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结伴式学习引领英语课堂教学变革
2018-06-04赵莉花
【摘 要】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等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教师重视教学方式的变革,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结伴式英语课堂的特点是在结伴式学习教学主张的引导下,通过结伴时机、结伴对象、结伴形式的创新,变革英语课堂,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结伴式学习;口语表达;跨文化意识;思维品质;英语课堂变革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5-0016-03
【作者简介】赵莉花,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江苏江阴,214421)教导处副主任,一级教师,无锡市教学新秀。
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教师变革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在教与学关系的变化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基于此,笔者在英语课堂上实施结伴式学习,让学生在与不同对象结伴的过程中,实现口语能力的提升;在不同形式的结伴过程中,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磨砺。
一、在互学共学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学会与人交流,表达自我。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仍然停留在单个单词和短小词组单独使用的水平,口头表达能力较弱。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课堂上设置结伴活动,通过与不同对象的结伴,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1. 选择结伴时机。
在课堂上,安排时长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结伴学习活动,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需求。因此,结伴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结伴方式,形成不同的交流形式:
(1)在交流内容相对简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Volunteer的方式,教师提问,学生自由回答,即:师生结伴,在表达与倾听中,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2)在交流内容难易适中的情况下,可以采用Say to oneself的方式,即:与自我结伴,准备充分,然后再表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勇气,增强学科自信心。
(3)在交流内容综合性较强的情况下,可以采用Work in pairs、Group work等全员共同参与的形式,即:生生结伴,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主动参与,充分交流。通过相互合作,共同破解难点;同时,在生生结伴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选择不同结伴的时机,还应注重合理分配时间比例:控制前两种结伴活动的时间,增加第三种结伴活动的时间,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来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充分讨论与交流中发散思维,在合作过程中,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2. 变化结伴对象。
传统意义上的生生结伴活动,基本是同桌结伴,它的优势在于便利、省时省事;弊端则是缺乏新鲜感和挑战。因此,在課堂上,我们应有所创新与突破,可以不定期地采用设置Information gap的方式,即利用“信息沟”或“信息差”,让学生在跨越“信息沟”的过程中,实现表达能力的飞跃。
如:在复习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3 Holiday fun一课时,教师可选取若干篇不同的游记,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发给不同的学生,形成“信息沟”,填入如下表格:
不同学生拥有不同的信息,为了完成表格,学生们主动走下座位,去寻找拥有不同游记的同学,与他们结伴,开展谈话交流,交换讨论,以此获取信息。在与不同伙伴结伴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投入,交际目的顺利达成。
二、在时空突破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课程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了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主体跨文化意识的形成,笔者主张打破结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通课内外学习的隔阂,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线上线下结伴等不同形式,改革完善英语课堂教学。
1.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虽然英语教材中包含很多异国文化,特别是高年级的教材,每单元都有Culture time,但这还远远不够,教师必须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发现教材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人文素材,并以此作为引导,寻找课外素材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师应努力找寻词句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三上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时,遇到了Nice to meet you. 这一句型,可以把Nice to see you. 这一课外句型拓展给学生,让他们知道两者之间的不同用法;教师还应努力挖掘语篇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8 At Christmas时,可以穿插圣诞节的文化小贴士,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西方节日文化,并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可以在课堂上融入原版绘本的学习,让学生从原汁原味的国外绘本中,接触地道的语言和丰富的异国文化,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形成。通过课堂内绘本学习的激趣,逐步发展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实现学习时间上的超越。
2.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网络技术愈加发达,网上资源也愈为丰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先进的网络资源结伴,融合线下和线上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消化与吸收,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可以利用校园文化时间,播放优质的英语原声动画电影。地道的发音,丰富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领略英语国家的礼仪和风俗,感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甚至,学生还可以参与其中:运用英语配音软件,学生在欣赏国外原声电影的同时,也作一回地道的朗读者;可独自配音,也可三两组合,结伴配音。在配音的过程中,体验、理解异国文化。对于特别优秀的配音作品,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渠道分享交流,实现优质资源的线上传播,提升英语学习积极性。
三、在教学改造中提升思维品质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部分班级的学生只会回答较为简单的一般疑问句,对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不知所措,反映出学生思维能力的薄弱。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方式的转变和思维导图的恰当运用来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1. 融合回答与设问。
语言学者普遍认为,开放式问题可以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因此,我们根据文本内容适当地增加开放性问题的比例,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的Cartoon time时,故事最后,长颈鹿的脖子受伤了,Bobby小医生因为个子太矮,只好无奈地说:“Oh no!”此时,就可以追加问题:If you are Bobby, do you have any good ideas to help Giraffe? What is your idea? 以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会给出令人惊叹的奇思妙想。
提升思维品质,不应仅局限在回答问题上,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主动设疑,之后再自己释疑,在 设疑与释疑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如:笔者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3 Holiday fun的Story time时,课文后半部分采用了学生自主提问、自读课文、自主回答的方式,学生运用课文前半部分所学句型,对Mike展开提问,提出的问题丰富而独具意蕴。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新学句型,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恰当地提问。
优质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教师给予学生主动设疑的机会,可以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发问的习惯。在回答和设问的融合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得以磨砺。
2. 融合看图和作图。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教学中,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孕育思维的系统性和独创性。学生不仅要学会“看图”,还要学会“作图”,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锻炼。
关于“看图”,就是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所画的思维导图,理清知识之间的关联,在关系中掌握知识。在教学语篇时,可以借助主线图,帮助学生理清语篇的脉络;在教学语法时,可以借助表格式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自主发现句型特点,学会归纳语法规则;在复习时,可以借助树形图,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在复习一般过去时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梳理知识,生成图1样式的思维导图,在巩固基本语法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的系统性。
关于“作图”,就是学生根据所学,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是自己一人独自完成,也可以是合作结伴一起作图。例如在教学高年段时,每教完一个单元的Story time,就要求学生同桌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概括整个语篇的脉络,并在第二课时以复述形式进行交流展示。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再次梳理所學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在与他人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各自不同的思维特点也能得到相互补充和完善。
结伴式学习主张以“结伴”为主要活动方式开展教学,学生通过与不同的对象结伴、参与不同形式的结伴活动,实现口语表达从“只言片语”到“流畅自然”的转变,实现跨文化意识由“一知半解”向“见多识广”的拓展,促进思维能力由浅层思考到深度学习的提升。结伴式学习给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提升插上一对翅膀,为他们飞向远方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