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

2018-06-03涂云峰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后进生德育

涂云峰

摘要:后进生,俗名“差生”。执教一个班级,老师总会碰到一部分“后进生”。他们要么学习差,要么行为差,要么态度差,如此总总,总是让教师头痛不已。但是后进生是人,不是产品,不能当成次品或废品再回炉。教师转化一个后进生,实际上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善举,是给同样头疼的父母雪中送炭。本文从班主任对后进生在情感、道德、学科知识等方面的转化提出了一些操作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班主任;后进生;德育;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73-01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 (多动症)等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那么,如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尽善尽美地转化差生呢?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后进生

后进生因为各方面表现较差,常常在班级中遭人白眼。他们在同伴们中,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更是觉得自愧。每天在课堂上,看着别人高举的双手,其实他们也渴望能像优生一样,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同学们或多或少的赞美的眼光。而我们往往忽略他们。所以我们应该去感受他们,了解他们,熟知他们,你的学生在想什么,希望做什么,爱好干什么,你都要心中有数。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他们的内心需求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教师,无论在教学中或是管理中,很有必要换位思考一下,要站在他们的位置上换位思考,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要明白,学生是怎样看待老师的所作所为的,学生是怎样认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的,学生是怎样议论他人的,感觉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进而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学生。用尊重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是做好转化工作的第一步。

二、思想感化和教化

自我意识突出,公德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意识,自律能力较差,心理素质脆弱,知行不统一等是大多数后进生的通病。

老师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说话心平气和,学生也显得彬彬有礼,教师粗声大气,学生事情也多,麻烦也多。气氛好的班级,教师教学顺利,教学效果也易见。班级气氛不好,学生问题多,教学不见效果。可见,一个良好心理状况的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之大。现在,学校的工作也是多样繁杂,给我们的班主任和教师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许多教师也有心理健康问题。所以,班主任和教师要不断注意心理健康问题,学会自我排解压力,调节自我的情绪。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拥有心理健康。

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对职教学生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比较崇信的人对其评价的基础上。师长尤其是教师往往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一般就要好一些,从而对其取得成功的自信也相对就要强一些。相反,如果所获得的评价多是消极、否定的,则他们的自我形象相对就要差一些。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到师长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心。在一般情况下,即使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如果经常受到各方的消极评价,久而久之也会动摇甚至丧失其自信心。要保证教育获得成功,要使差生获得坚强的自信心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多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取得的点滴进步,以点燃心中的奋斗之火,使这些“差生”感到“我还行”,“我还有希望”。当然,有时对差生做适当的批评也是可以和必要的,但千万不要用贬抑、否定的话语,更不可责骂差生是“傻瓜”、“笨蛋”、“不可救药”。

帮助差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发现自身的长处。自信心建立在充分估价自己的基础上,认识不到自身拥有的潜力或低估自己都不利于自信心的确立。要增强差生的自信心,必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可能性,教师要帮助差生学会善于分析自己遗传素质的长处和短处。同时,考虑到职教的基础性质,在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及早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用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形成顽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实际上后进生中也有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只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遵循教育原则,并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就同样可以将他们培养成品学兼优的人才。

三、 培养兴趣、改进学习方法

古今中外,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科学家丁肇中用6年时间读完了别人10年的课程,最后终于发现了“J粒子”,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学金的华人。记者问他:“你如此刻苦读书,不觉得很苦很累吗?”他回答:“不,不,不,一点儿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有兴趣。对后进生来说,改进学习方法是提高成绩的关键。班主任需要给他们一些更基础的方法,待做好后再提进一步要求。并且还应该时常督促。比如如何用好课本,解题的常规思路,如何总结和归纳等。

总之,对他们不离不弃,怀抱希望。才能让更多的后进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后进生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对待后进生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