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导入七法
2018-06-01张宁
张宁
摘要:一节高效的教学课往往起始于这节课的开端,而好的课堂开端有赖于有效的"导入"。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导入语"的设计尤为重要。本文初步总结了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編号:1672-1578(2018)13-0197-02
"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结合多年历史教学经验,对新形势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作如下一些探讨。
1.巧设悬念导入法
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巧设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内心。例如我在讲八上《伟大的开端》一课时,我这样讲:"同学们,我们每年的五月四日都要过一天节日,叫'五四青年节',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么,'五四运动'在什么背景下,何时发生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那么,学生的兴趣被吸引住了,急切地想了解新课的内容,上课就认真听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故事传说导入法
初中学生几乎都喜爱听故事,在上课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在讲八下《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一课时,给学生讲东方中国女娲炼人的故事,讲西方关于上帝造人的故事,使学生对人类的来源、形成有着极大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故事导入法是在缺少图片等其他形象直观材料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让学生搜集的材料,由一至两名学生来讲述,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往往是故事讲完后,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提出一两个问题,以便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阅读教材,从而获得相关知识。
3.创设情景导入法
初中学生情感丰富,并且具有高度热情,容易被感染,教师导课时,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积极创设意境,以此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讲授八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时,我先播放著名的歌曲《松花江上》的MTV,以激起学生对东北同胞的同情和对日寇的憎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特定的意境之中,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九一八事变"给东北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迫切要求学习的欲望,从而很快地沉浸于课堂的意境之中。
4.展示图片导入法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能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显著。如我在讲九上《为民族独立而战》一课中就采用了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我展示美国的星条旗,设问如下:这是何国的国旗?其中13根条和50颗星各代表什么?有些知识面比较宽的学生能回答正确的答案。其结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学习兴趣极度高涨,为新课的完成做好了铺垫。
5.情景剧导入法
情景剧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剧本,组织学生排练课前表演。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体态语言的形成,而且能激起广大学生的好奇感,来探究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而主动地进入新课学习。如我在讲八上《维新变法运动》一课时,我先设计了谭嗣同英雄就义的情景剧如下:让一位同学扮演谭嗣同,另一位同学扮监斩官刚毅,二人对话如下:谭嗣同说:"你过来,我有话讲!"刚毅不理睬,示意刽子手行刑。谭嗣同对围观的群众,大声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英勇就义。表演后向学生指出:这就是中国有识之士在探寻救国之路的"维新变法运动",这条路怎样?行得通吗?由此导入新课。
6.诗词朗读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学生喜爱朗读、背诵,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勾起学生兴趣,拨动他们思维之弦,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在学习八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我引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学生在朗诵之余,不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而且也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染。然后提出:诗中有哪些长征故事?有哪些艰难险阻?长征到底是怎么回事?由于学生被诗的意境感染了,听课聚精会神,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7.纪念性节日导入法
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好奇是青少年典型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师应从学生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纪念性节日入手,把他们引入那奇特的历史殿堂。例如:在学习八上《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时,用世界"禁毒日"导入,学生自然明白此纪念日的意义;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八下《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一文时,我特意借用了一个圣诞老人和圣诞树模型以及其它圣诞节使用的圣诞礼物,以过"圣诞节"为引子导入新课,此时整个课堂情景十分活跃。因为农村的孩子们从来没过过这样的洋节,有新鲜感。还有,如"五四青年节"与"五四运动";"七一"中国共产党生日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八一建军节"与"南昌起义";"国庆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重要节日,都于近代史的重大运动有关,这些耳熟能详的节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计历史导入语时,我们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实用性原则,即要切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性原则,即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相结合的原则;适时性原则,时间一般在3分钟左右。总之,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导入"这个环节,让历史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让历史课堂"热"起来、"活"起来,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得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志娟.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J].教师,2017(34):57-58.
[2]李红虹.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初探[J].考试周刊,2017(06):122.