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书籍装订术的起源和发展
2018-06-02罗嵋
罗嵋
图1、15世纪晚期印度圣书的装订。它保留了印度最早的装订特征:经文写在叶子上,两块木板夹住经文,多余的线条缠绕住木板。
图2、 中世纪微型手抄本《时令之书》(祈祷书) 巴黎 1410
一般认为,书籍装订是将一叠纸折成一帖或几帖,按照一定的秩序,用缝线、粘连或其他手段组装成一本书的过程。书籍装订的英译为“bookbinding”,据维基百科“bookbinding”词条,它不仅指“页面的装订过程”,也包括“书籍封面、封套的装饰过程”。并且,“图书艺术家或装饰专家可以通过创造具有特殊艺术性的书籍装订来提升书籍的价值”。正如一些西方文献所描述的“forwarding and fi nishing”[1](P9),即装订和装饰,这其实指出了书籍装订兼具技术和艺术双重特征。然而,一直以来,书籍装订仅仅被当作是保护书籍页面的技术工作,它施于书饰的艺术行为经常被忽视。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作家、艺术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曾说:“在书籍装订中,艺术主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工匠的感受,而是它本身的美,它自己的奇迹。”[2](P6)因此,对装订行为中所呈现的艺术活动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不仅如此,当我们试图深入探索东西方书籍装订产生、发展的历史时,终于发现,它实际上从一个非常特别的角度,启发了关于艺术、文学、社会和经济等诸多方面的研究。
一、最早的装订形式——卷子与手抄本
西方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是卷子(roll),可上溯至公元前三千年代的古埃及。制作卷子的主要材料是埃及产的纸草,也有用羊皮或牛皮制成的皮纸。方法是将20张固定的纸草叶粘在一起,誊写在纸质纹理光滑的那面,如果长度不够,可以在卷子的尽头粘上散叶的纸草[3](中译本导言P5)。卷子被卷成轴,用绳子绑住,翻阅时需要卷成双轴,一边展开,一边保持不动。在捆绑卷轴的绳子上,会有一个注明作品名称的标签以方便寻找,这和中国古代的卷轴画一样。卷子的缺陷是缺乏外层保护,一般放在皮质的卷筒中进行运输和保存。
图3、科普特装订法:像链条一样把几帧内页缝制在一起,同时线要穿过木板。
图4 、《圣卡斯伯特福音》,现存最早的西方装订。英格兰,7世纪。
图5 、早期北非的装订,采用了伊斯兰传统装订方式,约在摩洛哥,13世纪。
另一种书籍形式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印度的佛教僧侣把宗教经文或诗句复制在棕榈叶上,用两块木板穿上细绳夹住,形成了一个棕榈叶的书(图1),当这本书关闭时,多余的线会缠绕在木板上以保护印着手稿的叶子,就像三明治一样。这个方法很快被传播到波斯、阿富汗、伊朗和中国。有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出现在印度的工艺就是书籍装订最初的起源[1](P7)。这一工艺后来被古代希腊人演变为书写版牍(wooden writing tablets):由两块或更多的扁平木片组成,用夹子夹住或是用绳子穿过预先钻好的孔来固定,一般用做书信、便签、记账本或草稿本。罗马人将版牍的尺寸扩大,用更轻巧的材料代替木板,先是创制了皮纸札记簿(parchment notebook)。大约在公元1世纪时候,制作了用于正式抄写经文典籍的手抄本(codex,图2)。手抄本的出现确立了现代图书的基本形态[3](P12-13)。
手抄本的制作方式是把莎草纸或皮纸叠放在一起,先从中间对折,再从对折的地方固定,装订起来,并且加上封套作为保护。一般认为,手抄本的传播与基督教的兴起有关,公元4世纪罗马把基督教作为官方宗教后,手抄本逐渐替代了卷子本,成为西方古代世界的主要书籍形式。手抄本改变了书籍的形状,被称为书籍制作中最重要的进步,它提供了一种一直持续到今天的书籍装订形式——册页装,有学者因此称之为册子本(见《册子本的起源》)。
二、最早的缝线装订方法——科普特装订
公元2世纪,早期埃及的基督徒发明了一种特别的缝线装订方式,用来制作圣经经文,这就是西方最早的缝线法——科普特装订(Coptic binding,图3)。它的制作方式是:用木板或皮革做封面,纸张对折成几帖,用一种类似链条状打结方式把相邻的那几帖缝合起来,链接在整个书脊上。这与西方早先用绳子或皮条拴住书的装订方法截然不同,它能够把内页完全打开,使页面更加美观也更方便阅读。这种缝线法通过地中海东部,传播到近东、北非和埃塞俄比亚,在这些文化中使用了数百年。目前还不清楚这种风格何时被广泛使用,但是能发现的现存最早的装订书——7世纪的《圣卡斯伯特福音》,就是用这种方法缝制的,现藏在大英博物馆(图4)。
7世纪时,科普特装订也成为伊斯兰国家书籍装订的主要使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新的装帧形式。伊斯兰世界需要制作大量宣传教义、供教徒们读书写字的《古兰经》。作为崇高的圣书,它往往被设计得更为华贵,它的封面页衍生出一个能折起来的盖子,这种封套或书夹的新样式既美观也能更好地保护书,被称为伊斯兰装帧,后来又传到了基督教国家(图5)。
缝线法以不同的样式在各个国家产生和发展,最终成为东西方书籍装订的主要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缝线法在明朝(1368-1644)得到普及,称为“线装”,它是将零散的纸张对折起来,在开口的一边按照一定规格打孔,再用线从头到尾穿联成册,这个方法比西方的缝线方法更简单。中国的线装技术进一步东传,对东亚书籍装订业影响深远。
三、早期的装订工匠
英国当代手抄本专家克里斯托弗·德·哈默尔在他的著作《scribes and illuminators》(1992)中记录了11世纪的一个主教自己亲手为大教堂装订经书的事情[1](P12)。当时的教堂其实就是书籍供货和需求双方的市场,早期的装订是由修道院的修道士或者其他宗教机构来完成的。到了12世纪晚期,巴黎的文具商开始委托手工艺人修复和装订书籍,这使装订工匠从手工艺人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行业,他们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当时社会上律师、学生、市政官员和商人对书籍装订的不同需求。正如大多数手工艺活动一样,那时的工匠通常会由一个行会或机构来管理,受到行业规范化的监督和保护。
