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明清建筑第一街
2018-06-02文/戴南
文 /戴 南
暮春四月,我们到古镇朱家角周末游。走进古镇北大街,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水乡风情,是清新温馨、沁人心脾的明清气息。放眼望去,两旁旧式民宅鳞次栉比,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店招迎风招展,红灯笼高高挂起。人在街上走,“脚踏石板路,一步一店铺。抬头一线天,古意扑面来”。
好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
古镇北大街是沪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全长两里多。北大街背靠漕港河,旁临放生桥,早在古镇形成初期,就以水陆两运称便,遂商贾云集,“贸易甲于他镇”。茶楼酒肆、南北杂货、米行肉铺,百业俱全,成为百年来兴盛不衰最古老的商业中心,时有“长街三里、店铺干家”之美称。如今街上还保存有百年老店“涵大隆酱园”,石库门墙,古风犹存;百年饭店“茂苏馆”,老店新开,鱼虾蟹鳗、时鲜佳肴,一应俱全;还有沪郊最大的“古镇老茶馆”,沿雕花木栏楼梯,拾级而上,三十来张八仙桌,茶客天天座无虚席,在此“孵”环境、“泡”时间、“聊”见闻、“侃”变化,领略老茶馆那种特有风味。更有一些居住市区的人所鲜见的传统手工作坊店,竹篮、栲栳、藤椅、木桶等竹木器具,不仅可一睹其“原汁原味”制作全过程,临走还能捎上几件作留念,使人回味无穷。
据说, 朱家角因水运方便,商业日盛,逐渐形成集镇,至明万历年间遂成繁荣大镇。清代以后,成为青浦县西部的贸易中心。至清末民初,商业之盛已列青浦县之首,为周围四乡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朱家角一度号称“珠街阁市”(吴语“朱家角”的谐音)。宋如林在清嘉庆《珠里小志》序中描述道:“今珠里为青溪一隅,烟火千家,北接昆山,南连谷水,其街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北大街,连着一个“一造三修余十万”的美丽传说,沿街石碑、雕刻、名人故居,又包含着一件件掌故轶事,说来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然而漫步北大街,最值得观赏的还是建筑、名店、古桥、弄堂。
北大街虽冠以“大”,其实宽仅三、四米,最窄处只有二米而已。狭狭窄窄长长的小巷,两边砖木结构小楼,滴水檐几乎相接,站在街心,仰面望天,只见青天一线,给人以“苍天无边若有边”之感,对街居民可推窗攀谈,握手道喜,互递物品,犹如一家人,气氛十分融洽,构成“一线街”奇特景观。
北大街的空气里,飘满了粽子与豆干、猪肉的酱香味。沿街的店铺大多数是卖各种当地的小吃土特产。棕红色的红糖糯米藕,浓酱赤色的大肉粽子,白哧哧的五香豆腐干子,软糯糯的各色糕团,咕嘟咕嘟冒着浓重蒸汽、赤酱色香甜味的捆扎猪蹄肉食等等。店家都声称自家的产品才是古镇地道正宗的土特产。
望着那些令人口水直流、香气扑鼻、各色各样的土特产品,使你忍不住将口袋里叮当作响的钱币换得古镇水乡韵味十足的美味佳肴小吃、土特产来品尝。
迎面走来的几位衣着时髦的姑娘小伙,嘴里不停地嚼着五香白干和香气四溢的大肉粽子,在细细地品尝着这水乡古镇清香气十足的美味,唇齿间漾满了土特产的鲜香味……
如果你要在北大街就餐,一定要找一间临河的饭店,叫上几样淀山湖里特有的河鲜和时令菜蔬,价格也不是很贵。沐浴在春光下,吹着微微的河风,看看河水和小船悠然地滑过,置身于此,城市的喧嚣早已不知去向,只留下了极好的胃口。
如果你在北大街上的茂荪馆饭馆就餐,千万不要忘记尝尝朱家角鼎鼎有名的红烧扎肉(吃起来有点点棕香的红烧肉)。红烧肉烧得还是很入味,就是带有一点肥肉,肉皮做得很酥。还有一道必点的菜:蚬子肉炒韭菜。
当地人介绍道,北大街的红烧扎肉历史悠久,早在明未清初,就与老街上的特色酱肉齐名,有“色香味美糯如鳗”之美称。红烧扎肉在古时叫:“贵妃肉”。在民间称清白的稻柴为——金链扎玉,盘中芙蓉。其色、味烧法纯正、鲜香绝佳,有滋阴、健胃、强身效果。
