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亲自然”课程 深化幼儿实践体验

2018-06-03丁小琴

江西教育C 2018年4期
关键词:班本青菜种子

丁小琴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是一种以“亲自然”体验为核心,以“班级”为课程实施载体的课程。“亲自然”课程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个性化、自主性特点,它顺应幼儿生命生长方向,活力四射、魅力无穷。通过“亲自然”课程建设,努力让幼儿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培育幼儿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培养幼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

一、唤醒幼儿“亲自然”乐趣,萌发班本课程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教师要唤醒孩子“亲自然”乐趣,让幼儿充分感知、探索、认知自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打开幼儿向自然学习的通道,让幼儿亲近自然,形成保护自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大自然蕴藏着许多探索素材,教师要善于捕捉、发掘。如笔者班上一位幼儿从家中带来了青菜,刚刚栽种下去一两天,青菜耷拉着脑袋。笔者用手机拍下青菜的生长照片,并和孩子们展开讨论:“青菜发生了什么事情?青菜需要我们干什么?什么时候浇水比较适宜?”孩子们展开了热烈交流,有孩子认为:“青菜被太阳晒蔫了。”有孩子认为:“青菜缺少水分。”大家商量着,孩子的责任感被激发了,通过讨论交流,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了值日表,在值日表中明确了由谁浇水、怎样浇水、浇多少水等。

在孩子们定期照看植物后,还为幼儿在班级黑板报上开辟了“我和植物交朋友”的主题栏目,记录孩子们的想法、做法。课程因为有了孩子的主动参与而充满勃勃生机,孩子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观察、合作、探索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培植幼儿“亲自然”情感,生长班本课程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对幼儿进行最基本的教育其实是自然本身,自然界存在无限的空间,孩子的情感在自然中能够稳定发展。”在幼儿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赋予幼儿“亲自然”时空,带领幼儿去體验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让幼儿对自然保持一种积极探索态度,培植幼儿“亲自然”情感,让幼儿与自然建立良好关系。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指引者,更是幼儿最好的玩伴。

拓展“亲自然”的班本课程,不仅仅需要组织幼儿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亲自然”课程资源相机渗透、开发。如笔者在春天组织幼儿到室外踏青,让幼儿感受春天的气息。在美术课上,组织幼儿到室外写生,让幼儿在自然中寻找画画的灵感,同时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废弃材料进行装饰,利用豆子、大米、玉米等粮食资源,创作大量的种子粘贴画,用植物的叶子、南瓜等制作装饰品等。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幼儿审美眼光,让幼儿感受自然之美。

“亲自然”课程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情境,孩子们从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田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在“亲自然”班本课程浸润中,除了对幼儿进行认知教育以外,还可以对幼儿进行艺术、社会、健康和环保等方面的教育。教师应充分发掘自然的诸种教育功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态环境教育。

三、提升幼儿“亲自然”的经验,深化班本课程

“亲自然”课程对幼儿体魄、人格、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力等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幼儿在“亲自然”过程中积淀的经验,以此深化课程建设。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幼儿具有与自然直接交流的能力。幼儿面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如一片叶子、一粒石子、飞鸟爬虫等,都会与之言语,都会赋予它们意识和情感。教师要提升幼儿的“亲自然”经验,这些经验比教师的说教更深刻、更持久。如在“亲自然”课程教学中,幼儿能够根据经验主动地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能够在家长的陪伴下展开“亲子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研究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并能将种子发芽和种子生长的条件展开对比。正是由于幼儿形成了“研究自然”的经验、习惯,使得“亲自然”课程向纵深推进。孩子们在研究中没有任何紧张和压力感,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体验,释放出幼儿的探究潜质,显现出幼儿天然、纯真、幸福的状态。

在“亲自然”课程实践中,幼儿认识了自然天地的广阔,感受、体验到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意志力等学习品质都得到了深入发展,这是大自然对幼儿的馈赠。

“亲自然”课程是全面、整合的课程,是注重幼儿生命体验的课程。在“亲自然”课程中,幼儿可观鸡羊,可赏花草……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营建安全、温暖、互动、富于理解和激励的学习情境,让幼儿尽享自然的润泽,让幼儿在自然中努力追寻诗意、追寻灵感、追寻梦想。

猜你喜欢

班本青菜种子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青菜新品种介绍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种青菜
桃种子
拔青菜啦
一棵青菜
可怜的种子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