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PPP项目合同标准化制定研究

2018-06-04姜军李子墨李鹏

商情 2018年15期
关键词:PPP项目

姜军 李子墨 李鹏

【摘要】PPI模式概念是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的,但由于我国政府一直秉持着实用性观点,并将其引申为融资问题的解决工具。PPP项目合同是PPP模式的核心,本文在PPP项目合同的基础上,对PPP项目合同标准化制定进行深入研究,解决PPP项目合同化标准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来相关PPP项目研究人员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PPP项目 合同标准化 制定研究

引言:PPP项目合同标准化制定是通过PPP项目合同的形式进行规范以形成统一适用型文本,其是PPP项目过程中各方主体必须一起遵守的准则依据。因为PPP项目通常投资大、设计主体数量多、时间跨度大,所以必须以规范化、普遍化的体系系统为基础以减少相应的谈判时间,提高交易速度、与各主体间形成共識以应对风险,最终形成标准化的程序形式,为我国PPP项目合同标准化制定方向提供推动作用。

一、PPP项目合同标准化制定研究意义

PPP项目的运行核心就是PPP项目合同,它体现了PPP项目核心主题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约定性,它由整个PPP项目合同结构系统组合而成。但我国当前环境下政府与私人主体间经验十分缺乏,后续大量风险预判不足,这是由PPP项目本身的复杂性、长期性与专业性导致的。所以,需要对文本进行相应规范设置,以发挥对PPP项目合同标准化制定的指引性作用。

PPP项目的合同标准化特质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标准化趋势的权利与义务。虽然PPP项目具有丰富多元化形式,且运营模式各有差异,但在一些重要、基础问题上却大致相同。在签订条约时,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结构条款、合同目标条款以及限制立法条款。另一方面,标准化趋势的解决方法。PPP项目中除了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以外,各主体间的争议解决方法的规范更为重要。

二、PPP项目合同标准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介入方式不明确

PPP项目中的政府地位存在双重属性,它不仅具有公共管理整体项目的主导、监督、管理职能,其还是合同签订的一方主体,与其他主体间存在平等向民事关系。关于政府的主导、监督、管理职能,在标准文本中有着清晰的表述。但政府相关的平等民事条款并未明确规定介入权的范畴。

如,发改委和财政部标准文本中明确具体的对政府主体提出了要求。其中,财政部标准文本中具体阐明了政府介入原则,但对于何种情况下政府介入行为的实施和政府介入需要经过何种程序的相关说明不详。

2.风险分配原则性过强

PPP项目的风行分配原则一直被发改委和财政部两部标准文本所强调着,而PPP项目合同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分配政府与私人主体间的风险,保证两者主体间的合同权利与义务,以达到确实保障PPP项目顺利实行以及物超所值的目的。所以,在设置PPP项目合同条例的时候,合同目的与风险分配原则是需要始终坚持的。承担风险的一方必须具有控制风险的能力,且能够平安转移风险,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最优水准安排。但是,指南虽列举了普遍可见的风险分配安排方式,但其内容并未充分有效的落实于具体环节与条例中。

3.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

发改委和财政部两部标准文本采用的是一般性的争议解决模式来应对项目争端解决机制,例如仲裁和诉讼。但直观来看,仲裁与诉讼这两种方式,特别是诉讼,在实际争议解决的过程中操作难度系数大。

第一,诉讼性质的确认困难。PPP模式下的政府主体具有双重性地位使其在法律中也呈现了双重性质,所以面对政府部门被社会资本主体起诉时。无法判断其诉讼性质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第二,判决后的执行受阻。PPP项目争议有时会牵涉到政府违约等问题,甚至涉及政府政策的规划。

三、PPP项目合同标准化制定完善策略

1.设置政府介入行为规制条款

关于政府介入方式的不明确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法,应该从介入时间、介入条件等方面进行约定,令政府行政权力使用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并使政府主体不能随意变更破坏与PPP项目合同间许下的承诺。此外还需要合理的争议解决机制来作为PPP项目合同的保证,辅以创新型诉讼制度与专业化仲裁评审,才能最大程度上阻止政府行政权力违约情况的发生。

2.设置私人道德风险规制条款

社会利益的驱使下私人主体经常会不拒绝履行PPP项目合同约定,以获得最利于自身的谈判效益。但是,这种行为的出现给PPP项目的顺利实施造成了巨大的阻碍,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过私人个体所预估的利益范畴。面对这种情况,适当设置奖惩机制条例,能够监督私人主体认真完成自己的义务。如工程完成时间、工程质量、工程成本等,如果达到标准要求则给予相应奖励,反之则需要支付违约金或扣除一定的项目报酬,以达到督促私人主体认真完成工程、保证工程质量、减少工程成本的目的。

3.设置争议解决条款

借助权威专业的力量来解决PPP项目争议问题。争议双方自由选择仲裁争议解决程序以及仲裁人员,在相关专业机构的引导下评判解决问题,体现争议问题解决的客观性与可行性。且政府身为项目合同公司的股东之一,使用公司治理方式进行相关争议的解决也是个恰当的方法。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对PPP项目标准文本制定意义、存在问题、解决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虽然PPP项目合同标准化文本制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也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以求为我国PPP项目合同标准化制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清昭,王靖.合同治理在III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门窗,2017,(11):233.

【2】沈希光,黄征.民营资本履约III项目特许经营合同的法律障碍分析【J】.法制与经济,2017,(10):96 -98+101.

猜你喜欢

PPP项目
简述PPP项目全周期会计核算
《物权法》框架下的PPP项目资产权属问题探析
基于风险分摊的PPP项目投资决策与收益分配构建
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ZZXDX光网建设PPP项目风险管控研究
民营施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财务研究
旅游产业PPP项目运作探析
商业银行参与PPP的模式讨论
养老金投资PPP项目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