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的态度调查研究
2018-06-02龙雪娜何琴
龙雪娜 何琴
摘 要:幼儿园开展民族文化课程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作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主体,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直接影响。文章作者基于此,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幼儿教师对民族文化课程的态度进行了描述性研究。
关键词:民族文化;课程資源开发;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15
课题项目:2016年四川省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项目“凉山彝族自治州0—3岁儿童家长对早期教育认知现状调查——以西昌市为例”(SCLS16019);2017年四川省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民族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YZWH1718)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龙雪娜(1988—),女,彝族,四川西昌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教育、教师教育;
何 琴(1994—),女,四川广安人,成都师范学院心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一、我国民族地区课程资源开发背景和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幼儿的生活建立关联,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开发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课程[1]。我国地域广阔,呈现出地域生态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特质,因此需要各地区和学校根据当地的文化生态等实际情况,在国家的教育理念下进行校本化实施,开展适合的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少数民族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现代主流文化正以各种方式改变着少数民族固有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在文化变迁之中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加入教育的介入与干预,从而传承、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具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课程是文化的重要媒介,此外,根据教育人类学家研究表明,教育中的文化不连续性会造成幼儿出现文化适应困难,这将不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2]。因此,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对于幼儿教育意义重大。
在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师是其关键和主体,幼儿教师的态度、素质能力等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质量。民族地区幼儿园在高效开发与利用民族文化课程资源时首先要了解教师的态度和能力。
二、幼儿教师对民族文化课程态度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由于人力、物力等原因导致样本量偏少,但是为了保证结论的通则性,采取了分层结合和整群抽样策略,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17个市县的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实发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10份。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二是问卷的主体部分。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表1)
(二)幼儿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态度现状分析
在调查幼儿教师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态度中,主要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情况和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三个方面着手。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阐述。
1.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情况分析
(1)教师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在民族地区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首先必须了解当地民族文化。由表2可知,在所调查的教师中,只有10.16%的教师非常了解当地民族文化,大部分教师对当地的民族文化了解程度一般,这将不利于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
(2)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认识。在调查中发现,基本所有教师认为是有必要开发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由表3可知,教师认识到了课程对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促进幼儿的发展认识还不够。
(3)教师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认识。由表4可知,大部分教师都清楚自己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同时,领导和专家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领导和专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4)教师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认识。在问题“教材是否是唯一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来源?”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29.95%)认为教材是唯一的来源,教师应该形成以幼儿为主体,综合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的思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理解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
从表5可知,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认为风土人文资源和物力资源是主要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相比较来说,对于自然资源的认同较低,说明教师对民族文化的课程资源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对自然生态的教育意义认识不够。
2.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现状分析
(1)教师所在幼儿园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情况。在问题“教师所在幼儿园是否制定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方案?”只有27.81%的教师肯定幼儿园制订了相关的方案。
从表6可知,在问题“您所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使用民族文化资源的占比如何?”的回答中,“一般”和“较少”两项居多,共241人,共占77.74%。
由以上两个问题可知,大部分幼儿园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重视不够,一半的幼儿园目前还没有制订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案,而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也很少使用民族文化课程资源。
(2)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较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只有2.26%和10.65%的教师比较常利用,有49.03%的教师几乎没利用过民族文化资源,这与幼儿园对民族文化资源利用程度趋于一致。幼儿园的规划及领导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幼儿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态度。
(3)教师经常利用的课程资源。由表7可知,有48.06%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的课程资源为教材,居各种课程资源的首位,其次是网络资源和地域性资源。这说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有了进一步拓展,综合地利用了其他课程资源。同时,也说明教材是教师比较喜爱的一种资源方式,因此相关专家可以开发民族文化课程的教材供教师教学所参考和使用。
(4)教师培训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培训有利于教师在开发民族文化课程时更专业化。在“您认为有必要对教师进行民族文化方面的培训吗?”问题中,有81.9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对教师进行民族文化的培训。然而在实际中,教师很少参加相关的培训。调查显示,41.71%的教师从未参加过民族文化课程方面的培训,35.29%的教师极少参加民族文化课程的培训。在“如果有机会,您愿意继续参加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培训吗? ”调查中,有82.89%的教师很愿意参加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培训。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教师对于民族文化课程资源有较高的意向参与,但是缺少机会。
3.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评价及反思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不仅可以提高其课程实施的质量,而且可以促进专业发展。调查研究表明,仅19.79%的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文化课程教学效果会进行反思和改进;49.2%的教师偶尔对自己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改进。因此,我们要引导教师自主评价及反思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效果刻不容缓。
三、提出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建议
民族地区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仅具有其他地区课程资源开发所有的普遍性问题,还具有特殊性问题,主要突出的有:
(1)教师相关的专业能力较低。幼儿教师对开发民族课程资源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较低,因此其会出现对资源认识的局限性。一方面选择教学资源时,教师应该综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丰富教学课程,另外,应该帮助教师多开发规划相关的教材;另一方面,在利用文化资源中更多偏向可见文化(如食物、音乐、服饰等)的开发,对不可见文化(仪式等)的关注不够。此外,幼儿教师对自然资源的重视程度弱,自然环境教育是目前幼儿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让幼儿与自然环境产生互动效应,在幼儿的感观教育中有重要的价值。
(2)教师缺乏必要的支持。调查发现,幼儿教师整体对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持肯定和支持的態度,但是目前文化课程开发是基于教师所在园或者教师自己的文化意识上开展的,且课程没有形成体系化和常规化,缺乏整体规划。虽然近几年当地政府对于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其重视度还不够高,缺乏政策、财力等的支持。在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缺乏专业的指导和专业的训练,能力提升渠道狭窄。总体来讲,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缺乏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激励体制,支持幼儿教师积极参与,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学习民族文化课程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米瑞芬.蒙古族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专业发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滕 星.教育人类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