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的光芒照亮农村
2018-06-04宋卫平
宋卫平
一、让城市的光芒照亮农村
我是在半个月以前,听到上海外环那块地,实际楼面地价要五万多,房价要卖到八万块钱。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非常沉重。(编者注:落笔时,笔者正值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小镇计划”,主要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甚至县城的郊区,上海有可能是首批进驻城市。)
我构思“小鎮”,是因为我相信中国后面三十年的城市建设,大面积的开发将会停止,主要就是城市改造、城市更新。
比如,要在北京五环之内、上海外环之内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问题,是不可能的。但在上海外环之外,上海大概有55%的面积目前属于基本农田、森林、河流、道路,没有开发过,这其中大部分是农村。
农村在过去三十多年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尽管也有一些好的变化,比如说农村里面的主要劳动力全部进城。对年轻人来讲,这一定是好的选择,因为城市里面所能得到的、所能看到的,一定比农村强。正是由于城市的光芒没有照到农村,年轻人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向往城市。
三十多年过去了,大城市光芒耀眼,但是乡村和城镇建设,乏善可陈。现在,我们终于有可能利用城市里面所形成的经济能量——它的外溢可以带动周边城镇和乡村的兴起,这是今后三十年一个最理想的可能。
依靠城市,或许可以找到一种非常巧妙的能量转换。比如说市民为了更好的居住环境,愿意从城里出来。
我们的绿城·乌镇雅园,那是一个“上海村”,上海人到那边一个小时,现在构成了里面的一个居住主体。虽然上海有外滩、有静安,但是乌镇雅园里面会有一种新的生活。它是“小镇计划”的一个实践,一个雏形。
如果有能力的话,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可以把周边的乡村和农业,用科技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带动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模样。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和设计,大概会在近期陆陆续续地推出。但是,现在看到上海外环的地价变成四五万,我就很着急,我怕在上海周边找不到地来做“小镇”了。
二、理想中的小镇是什么模样
我们构想的小镇模式是:大概120万平方米的建筑,其中90万平方米是居住面积,居住主体部分是城里人,2/3或3/4是城里溢出来的中产阶级。比如说五六十岁,他们带着他们的孙辈,住到小镇上来。
这个小镇上,有两个教育系统:一个是0—16岁的,就是到初中的教育活动;另外一个是60—120岁的,老人家在里面继续学习。小镇里面会有健康管理系统、医疗诊断和康复系统,有日常生活所需的商业活动。
我想一个标准的小镇,应该有三个酒馆,一个是红酒馆,一个是啤酒馆,一个是米酒馆;可能会有几个茶室和几个风味餐厅;会有一到两个书店,然后可能会有几间电影放映厅;会有几个广场,会有一些水面,会有一些湖畔,会有小的教堂。
这些小镇,它的主要居民来自于离它不远的一线二线城市,他们在城里面已经烦了,反而会更向往小镇里面亲切、自如的生活,况且生活成本也不高。
三、用五到十年去探索
我们构想的“小镇”,是一个平方公里要开发建设,然后带动三个平方公里或者是五个平方公里的农业改造,然后做成一个三万人的小镇,构成农业科技在农村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试图做到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和平衡。
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化的农业,把当地的农民留下来,成为现代农业工人。他们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我作为一个房地产商人,不算成功,不算失败,无谓成败,过去这二十多年,绿城大概卖了5000亿元的房子。那么,我把我在这个行业里面的所思所感,加上我那么多年读的书,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我把它变成五到十个我理想中的小镇,这是我想做的事。
关于小镇里面的种种,很难用一个讲故事的方式说给大家听,但是我希望三到五年以内,有一些基本的形。我们已经有一些准备,比如说教育和医疗上的准备,我们大概已经做了十几年。从目前来看,从传统房地产行业转过来做小镇,我们的条件是最好的。
对于我们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十年做完一个小镇。我自己在去养老院以前,大概还能做到五到十年的时间,所以我希望五到十年里面,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探索,看看能不能带动中国新一轮的农村改造。
四、“理想小镇”为何与众不同
我们房地产商群体中,能做小镇的也是有的,但那主要是大盘概念,没有真正当作一个小镇。
小镇是一个生命体,小镇是一个有机的结构。我1982年大学毕业,工作分配到舟山,舟山有两个县城,一个叫定海,一个叫沈家门。当时它们的人口是四五万人,那就是一个小镇。这个小镇里面什么都有,有电影院、五金店、百货商场、烟酒糖,有中医院、人民医院,还有小学两三个、幼儿园有好几个,加之政府管理系统有一大堆。
我最近也在研究,中国的县城是小镇主要的覆盖面和载体。他们问,如果你做一个三万人的小镇,是不是得有一千人的管理体系?你如何在这样的社会结构里面重新设定,就是说你三万人从哪里来,然后里面的众筹、共建、自治、分享,怎么样构成一个新的组织形态?政府派来的机构,办公室在哪里?甚至,要不要通过一个小镇的公约,来规定好这个小镇对乞讨者的姿态?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小镇里面都会碰到,会碰到非常有趣的问题。那么,就一个一个去解决它,这个毫无疑问是一个桃花源式的思考。对一般人来讲,这只能是说说而已,但是我相信我是做得到这一点的。在中国房地产商中,如果我和我的团队做不成小镇,那中国就没人做出来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