北大街上的胖胖河畔小吃,因价廉物美而终日顾客盈门。胖胖河畔饭店门面不起眼,但是菜做得相当地道,菜价又便宜,每个菜都很好吃。原料新鲜纯正,做得很有本地特色,有些菜去晚了就没有了。清徽园的食品现做现卖,觉得新鲜味道好。这家店的袜底酥很好吃,芡实糕有7个味道。
我们去的三阳小楼,环境不咋的,连个基本的门面都没有。不过进门后,发现老板和老板娘都很热情,让人觉得去他家吃饭很踏实、很舒服。菜肴当然也不错,取材新鲜,河鲜、鸡汤、蔬菜每样都可口。坐在窗位,一边看着篷船慢慢摇过,一边吃着土菜,很舒服。
我们点了一盘当地特产红焖鳗鲡。这种鳗鲡身体长形,前部圆筒状、头尖皮厚,有胶汁粘液、鲜细小、埋没皮肤下。背上部灰黑,腹部白色,性喜暗怕光、昼伏夜出。
淀山湖所产的鳗鲡,肉质鲜嫩,肥而不腻,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维生素A含量特别丰富,并有磷、钙、铁等元素,是上等的食用鱼鲜之一,有“水中人参”之称。
我们在沿河的古镇北大街上徘徊。沿街傍水的店铺里有竹制工艺品以及民间的工艺品卖,如竹椅、竹篮子、竹纺车等等。那靛蓝色犹如青花瓷般的青浦老土布制作成的衣裙,女式民族土布靛蓝挎包等别有情趣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韵味。还有色彩艳丽,浓重大红大绿充满泥土气息色调的金山农民画。有卖古玩玉器工艺品和卖各种酱菜的老店舖等等。
大淀湖的支流漕港河和朱泖河将古镇投入到碧水盈盈一潭春水之中,仿佛如《诗经•蒹葭》里宛如居住在水中央绿芦苇草丛中风姿绰约的江南秀色盈盈的美人佳丽。古镇小街的建筑都是依河傍水而建的,挤挤挨挨地。
北大街几乎家家户户在沿河后门的平地上摆着伞桌,好让游客一边欣赏河景,一边饮酒喝茶品菜“渔话古今”。那层层入河的石阶边停泊着新髹一新的仿古红灯笼小船,在船桨的“欸乃”声中让游客饱览这暮春时节的桃红柳绿。
曾去周庄旅游,在与当地人聊天时,当地人不无自卑的说,“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角一只角”。虽说此乃自谦之辞,不无夸张之处,但是相对于小家碧玉般的周庄,朱家角确是无愧于“大家闺秀”之誉的。这是因为朱家角比有900年历史的周庄早了700多年,面积和居民人口分别约为周庄的六倍,是上海地区惟一完整保存的典型的水乡古镇。
老街两旁民居,飞檐翘角,马山墙头,门面一式花格落地长窗,老式朱漆排门板,透出一派浓郁古朴典雅气息。特别是名医陈莲舫故居处,临街二层小楼,设有一排雕花栏杆长廊,外加雕花屋檐挡板镶嵌,花纹别致,刀法精细,独具匠心,充分体现出古代建筑师的构思之巧。在此,三朋五友,可倚街赏景,吟诗品茗,犹如时光倒流,不亦乐乎。
一群游客在沿河饭店的木楼上倚窗而坐,谈笑生风,在品茗饭食当地土菜的美味佳肴,让他们大饱口福。俯身看看酒旗飘逸,红灯笼一串串悬挂着的河上,三三两两的小舟在狭窄的河道里,在船娘的彩色悠扬的民歌声韵里悠扬,咿咿呀呀的摇橹声中小船潺潺地向前滑行着。船头咕噜噜地剪出了一溜串晶莹剔透的水花,船桨把河水荡漾起了一道道如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留声机唱片般的纹浪,将这古镇春光下的明清建筑的身影与高悬饭楼前的红灯笼的一连串水影,投入到盈盈的碧水中。水光闪烁着、摇曳着波光粼粼的色彩,使你沉醉在水乡古镇光与影的无穷的魅力中……
北大街上还有二处耐人寻味的“三阳湾”和“轿子湾”,以高耸民居切割而成的九十度转弯,给人一种到了尽头处的感觉,然而,拐弯却是另有天地。值得一看的是“三阳湾”有一户民居与众不同,是此街唯一老式三层楼结构,外看平凡无异,入内却宽敞无比,再层层弯弯曲曲拾级而上三楼,远眺漕港河、放生桥,古镇风情尽收眼底。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那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不要惊醒杨柳岸,那些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青烟,已消失在远方……”此刻,伫立在北大街临河饭店的窗前,望着帆影点点,湖光粼粼,我的脑海中不禁想起了那首《梦里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