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8-06-02廖藏宜闫俊许晓明
廖藏宜,闫俊,许晓明
(1.清华大学 医院管理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55;2.北京物资学院 商学院,北京 101149;3.大连开发区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600)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在实施高校扩招政策后,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递增趋势明显,就业难问题突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和解决其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的重要“民生常态”议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具有正外部性的有效就业渠道,在保障创业者自身就业的同时,亦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人就业,形成“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局面,这对加速知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解决严峻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2014年5月,人社部提出“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意见,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已成为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
就目前发展现状看,高校毕业生是“创业弱势群体”,自主创业的先天禀赋不足,面临资金和经验缺乏、创业竞争环境激烈等现实问题。本文以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近年来,辽宁省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形势不容乐观,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比重偏小且创业成功率偏低,每年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只有1%左右,与全国2.3%的平均水平相差甚大,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最终的创业成功率不到3%。[2]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愿不高、创业成功率低,这与个人、政府、社会等诸方面因素有关,到底哪些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影响程度有多大?从学术视角探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需求,并通过探寻关键影响因素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创业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培育创业文化,最终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于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学者基本集中于对创业者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视角。在个人因素研究中,范巍和王重鸣(2006)运用创业倾向影响模型分析了“个人特征、个人背景、内外环境”三要素对创业倾向的影响。[3]叶映华(2009)在对大学生的跟踪研究中,以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社会资源及先前知识为子维度,构建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关系模型,证明了创业认知对创业意向的中介作用。[4]李海垒等(2011)实证分析了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5]冯虹和张波(2011)指出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个人创业能力不足问题。[6]李敏和董正英(2014)认为个体创业者风险认知因素对创业意愿的形成有显著正向影响。[7]李丽鹏和尉德芳(2014)论证了就读学校类型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8]Baron(2008)认为创业能力是创业者成功创业的关键因素。[9]Arora(2013)通过实验分析方法验证了大学生创业心态对创业效能的外在影响。[10]王雅荣(2014)和Barreto(2012)认为企业家精神在创业初期对创业者有重要影响。[11][12]
在家庭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研究中,段利民和杜跃平(2012)认为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成功创业有重要影响。[13]王雨和王建中(2013)认为家人、学校等社会网络强关系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积极影响。[14]但是,杨震宁等(2013)认为过度依赖社会网络资源会对大学生创业产生负向影响。[15]郭德侠和楚江亭(2013)指出一个国家大学生创业参与率的高低与政府出台的企业市场准入、财税、金融及相关配套服务等扶持政策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16]李洪波和陆建斌(2015)将大学生创业动机因素划分为经济因素刺激、个人发展需求、家庭关系影响和高校创业支持,将创业模式分为生存型和机会型创业,运用因子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因素、个人发展和高校支持对两类创业模式有正向影响,家庭关系对生存型创业有正向影响,但对机会型创业影响不大。[17]吴一平和王健(2015)也证明了政治制度对创业的正向影响,认为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8]Bechard和Gregoire(2005)认为创业教育能给予学生在心理、能力和技术等方面的帮助,从而提升其创业技能。[19]Pache和Chowdhury(2012)指出社会创业教育水平对培养企业家起到了促进作用。[20]另外,张玉利等(2008)与Byrne和Shepherd(2015)论证了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和创业意愿的影响。[21][22]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视角论证了个人背景、创业能力、创业心态、创业认知、家庭资源、社会资本、创业教育、创业环境等个体、家庭和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已有研究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启发。但是,创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现有研究偏重对某一因素的影响分析,缺乏系统性考量,而且甚少涉及微观数据。因而,本文的学术价值在于:一是基于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结合已有研究,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置于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综合论证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是以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详实的微观数据,实证测量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二、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借鉴Shapero和Sokol(1982)与叶映华(2009)等学者对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23][24],本文用创业意愿作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影响因素的测度变量。结合已有研究,本文将影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的诸多因素细化为:个体因素,包括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是否为本省生源、就读高校类型、所学专业、创业环境认知和创业心态等;家庭因素,包括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等;社会因素,包括就业压力、创业政策宣传、社会舆论导向、高校创业引导等。因此,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模型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模型
基于上述理论模型机理,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1)个体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的假设
H1:个体的传记特征(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是否为本省生源、就读高校类型、所学专业)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
