉语词汇,或者对其中的个别字进行改变即可。因为日文档案多为典雅、庄重的语言,因此,其档案用语中常见如下一些与汉语成语几乎一樣的文字。例如:
(一)日语中的文字和意义与汉语的一模一样:日语中的“四面楚歌”可以直接译成汉语的“四面楚歌”。类似的还有:日语中的“才子佳人”“温故知新”“梁上君子”等。
(二)日语中的文字与汉语中的文字,二者只有一字之差:日语中的“大同小異”可以直接译成汉语的“大同小异”。类似的还有:日语中的“一祝同仁”“一纲打尽”“人面猷心”“行罢流水”等。
(三)日语中的文字与汉语中的文字,二者只是构词先后略有变动:日语中的“片言复语”可以直接译成汉语的“只言片语”。类似的还有:日语中的“千紫万红”“换骨奪胎”“同工異曲”等,分别可以译成汉语的“万紫千红”“脱胎换骨”“异曲同工”等。
(四)日语中删掉了两个汉语中的文字:日语中的“成竹”可以译成汉语的“胸有成竹”。类似的还有:日语中的“墨守”“蛇足”“杞憂”等,分别可以译成汉语的“墨守成规”“画蛇添足”“杞人忧天”等。
上述例证充分说明,让学生透彻掌握各种语言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母语正迁移功能,可以事半功倍地做好档案翻译。
四、鞭策学生尽量规避母语负迁移。提高档案翻译水平
以日语档案翻译教学为例。“学日语是笑着开始,哭着结束。”在外语系经常会听到学日语的学生发类似的感慨。究其原因,正是母语迁移惹的祸。因为刚刚接触日语的时候,见到日语里的汉字词非常亲切易记。可是,等到后期接触到日语档案翻译时,大量的令人头疼的母语负迁移问题就出现了。因此,如何让学生规避母语负迁移,就成为提高档案翻译水平的关键问题。下面是通过长期摸索实践总结出的三点规律:
(一)克服语言规律不同产生的母语负迁移
汉语和日语虽然都属于汉藏语系,但其语言规律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并记住两者之间的规律特性。进行档案翻译时,见到日语里的汉字词汇,不要轻易地将这些汉字词汇直接译成汉语,而要认真地考虑一下,这个词是否符合我国的语言规律,是否是我国的常用词汇,是否符合行业用语。决不可轻易套用,以避免语言规律不同而产生母语负迁移。例如:
1.“鬼に金棒”,应该翻译成汉语的“如虎添翼”,而不能直译成“给鬼棒子”。
2.“虻蜂取らず”,应该翻译成汉语的“鸡飞蛋打”,而不能直译成“不弄掉虻蜂的窝”。
3.“袋の鼠”,应该翻译成汉语的“瓮中之鳖”,而不能直译成“袋子中老鼠”。
(二)克服文化思维不同产生的母语负迁移
日语的起源和发展虽然和中华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生活环境的大相径庭,两国的文化和思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在进行档案翻译时,不要轻易选择词典上的第一个词意或常见的意思,一定要充分考虑两国文化的典型差异,既要符合原文的前后含义,也要考虑两国文化的对应问题,以避免文化思维不同产生的母语负迁移。例如:
1.“积迦に说法”,应该翻译成汉语的“班门弄斧”,而不能直译成“给释迦讲法律”。
2.“马の耳念仏”,应该翻译成汉语的“对牛弹琴”,而不能直译成“对着马耳朵念佛”。
3.“秋の扇”,应该翻译成汉语的“打入冷宫”,而不能直译成“秋天的扇子”。
(三)避免忽略应有语境导致的母语负迁移
由于日本深受中国道家文化的影响,推崇“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理念,秉持“沉默是金”、“少说为佳”的信条。这一点恰好吻合了我国民众的审美意识。因此,在日语档案翻译过程中,如果遇到词的省略、句的省略和语法的省略,可以遵照日语原文的风格,不用将省略的部分翻译出来。但是,也不能机械地忠实原文,忽略文字的隐含意义或应有的语境,而导致母语的负迁移。例如:
1.日语的“われわれ消防回具法火事に负けるむんか。”翻译成汉语时,应该翻译成:“我们消防团岂会输给火灾!”。这个句子中的隐含意义一定要翻譯出来,否则译文就不正确。
2.汉语的“公元1898年,满清政府把大连租给了俄罗斯,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人取得了胜利,又从俄罗斯手中取得了大连的租界权。”翻译成日语时,如果直译成:“纪元1898年、满清政府は大连を租界地としロシァにあげた。1904年に日露戟争で日本法膀つた。日本はシアかろ租借榷を取つた。”直译的“あげた”有“自愿、无偿”相与的感觉。而历史上,由于当时的清政府当局的软弱无能,中国是被迫将大连租借给俄罗斯。因此,鉴于当时的历史语境,应该做如下翻译方显恰当:“纪元1898年、清政府はロシアに大连を租借させられたノてしまつた(ロシア清政府に大连を租借させてもらつた)。1904年に日露戟争で日本が腾つた。日本法ロシアから租借榷を取つた。”
从上述例证可以看出,在档案翻译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中日语言规律、文化差异和应有语境,就可以完全避免档案翻译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问题。另外,也要让学生注意日语中的助词、助动词、形式体言、接续助词等在档案翻译中容易引起母语负迁移的因素,在进行档案翻译时,一定不要简单地直译成汉语,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或前后文的意义仔细斟酌翻译,以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发生。
总之,在档案翻译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出和掌握母语与外语的语言规律、文化差异等容易引起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的诱因,引导学生准确利用母语正迁移、规避克服母语负迁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档案翻译的速度和档案翻译的质量。
[责任编辑:马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