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2018-06-03李文华张建安
李文华 张建安
汉川市在大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建设中提出了《农村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研究课题,一是力图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推动全市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二是为全面推进小组合作,打造“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生本课堂模式”(汉川教育系统称之为高效课堂)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三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达到转变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進学校内涵发展。
农村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在汉川市3所普通高中、8所初中、15所小学于2014年进行试点推进与实验研究。
课题组提出的研究假设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实现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让课堂生动、生机、高效,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让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成为汉川基础教育特色。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形成小组建设的基本策略
通过实验研究“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最大化。通常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为宜。
合作任务由4人组成,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担负起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即各司其职。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还规定了组内成员适当时候可互换角色,承担不同的学习责任。
2.改善教与学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予教与学新的定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真正做到了为“学”服务,践行了“教学做合一”“教学相长”等一系列的教学思想。
3.提升学生学业发展水平
课题实施初期,课题研究曾遇到困难。一是教师对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对教学质量的担忧,二是优秀的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抵触;有责任心的教师担心在小组学习中学困生会更加沉默;三是热心的家长反对孩子帮助别的孩子;四是一部分人认为实验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然而根据孝感市教科院发布的统计数据看,近几年来,我市高考质量稳步提升,一本、本科上线人数稳中有升。2016年市教育局荣获“孝感市高考质量优胜奖”。数据告诉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稳中有升。
4.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供舞台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有益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因此,在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在不断提升。
5.推进提高教师的教学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的推动下,一大批教师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外出跟岗、专题研讨等一系列的培训、研究提升活动,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6.确定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课题组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三点共识:一是新模式不可抛弃传统,应取其可取之处,弃其糟粕。二是新模式要真正践行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能只挂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师生的教学行为上。三是新模式不是固化的,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年龄特点形成若干“变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的教学模式称为“433”模式,课堂分为四个模块,即导入新课、获取新知、巩固练习、梳理与拓展;分别采用三种教学行为即学生自学、交流、展示,教师精讲、巧拨、妙评。
7.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如火如荼时,课题实验进入了瓶颈期:学生层面,优生仍然站在舞台中央;教师层面,不敢讲与“满堂灌”仍然共存于不同的课堂;课堂层面,热闹的课堂依然无法掩盖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辅助层面,“班班通”牵着教师走,让他们放不开手和脚。我们不禁反思:“真正的全员参与的学习活动究竟有没有发生?”通过联片教研、课堂诊断、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我们探讨了一系列困扰教师们的问题,达成了共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
(1)小组合作学习的频次1~2次为宜。随着实验的推进,我们意识到课堂上合作的频次过多将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单从时间上来核算,一次合作学习活动,在四人小组中展开,先要进行充足地自学(小组成员要进行学习分工),再进行全员交流,时间至少需要5~8分钟,还有汇报展示,也需要安排展示时间。
因此,一个完整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和空间。一节课只有短暂的40分钟或45分钟,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最大化。
(2)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预习开始。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度。我们探讨学生如何开展预习。
首先要解决学生怎么预习的问题,那就是明确预习任务和预习方法。语文学科在原有读、标、圈的基础上,增设新的内容,推行语文预习七步法(读、标、圈、思、疑、批、查),各年段通用,但要求和达到的目标有所不同。
随着课题实验的推进,教师开始正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尝试推行数学预习三步法(说收获、写疑惑、尝试做),收到了一定效果。
其次是解决留守生没有家长督促的问题。通过调查,大致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自主管理,有三分之一的家长可以协助督促。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将这一部分学生放在小组里进行互助学习,通过优生的影响与指导、教师的监督与反馈,逐步形成自我预习的习惯与能力。
(3)小组合作的时机要做好预设。如何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根据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定好恰当的合作点。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为合作而合作的问题,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探讨重难点时。重难点的确立可以从教参中获取,可以在教材中寻求,重难点的取舍要预设学生的学情合理取舍。
如教师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面临三个合作点的取舍:第一个是新知获取环节,学生学习例题中的三个百分数。第二个是巩固练习环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展示。第三个比较百分数和分数,这是难点。课堂整体呈现不错,三个合作点環环相扣。经过讨论,舍弃第三个比较环节,改为独立思考、汇报展示。这样就给足了前两个合作学习环节的时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的力量,共同探究,突出重点。
在巩固新知时。 例如,英语学科的操练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以使“教学相长”。
在实验验证时。例如,科学学科中,教师提出问题、假设结果,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常常用到。学生通过分析试验的结果发现、探究、总结规律,需要依靠学习小组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挖掘集体潜能,共同解决学习的问题。
在实施竞争、表演时?。体育学科是经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科。教师常常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组练习、互助游戏,达到传授知识与练习、合作相结合的目的。音乐学科中的表演唱环节一般采用分组分工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中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
在设计、创编时。在美术学科中,在独立设计创编活动前,一般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小组内成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为独立完成设计做好准备。
(4)提升学生参与的均衡度要抓住三点。一是教师分层设计问题驱动。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任务与问题根据难易程度分类,有针对性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参与状态。二是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人人发言。在小组建设中,培训小组长是关键。三是鼓励学困生做到“会说就先说,不会说学着说”。我们相信,长此以往会成习惯,天长日久地训练与积累一定能看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5)减少合作学习之间的干扰要做到“三控”。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时相互间干扰最大的是声音干扰。抗干扰要做到:一是控制小组交流方式,原地就座,侧转方向即可。二是控制鼓掌的次数,引入多样化的激励方式。三是控制小组交流时的音量。要求小组成员交流时要小声,以对方能听得见的音量为宜。全班交流时要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都听到。
其次是学生违规行为的干扰。在学习活动中,同学做小动作、讲小话等都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的效度。因此规范学生合作学习的行为,防止对他人造成影响。
8.倡导务实的评价方式
为了推进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生本课堂,课题组根据汉川市教育的实际,快速让孩子们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适应新的教学策略,引进课堂教与学评价。
评价办法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个体与学习合作小组系统的收集信息(积极讨论、勇于质疑、学习进步、行为习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激励、引导、诊断、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成为达到效益最大化一种辅助手段。
评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至于评价的具体内容,课题组认为应该根据校情、班情确定,这样易于提升针对性。评价主体以双主体形式体现(教师、学生)。评价方法采用一日一统计、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奖励、一学期一推优。评价模式倡导百花齐放,课题组目前认为,在激发孩子学习热情、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方面,目前应以晋级评价为主。
综上所述,在相对完整的的评价体系面前,我们追寻的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是广泛的,所以我们运用以数量和描述相结合的形式来表示评价结果,这个方法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突破。
(作者单位:汉川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