H2:创业环境认知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
H3:创业心态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
(2)家庭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的假设
H4:父亲职业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负向影响。
H5:母亲职业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负向影响。
H6:父亲受教育程度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负向影响。
H7:母亲受教育程度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负向影响。
H8:家庭收入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负向影响。
(3)社会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的假设
H9:就业压力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
H10:创业政策宣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
H11:社会舆论导向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
H12:高校创业引导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
三、问卷设计及调查样本特征
(一)问卷题项设置
根据研究目标,初始调查问卷设置了“个体的传记特征”、“创业环境认知”、“创业心态”、“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就业压力”、“创业政策宣传”、“社会舆论导向”、“高校创业引导”和“创业意愿”等11个测度变量题项,除了“个体的传记特征”、“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职业”、“家庭收入”等4个客观判定变量外,其他变量均采用五分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各变量的测量题项依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初始调查问卷共包含37个题项。
(二)问卷预调查
为保证调查问卷质量,对初始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预试对象选择东北财经大学、大连财经学院和大连民族学院三所高校的毕业生,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89份,回收率为96.33%,剔除无效问卷,获得254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67%。
(三)信度和效度检验
对预试回收的254份有效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法进行信度检验,计算公式为:
其中,(n 指问卷中所设题项总数,指第i题得分的题内方差,)指全部题项总得分方差,若a > 0.8表明信度很高,a在0.7~0.8之间表明信度可以接受。
选择因子分析法测度预试问卷的结构效度,采用Bartlett球形检验法,如果KMO(因子分析所能提取的方差比例)在0.6以上,且越接近于1,表示问卷题项间的相关性越好,问卷质量越高。
运用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预试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样本Bartlett球形检验的KMO结果为0.79,x2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可以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观测变量做因子载荷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为公共因子,共得到7个公共因子,分别记为:高校创业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就业压力、创业政策宣传、创业环境认知、创业心态和创业意愿。同时剔除因子载荷小于0.3的题项,最终形成具有21个题项的正式问卷,如表1所示,每个因子均对应相应的测度题项。通过表1结果可看到,量表总体的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值为0.804,7个公共因子的Cronbach's Alpha值大于0.6,表明量表的信度高。
表1 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各因子载荷
(四)样本选择与样本特征描述
本文选择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为样本调查对象,综合考虑院校类型、各地级市情况,共选择21所高校展开问卷调查。调查人员为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调查组成员,调查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调查组成员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问卷2697份,问卷回收率为67.43%,经过对所回收问卷进行有效性判定,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91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47.79%。对有效问卷的样本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样本的特征分布情况
四、研究假设的实证检验
(一)个体因素假设检验
在个体影响因素中,由于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是否为本省生源、院校类型和所学专业等个体传记特征为类别变量,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检验H1;由于创业环境认知和创业心态等为潜变量,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H2和H3。
1.个体传记特征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
Logistic回归的因变量为类别变量,该方法依因变量取值不同又可分为二分类Logistic回归(Binary Logistic)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Multinomial Logistic)。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逻辑概率的分布函数,其具体形式如下:
实际运用过程中,对P进行Logit变换,即得到:
更进一步,可变换为:
公式(4)为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际操作形式,其中P代表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Xi(i=1,2,…,n)为解释变量;b0为常数项,bi(i=1,2,…,n)为待估计系数。
首先,对H1假设检验的回归变量进行赋值,如表3所示。
其中,自主创业意愿(CYYY)为被解释变量,其他为解释变量,即测度其他变量对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针对问卷调查获得的1912份数据,运用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做Logistic回归分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估计,为消除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Backward Stepwise筛选策略,即先将所有自变量强制进入回归方程,然后逐步剔除未通过的显著性变量,模型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Logistic回归的Chi-square值为57.389,显著性达到1%,Log likelihood值为272.443,Nagelkerke R2值为0.197,预测准确率达到84.1%,因而模型拟合效果理想。
表3 Logistic回归的变量赋值
表4 Logistic回归的估计结果
通过表4的回归结果,本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性别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男生的自主创业意愿更大,通过exp(b)的发生比可知,其意愿发生比是女生的1.35倍。
第二,独生子女与否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不过从估计参数系数来看,该影响显著为负,控制其他变量后,独生子女的创业意愿较弱。
第三,户口所在地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通过参数估计系数可看到,拥有城镇户口的毕业生更愿意选择自主创业,且意愿发生比是农村户口毕业生的1.15倍。
第四,是否为本省生源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省内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在其毕业后有更强的创业意愿,其创业意愿发生比是外省生源的1.82倍。
第五,院校类型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以大专类院校为控制变量,985高校、211高校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创业意愿系数为负,说明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愿随就读院校类型的层次提升而减弱。其中,985高校、211高校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分别是大专院校毕业生的0.15倍、0.48倍和0.88倍。
