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标识,培养幼儿物品归整能力的“指南针”
2018-06-02张巧敏
摘 要:井然有序地管理自己的物品是个体必备的生活能力之一。事实上,幼儿良好的物品管理能力正就是个体井然有序地管理自己物品能力的雏形。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物品管理能力,能够为幼儿在未来井然有序地管理自己的物品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作者将以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论述巧用形状各异、醒目有趣的“生动”标识培养幼儿物品管理能力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幼儿物品;图文标识;归类摆放;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19
作者简介:张巧敏(1974—),女,福建南靖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场景:要画画了,幼儿找不到自己的彩笔,教师手忙脚乱地帮助幼儿找彩笔;要喝水了,幼儿找不到自己的水杯,幼儿就会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询问:“老师,哪个水杯是我的呀?”要睡觉了,幼儿把鞋子随手一扔,在起床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鞋子……这些场景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屡见不鲜。在这样的场景之中,虽然教师会忙得不可开交,但是这些现状得不到明显改观。
其实上,我们仔细审视这些现状,不难发现,之所以会发生这些情景,是因为幼儿缺乏管理自己物品的能力,即幼儿物品归整能力欠缺。窃以为,教师可以运用图案、符号和数字等“生动”标识培养幼儿的物品归整能力。
一、“生动”标识,幼儿准确归類物品的“指南针”
幼儿观察事物的视角和成人是不同的。比如,在观察一个水杯的时候,大部分成人可能只会去观察水杯的外形、质地等,而对于水杯上面的一些图案等可能不太留意。但幼儿就不同了,他们会细心地去观察水杯上的每一处细节,包括各种图案等。基于幼儿的这种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在幼儿的物品上面贴上不同的图案等作为标识,让幼儿借助这些标识去准确地对物品归类,以此培养幼儿管理物品的能力。
如果让幼儿运用成人的思维去准确归类物品,幼儿就会显得无所适从。幼儿教师别出心裁地在幼儿的物品上面贴上各种“生动”标识,能够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幼儿对物品进行归类的能力。由此可见,“生动”标识是幼儿准确归类物品的“指南针”。
二、“生动”标识,幼儿整齐摆放物品的“指南针”
让幼儿学会整齐地摆放物品是培养幼儿物品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幼儿整齐地摆放物品,一些教师费尽口舌、反复说教,但是效果微乎其微。面对幼儿乱七八糟摆放的物品,幼儿教师不得不亲自动手去整理。这样一来,不仅加重了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幼儿管理物品的能力也始终会在原地徘徊,得不到丝毫发展。基于此,幼儿教师可以用幼儿喜闻乐见的一些图案等作为标识引导幼儿整齐地摆放物品,以此减轻自身的工作负担,培养幼儿的物品管理能力。
在每次喝完水之后,部分幼儿总是会把水杯乱七八糟地摆放。为了引导幼儿整齐地摆放水杯,教师可以在每个水杯的杯把上面贴一个五角星,并且在放置水杯的地方也放一个五角星。这样一来,幼儿在放置水杯的时候,只要把两个五角星对齐,水杯也就摆放整齐了。
在醒目有趣标识的引导下,幼儿的物品摆放得整齐有序,幼儿的物品管理能力也逐渐得到有效培养。由此可见,“生动”标识是幼儿整齐摆放物品的“指南针”。
三、“生动”标识,幼儿区分物品归属的“指南针”
幼儿园的一些物品是不能够共用的,因为共用极易造成幼儿互相传染疾病。尤其是在流感高发期,共用物品非常容易造成幼儿之间相互传染。因此,幼儿园教师要让幼儿准确区分物品的归属,即要让幼儿知道,哪些物品是自己的,哪些物品是别人的。基于幼儿对图案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幼儿的物品上面贴上幼儿喜爱的图案。通过对这些图案标识,幼儿就能够清晰准确地区分物品的归属;幼儿能够清晰地区分物品的归属之后,就会准确取用与放置自己的物品。
为了提示幼儿准确区分物品的归属,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彩笔盒上面贴上自己画的一些画作。这样一来,幼儿就可以在使用物品的时候准确地取用了。当然,幼儿教师也可以在幼儿的物品上面张贴一些幼儿的大头贴,利用这些大头贴准确区分物品的归属。
教师用幼儿感兴趣的标识提示幼儿区分物品的归属,不仅能够避免幼儿共用物品带来的危害,还能够切实培养幼儿的物品管理能力。由此可见,“生动”标识是幼儿区分物品归属的“指南针”。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要凭借幼儿对形状各异、趣味盎然的“生动”标识的浓厚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物品归整能力,让“生动”标识成为培养幼儿物品归整能力的“指南针”。
参考文献:
[1]孙彩霞.培养幼儿物品管理的能力[J].福建教育,2013(Z3):70-72.
[2]李 萍.幼儿园物品的精细化管理[J].山西教育(幼教版),2015(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