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2018-06-02康宁

中国教师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育课异性爱情

康宁

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它的专业性与独特性,强调过程的开放性,学生的参与性,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关注认知观点的生成性与多元化。与其他常规课程相比,心理健康教育课没有国家课程标准,缺少权威、统一的教材,因此课堂评价颇有些百家争鸣的味道。笔者以《你好,爱好!》一课的设计教学为例,谈一谈对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思考与认识。

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标准

不管是什么学科,评价一堂课好坏与否,首先,要看它是否完整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指挥棒,教学过程要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一堂课无论多么精彩,如果不能达成教学目标,就不能算一堂好课。其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如何,学生是否获得了真实、深刻的体验,教学能否促进学生的改变与成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重活动的全员参与,重活动的情感体验,重活动的师生平等对话。最后,教师的人格是否完整、丰满。它决定了教师能否创造平等、包容、理解、开放、温暖、成长的课堂。

二、如何设计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国家课程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遇到的最大的机遇与挑战:依据什么来设计、设计什么、设计到什么程度。这一方面给予教师充分的设计空间和自由,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如履薄冰,万般谨慎。

1.理论依据

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索理论依据。第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及解读。《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途径与方法等作了科学规定。例如,针对高中生的异性交往问题,《纲要》中提到:高中年级要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以“你好,爱情!”为主题的异性交往主题心理课,教导学生正确对待同异性的交往。第二,相关专题、主题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仍是高中生的异性交往问题,进行课程设计时笔者参考了爱情的心理学定义、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原色理论等理论方法。第三,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异性间相互吸引,喜欢与异性接触与交往,这是高中生正常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应引导高中生深化人际间的情感体验,采用恰当的人际交往方式,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2.学情分析

在寻找到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后,我们就要把目光转向学生:我们面临的是一群怎样的学生,他们对某一问题的需要是什么,现有的能力、态度、认知水平是什么,理想的目标、水平是什么、怎么来实现。掌握了这些资料,才能让我们的心理课堂鲜活起来,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学情分析包括两部分:第一,普遍的抽象的学情,即学生所处年龄段的一般心理规律与特点,以及在某一领域的发展水平与规律。《你好,爱情!》一课普遍的学情是当前高中生谈恋爱的现象较为普遍,谈恋爱的动机复杂,不能准确理解爱情的含义,爱情观具有盲目性与偏激性。第二,具体的当下的学情,即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特点,可通过一系列问卷调查、座谈与长期的观察、经验总结获得。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学生曾经谈过或正在恋爱的人数超过了全部学生的一半,而恋爱动机的前两位分别是:把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好感等同于爱情,比例为42.08%;为缓解青春期焦虑,减少心理压力,寻找安全感,比例为37.53%。

3.教学目标

在分析完学情后,教学目标的设置就顺理成章了。教学目标的设置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达到应有水平或理想水平。笔者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亲身体验,结合心理学实验,理解“心动”与“爱情”的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初步理解爱情的内涵;通过观念交流碰撞、自我反思,不断整合、完善自己的爱情观。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以活动为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全体参与,并从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设置层层递进的探究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难点突破,力求真正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中,笔者在“心动与爱情”环节设计了“亲密接触”活动体验:在学生进入教室时,给每人发一张写有数字的便笺纸,对应数字的男女生一组,双眼对视,握手或拥抱,互相说“你好,很高兴与你一起探讨爱情!”学生通过随机男女组合的活动,体验与异性亲密接触时紧张心跳的感觉,获得鲜活的深刻的情绪体验。这一体验也再次印证了心理学家阿瑟·阿伦经典的“吊桥效应”,用科学实验告诉学生:心动不等于爱情,不要把与异性相处时紧张心跳等同于爱情,不要把异性间相互吸引、好感等同于爱情。该环节的设计紧密围绕“爱情的含义”这一重点,同时也紧扣教学目标“理解心动与爱情的

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环节、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开放的、创生的。异性交往话题神秘而敏感,加上高中生“文饰性”的情感表达特点,在公众场合,能否自由地表达、分享真实的感受与观点,始终是本课的巨大挑战。为此,笔者设計了“爱情披萨DIY”活动。第一轮制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爱情披萨”,所有被认为是爱情的元素都可以作为原料,有的小组选择了十几种“原料”。第二轮制作,要求每个小组只保留三种“原料”,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爱情内涵,保留更有价值的爱情内涵。借助“爱情披萨”,小组集体展示,学生可以充分表达、交流自己对爱情的理解,让不同的观点与思想交流碰撞,在脑力激荡的过程生成大量的新鲜的资源。

三、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提升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真实、开放、生动,对心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心理教师需要不断夯实专业功底、提升心理素养。心理教师的功底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如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确定课程主题;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结合具体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精心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设计心理活动;灵活把握、调控课堂动态能力与学生思维状态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对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日积月累、养深积厚与对心理科学前沿的持续追踪关注。

心理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培养灵活把握、调控课堂动态的能力与学生思维状态的能力。课堂上要保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敏锐性,提高信息获取、加工能力,对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时性对话做出有效的反馈。在开放、真实的课堂上,教师能够灵活把握、调控课堂动态,处理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鲜活资源,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自我升华显得尤其

珍贵。

一位好的心理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灵魂。心理教师应不断夯实心理学基础,注重心理理论发展与应用的积累,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紧紧围绕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设计学生喜欢的课程,并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提高调控课堂动态能力与把握学生思维、情绪情感实时变化的能力,做到师生交融,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真正变为洗涤心灵、共同成长的舞台。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教育课异性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异性齿轮大赏
省长上了一堂“教育课”
你有让异性心动的本领吗
外教新词堂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你善于结交异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