第六,所学专业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较之于其他专业,经管类和师范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有更强的创业意愿。
综上分析,个体因素中的个体传记特征(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是否为本省生源、院校类型、所学专业)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故假设H1成立。
2.创业环境认知、创业心态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
SEM方法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模型中既包含可观测的显变量,也可能包含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变量,可以清晰分析单项指标对总体的作用和单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AMOS19.0软件进行SEM分析,对研究假设H2和H3进行检验,即选择创业环境认知、创业心态两个潜变量对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愿做验证性因子分析。
估计结果表明,验证性因子模型中的GFI=0.806,CFI=0.907,两个拟合指数值均大于0.8,而且近似误均方根RMSEA=0.063,该数值处于0.05-0.08之间,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创业环境认知、创业心态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的关系模型及参数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将两个潜变量的测量题项做创业意愿影响模型的标准路径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图2 创业环境认知、创业心态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意愿影响的验证性因子模型
表5 创业环境认知、创业心态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意愿影响的标准路径估计结果
由表5可知,创业环境认知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为0.643,即创业环境认知程度提高1%则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可提升0.64%,因而H2得到验证。从测度题项来看,Q15和Q18对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愿影响程度最高,分别为0.809和0.921,即经济发展状况改善1个单位可以提升创业意愿0.81个单位,政府行政服务水平每提高1%可提升创业意愿0.92%。这说明毕业生创业者对辽宁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行政能力敏感,如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改善创业扶持政策,将会大大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积极性。
另外,创业心态对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为0.729,即高校毕业生心态1个单位的变动会引起创业意愿0.73个单位的变化,其中高校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不满意程度较之就读学校的不满意程度更能激起其创业意愿。
因此,创业环境认知与创业心态均对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假设H2和H3成立。
(二)家庭因素假设检验
基于测度变量的性质,仍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家庭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的5个假设,即H4、H5、H6、H7和H8。将问卷中这5个测量题项的选项进行赋权计分,形成新的数据,利用AMOS 19.0软件进行拟合,同时增加每个变量的残差项,并对系数进行相应设置,对结果输出进行参数设置。估计得到的GFI=0.947,CFI=0.962,两个拟合指数值均大于0.9,而且近似误均方根RMSEA=0.009小于0.01,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因而,建立家庭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的验证性因子模型,如图3所示,其中未通过验证的用虚线表示;将这5个测量题项做创业意愿影响模型的标准路径分析,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
图3 家庭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的验证性因子模型
表6 家庭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的标准路径估计结果
由表6结果可知,家庭因素中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而母亲职业和父亲受教育程度没有影响,因而假设H4、H7和H8成立。
(三)社会因素假设检验
由于高校创业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创业政策宣传、就业压力四个测度变量是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变量,所以选择SEM模型来验证假设H9、H10、H11和H12。利用AMOS 19.0软件对这四个变量进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关系的验证性因子模型估计,拟合情况为:GFI=0.914,CFI=0.926,两个拟合指数值均大于0.9,RMSEA=0.004小于0.05,可判定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社会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关系模型及估计参数如图4所示;将各观测变量的测量题项做创业意愿影响模型的标准路径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图4 社会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的验证性因子模型
表7 社会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的标准路径估计结果
由表7估计结果可知,高校创业引导与创业政策宣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不显著,所以假设H10和H12不成立;社会舆论导向和就业压力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影响程度分别为0.419和0.721,所以H9和H11假设成立。因此,应该思考当前高校的创业引导政策和创业舆论宣传是否存在重视不够或执行力度不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积极性。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可归纳如下结论:个体因素中,个体的传记特征(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是否本省生源、就读高校类型、所学专业)、创业环境认知和创业心态对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家庭因素中,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而母亲职业和父亲受教育程度无影响;社会因素中,社会舆论导向和就业压力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而高校创业引导与创业政策宣传的影响不显著。
有基于此,在国家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就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率,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注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其自主创业的综合素质。在知识层面,首先,要学习创业所必备的各方面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是实现有效创业的前提;其次,应该具备基本的创业素养,在大学阶段应鼓励其努力学习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企业经营运转的基本框架,掌握必要的金融和风险投资技巧;最后,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并洞悉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在精神层面,高校毕业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在学习和创业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市场嗅觉和洞察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也要重视创业实践经验的积累,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提高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第二,大力发展和改革高校的创业教育。首先,要制定完整而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开启创业创新思维、掌握基本创业技能和树立创业理念;其次,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完善和改革现有的创业课程,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对创业需求和创业愿景不同,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创业特征开设更具实际效能的创业课程;最后,加强各高校的创业师资水平建设,包括培养专业性的创业师资队伍、对已有创业师资力量进行培训、引进高水平的创业师资人才或聘请成功企业家、校友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创业导师,通过多种渠道改善当前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师资严重不足问题。
