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中主要问题及成因
2018-06-03潘素元
潘素元
【摘要】中学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情况在很多程度上中学体育教育质量。因此,对中学体育课程标准实施困境进行研究非常必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结合专家访谈法对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找准问题所在,针对问题提出推动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困境;实施
1 体育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被扭曲
体育新课程标准强调体育教学是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的。学生是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与教师在互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平等对话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然而,新课程标准实验下的一些体育课堂却出现了强调“讨论式”,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体育教师把课堂主动权彻底交给学生,这就把过去的师生关系完全颠倒,学生为主,教师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师生关系被扭曲。
1.2 教师教学手段的不合理的应用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无可非议,但这毕竟是一种教学手段,必须要为目标和内容服务。无论采用何种教育手段,都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定,任何手段的都有使用范围的限制。如果在体育教学中生硬地用现代化多媒体录像来代替教师的示范,思想上过分倚重多媒体技术,就很容易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体育毕竟是以身体动作为基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体系中就有知道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体育技术、技能,丰富体育之,(语句不通顺)培养情感,反战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终身体育能力。体育教学必须依靠师生的互动而不是多媒体仪器冰冷的示范,没有师生的互动交流,就没有学生身体活动的反馈,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知不足,也就不能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
1.3 教学评价可操作性难度增加
体育课程标准评价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状态,强调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主张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度,还有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但由于学习态度、情意与合作精神这三个方面的定性评价很难具体量化,因此,体育教师对学习评价陷入两难选择的境地。一方面对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该占多大比例难以把握,另一
方面过程评价、自我评价等含定性评价的成分难以量化。可见,新课标虽然重视了过程评价,但其却让体育教师评价学生的可操作性难度增加。如果体育教师不能够适应新课标所提出的新要求,运用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不良后果。
2 体育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内因——《体育(与健康)課程标准》本身的不完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了将学生体育的兴趣升华为对体育课的兴趣,提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主张,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体育教学,从而更加吸引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这本身抓住了体育教学中的主要矛盾,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高等院校体育课改的成功经验,直接把高等学校的课改经验嫁接到一线体育教育,没有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设施和现有的教育制度做充分的调查,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仍有些许不完善的地方。
此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缺乏必要的规定性,对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给了一个框架,并大大增加了选修教材的比例,如此一来,体育教学的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冲击。最后,教学评价的复杂化导致体育教师工作量加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层次的目标,各目标有分解了许多子目标,围绕目标的考核,在内容上有技能、体能、学习态度、心理行为的评价;在方法上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还有家长评价。由于目标主次不分,且多为定性目标,评价又为多元化评价,使得评价难度加大,评价是主观成分加重,评价的尺度也难以掌握,因此缺乏可比性。
2.2 外因——教师能力素质发展滞后与大环境的应试教育模式
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可以折射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蕴含的基本理念中不难发现,新世纪基础体育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教师自由确定教学内容,这无疑需要体育教师的有较强的能力和专业素质才能达到新课标的内在要求。走访中我们发现,目前,城乡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之间还是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的。有的学校出现相同专长教师扎堆的问题,而有的学校却因师资缺乏而出现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偏少的情况,还有的基层体育教师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才可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此外,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也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只是纸上谈兵。
目前,衡量我国中小学办学水平和对教师执教能力的评价手段仍很单一,其根源在于仍然存在的以中高考为尊的应试教育理念。在此种大环境下,学校和教师在实施各科的课改时,都面临着既不能应试教育又不得不重拾应试教育法杖的尴尬局面。体育作为传统的弱势科目,课改对教师数量、场地、经费的需求增加,使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支持趋于减弱。
参考文献:
[1]汪晓赞,季浏,金燕.我国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31(6):62-67
[2]赵丽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16(1):48-50
[3]侯广斌.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