装订工匠的工作组织形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所不同。自12世纪以来,在英国,大型工作坊里的手工艺人被分配给不同的制书任务,装饰工匠(f i nishers)的薪水超过了装订工匠(forwarders)的薪水(图6)。直到19世纪,英国工匠才能独立完成装订的全部工序。而德国装订工匠早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整个书籍的制作工艺,因此德国的工匠受到欧洲各国雇主的欢迎。法国工匠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制作书籍结构的工匠,另一类是专门对封面进行镀金压印的工匠,他们可以同时为几个工作坊服务。这种专项分工使得法国书饰技术得到极致的发展,让法式装订在文艺复兴后成为欧洲各国学习的榜样(图7)。在西方,虽然有着严格的行会保护制度,优秀的装订工匠也会被允许到国外或其他城市工作,成功的装订工后来可能会成为商人,他们将拥有自己的工作坊而不用自己上工作台了。
图6 、16世纪德国书籍装订工坊,装订工正在“forwarding”,法兰克福,1568。
图7 、16世纪的法式装订 镀金压印装订的书籍 巴黎 16世纪
四、19世纪前西方装订术的发展
尽管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国宦官蔡伦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但直到8世纪,阿拉伯人才从中国人那里学到了造纸术——他们是第一个将纸装订成册的人。到了12世纪,欧洲人开始造纸,再到15世纪中期,古登堡印刷术出现。当造纸业和印刷术开始普及,西方书籍装订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印刷书籍成为主角。纸张既容易制造,又方便印刷,价格也便宜,它迅速替代了传统的皮纸。其次,书籍的需求量增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学的研究兴趣,政客、宗教改革倡导者和反对者纷纷用印刷文本来表达他们自己的言论,这些社会因素促使了大量小册子和书籍的产生。
书籍结构的改变。从书籍的装订方式的细微之处可以观察到这本书在那个时期的使用方式和摆放方式,进而认识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人的喜好。早期的书籍不是垂直放在架子上的,而是平放在台子或架子上,文本的边缘向外摆放,书脊没有装饰,封面有精心设计的装饰(图8)。16世纪之后,书籍才第一次被储存在长长的书架上,钩扣被移除了,标题被加到了书脊上。书籍装订方式开始标准化,书籍页面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此时,意大利的印刷商意识到可以用1/4和1/8大小的页面来制作书籍,这样放在口袋里携带更为方便,于是一些口袋本,甚至火柴盒大小的书籍出现了。
书籍装饰的变化。早期的教徒将书籍视为珍贵的圣物,他们用从国外进口的珍贵宝石镶嵌琉璃或搪瓷,用木头做底基,再装饰上有雕饰的大理石、贝壳和玛瑙,后来又使用了皮革、镀金工艺,在装饰上极尽奢华(图9)。印刷书普及后,书籍装订从昂贵奢华变为富于个性化,文艺复兴时人们开始在书籍封面上放上代表自己个性爱好的徽章和雕饰牌(图10),之后的时代又在图形设计、版面编排、纹样雕刻上费尽心思,使书籍装饰变得更为精致细腻。
装订工具和技术的变化。自科普特装订问世以来,十几个世纪的变迁,西方书籍装订使用的工具依然没有改变,只不过在功能和精准度上做了一些调整和改良。书籍需求量大后,为了加快制书的进度,更快捷的缝制方法被发明,缝线法变得越发简便精湛。更小的滚轮、更简易的平板压花模一一出现,逐渐替代了原先较为耗时的工具。然而,直到19世纪机械装订到来前,传统的装订技术并没有发生更大的改变。
五、结语
综上所述,西方世界在制作卷子和手抄本的过程中,产生了最早的装订工艺和装订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书籍装订显示出一个特定国家、特定时期的艺术倾向,展现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体现了特定人群的社会经济地位、文化需求和艺术品位,也显示了当时的宗教气氛和社会政治因素。事实上,对书籍装订的研究就是对人类文明的探索。东西方书籍装订技术并不是平行发展的,它们在比我们能想到的更早的时间已经展开了多次交流与融合。作为兼具艺术和技术的一个特殊媒介,书籍装订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给了研究者关于技术交流、文化传承、思想传播、贸易路线等诸多线索。
图8、 早期书籍的存放方式 伦敦 1672
图9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美象牙装饰封面”,出自耶路撒冷,1139。
图10 、有徽章的装订 巴黎 16世纪
[1] Marks,P.J.M, The British Library Guides to Bookbinding: History and techniques, The British Library Board, 1998.
[2] Marks,P.J.M, Beautiful Bookbinding A Thousand Years of the Bookbinder’s Art, London, The British Library & Oka Knoll Press, 2011.
[3] (英)C.H.罗伯茨,T.C.斯基特.册子本起源考,高峰枫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 (西班牙)乔瑟普坎伯拉.斯欧洲古典装帧工艺.于宥均 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