第三,改善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环境。首先,政府应完善创业工厂、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等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其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其次,完善现行的创业信息网络,打造集专业服务、管理决策和企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创业服务平台,集聚社会资本,整合信息资源,降低创业风险,实现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信息和实践指导;最后,制定和实施培养创业文化的措施,着力改变民众的传统就业观念,有效培养社会的创业风气,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正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和全民共识。
第四,完善现行的创业扶持政策。首先,要保证已有扶持政策的“落地性”,提高创业扶持政策的执行力度,并将其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其次,提高财政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比如放松对大学生创业专项贷款、小额担保贷款以及创业基金等政策的享受门槛和限制,更大力度地减免各种税费,加大对创业学生的培训补贴力度或免费培训;最后,进行自主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成立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服务的专门机构,从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权益保障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创业保障体系。
第五,建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舆论宣传机制。创业舆论宣传对提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热情,淡化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择业偏见,以及扩大创业政策的普及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部门要建立长效的创业舆论宣传机制,比如发挥社会舆论和大众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利用电视、自媒体、网络、广播和讲座等宣传创业文化和创业知识,把创业政策、创业信息和创业动态等及时传递给高校毕业生及社会大众,使创业观念从创业学生向社会和家长渗透,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营造全社会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和宽容失败的良好创业氛围。
[1]许晓明.政府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3):234-236.
[2]王艳莹.辽宁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N].华商晨报,2013-3-5.
[3]范巍,王重鸣.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6(1):14-16.
[4][24]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4):73-77.
[5]李海垒,张文新,宫燕明.大学生的性别、性别角色与创业意向的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64-69.
[6]冯虹,张波.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北京为例[J].管理世界,2011(8):175-176.
[7]李敏,董正英.风险认知因素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感知风险的中介效应与规则聚焦的调节效应[J].管理工程学报,2014(3):26-32.
[8]李丽鹏,尉德芳.工科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及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124-126.
[9] BARON. R.A..The role of affect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8, (2): 328-340.
[10] ARORA P., HAYNIE J.M., LAURENCE G.A..Counter-factual thinking and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elf-esteem and dispositional affect[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Practice, 2013, (2): 359-385.
[11]王雅荣.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79.
[12] BARRETO I.. Solving the entrepreneurial puzzle: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interpretation in opportunity formation and related process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2, (2): 356-380.
[13]段利民,杜跃平.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兼对GEM模型的再检验[J].技术经济,2012(10):64-70.
[14]王雨,王建中.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关系视角[J].经济与管理,2013(3):64-68.
[15]杨震宁,李东红,范黎波.身陷“盘丝洞”:社会网络关系嵌入过度影响了创业过程吗?[J].管理世界,2013(12):101-116.
[16]郭德侠,楚江亭.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7):65-69.
[17]李洪波,陆剑斌.创业动机对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基于江苏省高校学生的实证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9-84.
[18]吴一平,王健.制度环境、政治网络与创业:来自转型国家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5(8):45-57.
[19] BECHARD J.P., GREGOIRE D..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earch revisited: The case of higher educ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 2005, (1): 22-43.
[20]张玉利,杨俊,任兵.社会资本、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一个交互效应模型及其启示[J].管理世界,2008(7):91-102.
[21] PACHE A.C., CHOWDHURY I..Social entrepreneurs as institutionally embedded entrepreneurs: toward a new mode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 2012, (2): 494-510.
[22] BYME O., SHEPHERD D..Different strokes for different folks: Entrepreneurial narratives of emotion, cognition, and making sense of business failur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2015, (2): 375-405.
[23] SHAPERO A., SOKOL L.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82, (8):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